查看原文
其他

琐议《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福州陳宇 文字研究 2021-10-27




琐议《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北京晚报20108月中旬刊出《97岁老人劝青少年勿学《弟子规》 称无基本常识》道:“张老先生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可是,这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连小学生都会对此批注说:‘这真是怪事!药咋尝?请遵医嘱!’

 

数千年来中国人多以煎熬汤药内服来治病。喝汤药是有讲究的,比如治疗外感伤风的汤药需要趁热服,某些清热药及泻下药则要放凉服,作为子女,怕汤药太烫,或未放凉,在父母服用前,尝试一下温度再奉给父母,不是很正常的么?

今天服用与中成药药丸或散剂同属固态剂型的西药药片与胶囊,也不是干吞硬咽,还需用温度适宜的开水送服下去,传统中医将送服药剂的开水视为辅剂,发挥稀释、溶解、帮助机体吸收药物成分的“药引”作用,今天为人子女者为病卧的父母尝试开水的温度,以免增加父母病体的痛苦,难道有错么?

传统时代,尝试药剂的性味及是否有毒、副作用,是医师的职责;现代社会,药品是否有毒、副作用,自有相关部门负责毒理试验来鉴定。根本轮不到子女来承担。因此所谓“药先尝”,不是尝药品的性质与毒副作用,而是子女为父母尝试汤药或开水的温度是否适宜,这完全是为人子者应尽的孝道责任和应有的基本常识,需要遵什么医嘱呢?

今天的孩子没有传统时代的生活经历,许多备受家长溺爱的中小学生大多也没有亲自照顾过父母,自然有很多没有过为即将服药的父母尝试中医汤药或开水温度的体验,不明白这个道理,这还可以理解。张老先生年近百岁,竟没有这个基本常识,岂非咄咄怪事么?寿接百年的张老先生竟缺乏为人子者照顾自己父母亲病体的生活体验,而不能体会自然人性的伦理情感,不能了解这为人子者的孝道责任和基本常识么?

 

因此,张老先生所谓“以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仅能举出这么一个例子来反驳《弟子规》,极不妥当。可知张老并未系统研究过《弟子规》和儒家原典,没有调查过《弟子规》推广的功效。

 

《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将上堂,声必扬”……等细节生活礼节,直接脱胎于《礼记·曲礼上》等篇章。可见《弟子规》这个老药方不止仅“300年前”的历史,而是禀承中华民族数千年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生活礼仪素质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的结晶其精神主旨,是教育一个人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礼仪,神权与君权时代提倡这些道德品质和生活礼仪,难道今天这个新时代社会,就真不需要这些中华民族坚持了二千余年道德品质和生活礼仪和了么?

孔子提倡“与时偕行”(《易经》),《说文》:“偕,俱也。”但与时俱进的变革创新不是不分良莠地、盲目地将固有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也当作“陈旧的行为准则”而全面抛弃。

 

传承了二千余年的教育理念,固然在漫长的神权与君权时代中被统治者屡次歪曲利用,制造出范进、孔乙已等人物,但更多地培养了辛弃疾、陆游、张载、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王阳明、于谦等无数英雄豪杰,直至清末,还培养出如林则徐、魏源、龚振麟、郭嵩焘、谭嗣同、张骞、孙中山、黄兴、陈少白、林觉民、邹容、秋瑾、李叔同、恽代英……等等一批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英烈,这些人是张老定义的“弟子规式的畏首畏尾、胸无大志”的“木头孩子”么?

 

《弟子规》立足最基础的启蒙教育,教导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礼仪,先从自然人性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等伦理道德入手,趁少儿心灵纯净、记忆力最佳的阶段,使儿童渐渐陶冶性情、开启智慧,铸成持之终身的优美人格与高远见识,最后培养出真正的人材。并非张老所指“《弟子规》把孔孟之道中的仁义诚信、以天下为己任、引导青少年做一个时代英才的道理完全取消了”。

 

反之,以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专门灌输高尚理念和堆积知识的教育,制造出今天许多备受溺爱而有些才艺斐然的小皇帝、小公主,一点儿家教都没有,根本不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连最起码的社会生活礼仪都不懂,连天然的基本伦理情感都不能保持,基本的伦理责任都不能承担,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还能谈得上什么仁义诚信、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什么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理想?这正是《弟子规》中批评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能成就什么时代英才?这难道不正是当今青少年教育危机的问题所在么?

 

 

下面两个典型案例,证明《弟子规》完全符合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雍川镇杨柳小学,2006年以前是全镇典型的脏乱差小学,曾因学生斗殴发生命案,群众闹校事件时有发生。中央党校教授任登第老先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教授牛淑卿女士贤伉俪到杨柳小学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一年多后,校风改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岐山县委白升安书记考察杨柳小学学习实践《弟子规》工作后指出:“学习《弟子规》不会影响升学率!即使考不上大学,为社会培养出千千万万道德高尚的农民,也是很大的成绩。”

其二,20065月,海南省司法厅领导参加了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幸福人生讲座”后,领导们迅速统一认识,决定用《弟子规》来教育服刑人员。海南省监狱管理局与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达成共识,采取办班教学形式,组织干部民警培训班,系统学习《弟子规》,身体力行,然后落实到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去,取得良好效果。《人民日报》2007830日(政治新闻版)以《服刑先学弟子规》的大标题,报道了海口监狱干警学习《弟子规》,并从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的庐江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聘请老师到监狱中讲授《弟子规》,有效地启发了服刑人員的良知,使他们的觉悟和纪律性大大提高,真正改恶从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该文最后说:“为了更好地教育服刑人員,省监狱管理局还从各监狱先后选拔了二百多名素质较高、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民警,到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中央电视台12台也做了相关专题报道。

 

各地热心传统文化发展的志士仁人推广《弟子规》教育,在实践中配合家长、老师的良好身教典范,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品质与生活礼仪教育,日积月累,以大量事实证明,《弟子》教育确实让许多问题少年改正了不良习性,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和谐,也使家庭变得更温馨,使学校风气得到改善,使学生们更加尊师重道、更有社会责任感。因此《弟子规》渐渐成为许多各年龄层次人士学习与修身的优良教本。被国内外许多幼儿园、学校列入课程,它确实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纠正不良习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生活作风,它教导人们将道德精神与文明礼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我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有效地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净化。它已经发挥出真正的正面效应,怎能武断定论为“借用孔子做门面,其实是那些卖写书人、出书人各自的私货”,并且“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青年人的需要”呢?

 

在拙作《<弟子规>的家教》中,笔者认为,古代许多父母是文盲,却多能用正确观念和身教来教导孩子,因此培养出许多优秀人物。今天具有张老所谓“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相对于举人与进士出身的许多高学历父母,却觉得孩子难教难带,出现许多问题少年,造成许多家庭、社会的不和谐,这正由于几十年来,对祖国固有文明破坏有余,而继承发扬、变革创新的建设能力高度缺乏,导致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庭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生活礼仪教育的断代和缺失。

张老所说“以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尽可以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研究,创编出新的《弟子规》公约”之前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孩子,就能以感恩之心体谅父母与老师,能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本文笔者也因为在汤池系统学习蔡礼旭老师讲解的四十集《弟子规细讲》,才开始了解并反省四十年人生以来,自身在做人处世方面的缺憾。这种反省自身的观念和实际修养,是从小学到大学,学校老师从来没有教授过的,笔者的父母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他们也没有承受过这样优秀的人性的传统教育,自然也没法子传授给笔者。新旧抉择之间的重大问题是,除有效运用经历数千年考验的优秀文本外,我们还要等到何时,还要再付出迷失几代人的代价,才能等到张老先生所谓的“新的《弟子规》公约”创编出来呢?以这种“现在的知识和思想水平”的创新,是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呢?

 

说话是容易的,真正发挥能力去做一件对于时代和社会大众、对国家民族有意义的事业是艰难的。笔者从2008年来到汤池,系统学习《弟子规》,始终关注《弟子规》推广情况,并反复思考辩证,一年多后,从开始时的不了解和忽视,到最后终于明确认定,《弟子规》是自然人性的伦理道德文教道统的传承,经历了数千年时代的考验,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文本,若能根据时代演进而革新运用,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继承。真正出问题的反而是现代国人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原典精神而又盲目反传统的强不知以为知、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转换一下陈述的模式,即《论语》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第二),又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先进第十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第十四 ),因而“仁者,其言也讱。”(颜渊第十二)。传统理念中,个人的言行,可能影响他人,甚至被晚辈引为榜样。发言立论尤其要仔细考证、谨慎理智而不能太过轻率,以免给社会,给下一代造成不良影响。也就是《弟子规》中“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的德教。


福州陈宇  作于汤池

黄帝纪元年四千七百零八年庚寅年夏历九月初七

西历20101014日星期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