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劉又辛先生:談談漢字教學
谈谈汉字教学
刘又辛
一
二
第一种,认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第二种,认为现代汉字是既不能表形又不能表音的无理性文字符号。第三种,认为汉字是表音文字。第四种,认为汉字是表语素的文字。我对以上各种看法都曾进行过分析(见《论汉字的性质》——《文字训诂论集》中华书局即出版)。这里不再重复。
三
“鸟”——甲骨文作
“竹”——金文作
“月”——甲骨文作
“禾”——甲骨文作
“门”——甲骨文作
“火”——甲骨文作
“网”——甲骨文作
“心”——甲骨文作
“水”——甲骨文作
“末”——金文作
“本”——与“末”字相似,只是横点在木的下部,以表示树的根部。
“刃”——在“刀”的刃部加一点,表示刀刃。
“寸”——古文作
“亦”——“亦”是腋字的初文,古文字作
“信”——从人从言。人言为信,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优良传统,说话要守信,古今皆然。
“祭”——从肉、从又(手)、从示。手里拿着肉祭祀鬼神(示祭祀的符号)。用三个字表示祭字的字义。
“苗”——艸生田中为苗。
“吠”——从犬从口,表示犬叫。
“戒”——两手(廾)持戈,表示戒备。
“弄”——两手(廾,原作
“取”——从手从耳。古人作战时将俘虏的耳朵割下来以计军功。这是“取”的本义。
“牧”——从牛从攴,攴为手持鞭形。手持鞭牧牛羊。
“解”——从刀、从牛、从角。用刀把牛角砍下来,表示解字义。
“陟”——从步从阜。象两只脚向山上走。以表登、上义。
“涉”——从二止、从水。两只脚涉水而渡。
“林”——从二木,两株树表示树多成林。
“森”——以三木。三株树表示树木极多。
“射”——金文作(
四
“而”——本义为颊毛,象须形,甲骨文作(
“求”——本象皮裘形,是“裘”的初文。后借为请求、祈求字。
“东”——甲骨文作(
“北”——原象两人相背形,当是“背”字初文。借用为北方的北。
“每”——本象女人头上戴的簪子,甲骨文作(
“方”——甲骨文作(
五
“溢”——从水、益声。古文字“益”本象皿盛满了水溢出形,是个会意字。后来加形符为“溢",“益”为声符兼表义。
“暮”——古代的暮字原作“莫”,象日落丛草中形,后加“日”形为“暮”,“莫”为声兼义。
“胞”——从月(肉)、包声。“包”字本象胎儿在母腹中形,当是胞字初文。后加“月”(肉)形,“包”为声符兼义。
“拯”——从手、丞声。“丞”字为会意字,象一人落入阱中,上有两手拯救形,当是拯字初文。后又加形符,成为形声字。
“叟”——“叟”字从汉代始即假借为老叟字。甲骨文作(
“䳭鸰”乃鸟名。《尔雅》:“䳭鸰,雝渠。或作脊。”《诗·小雅·常棣》作“脊令”,乃假借字。后人加形符为“鹡鸰”或“䳭鸰。”
“徘徊”一词,《汉书》作“裵回”;宋代才造了徘徊两个专用字。
“咋”——现代方言字的“咋”,当是“怎么”的合音。“咋说"即怎么说;“咋办”即怎么办。《玉篇》原有“咋”字,释有“大声也”。当是咋呼或奓开义。两个咋字同形不同义。
唧唧鸡,鸡唧唧,
几鸡挤挤集机脊。
机极疾,鸡饥极,
鸡冀已技击及鲫。
鸡既济薊畿,
鸡计疾饥激几鲫,
机疾极,鲫极痵,
急急挤集矶级际。
继即鲫迹极寂寂,
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从“半”声的字,伴、拌、绊、柈、靽、都与“半”同音;判、泮、畔、袢读pàn,声母变送气音。
从“朋”声的字,棚、硼、鹏、鬅,与朋同音;崩、绷、嘣读bēng,声母不吐气;绷着脸的“绷”读上声,蹦读去声。
从“台”声的字,抬、苔、骀、炱,读音与台同;殆、迨、绐、怠读dài,声母不吐气,去声。另外还有一些字,读音变化很大:诒、饴、怡、贻、眙(盱眙,地名)读yí;“笞”读chī;“治”读zhì;”始”读shǐ。不懂音韵学的人,很难说出其音变的规律,教学这类字,只有依靠拼音方案的注音,硬记。
从“各"声的字,或读gē(略、胳、袼);或读gé(格、骼)或读(硌、铬);或读lù(路、赂、辂、潞、鹭、露);或读hé(貉)。
从“并”声的字,或读bǐng(饼),或读piàn(骈、胼、骿);或读pīn(拼、姘);或读píng(瓶、屏)。
六
本文原载于《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