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龔鵬程:百年漢字屈辱史(五)

龔鵬程 文字研究 2022-06-27

龔鵬程:百年漢字屈辱史(五)

龚鹏程:百年汉字屈辱史(五)

五、汉字,软弱的崛起

这种对文字的恐惧,在黑格尔那儿即曾表现过,而且被他跟对中国的恐惧关联起来。
 
据德希达描述:黑格尔贬低文字或使文字处于从属地位,强调逻各斯的作用,谓文字是自我的遗忘,是内化的记忆的反面,开创了精神史的Erinnerung(回忆)的外化。上承柏拉图《斐德若篇》所云:「文字既是记忆的方法,又是遗忘的力量」。可是他对文字的批评不触及拼音文字。他认为拼音文字表达声音,而声音本身即是符号。因此,它由符号的符号所组成,是最好的文字,是精神的文字。反之,如莱布尼兹所描述的汉字或象形文字,则是文字本身通过非语音因素背叛生命。它同时威胁着呼吸、精神,威胁着做为精神的自我关联的历史。它是它们的终结,是它们的限定,也是它们的瘫痪。它中断呼吸,在字母的重复中,且限于小范围,并只在为少数人保留的评注或诠释中。它妨碍精神创造活动,或使这种创造活动无所作为。最足以代表这种现象的就是中国。所以他说:「中华民族的象形文字仅仅适合对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进行诠释」。

黑格尔对中国的诠释,大家都知道,那不仅是欧洲中心主义,更充满了日耳曼种族偏见。可惜,近百年来,讲语言学、提倡拼音化、要废除或简省汉字、畅言文字应该进化为字母文字者,却对他们自己这种心态蒙然不察,落入逻各斯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而不自知,反而自以为是先进的,是为了中国人好。
 
待解构主义这类批判出现后,大家才恍然,发现那些言说原来只是披着的「国王的新衣」。
 
近年兴起的文化语言学,即站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一批汉字文化与汉字诗学理论,论旨繁赜,主要观点是说:
 
(1)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其形象有利于形象思维特性,西方语言文字缺乏感性与形象,只是单一的「语言中心」。
 
(2)由于汉字和汉语的特性,中国文化是以与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中国的思维方式,因汉字形象化而具有感悟性强的特点;西方拼音文字符号经过抽象,不利于感性把握,因此会形成理性中心的缺陷,这是文化层次的主要区别。
 
(3)在文本和语境(context)中,汉字汉语的能指与所指相合,而西方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分离,这样西方会有能指中心现象,而汉文则能避免此类现象产生。
 
但这类论说大抵都比较温和,最多只是说中西方不同,汉字所形成的汉文化、汉诗学自有其特色,跟西方拼音文字及其文化不一样。偶尔也还会有些人想证明或说明中西虽异,其中仍可会通,如钱锺书就在《管锥编》中说:道与逻各斯都兼有道理(ratio)与言说(oratio)二义,故可「相参」。
 
可是谁也不敢像德希达那样,率直指出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及语言中心论是走错了路,以免被指为汉字沙文主义。
 
虽然如此,百年来欧洲中心主义加诸汉字的灾难,已略可暂纾,得以在较等的地位上讨论彼此之异同,亦非坏事。
 
但汉字的命运并未因此步上坦途。欧洲中心主义并未被德希达一类批判批死。它是一种势力,具有社会实质的力量,更有世界形势的结构性支撑,与社会政经运作是相配合的。因此,欧洲中心主义,在社会上仍继续在起着实际作用;且随着形势推移,欧洲中心亦已逐渐发展出以美国为新中心的全球化思维及动势。
 (待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