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日小雪|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融入现代生活

2017-11-22 下雪要围炉吃火锅 文明西安高新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群芳谱》—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老而科学的“时间制度”,是中华5000年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度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她来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自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古老农耕文化的体现。它的申遗成功给我们重新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如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值得每个人的思考。






下初雪的时候,

要“围炉”哦~

小雪以后,要这么养生

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小雪时节,外面寒冷,屋内燥热,所以要多吃些润肺、暖胃、补肾的食物。


方习俗



在南方某些地方的小雪节气习俗,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方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不要一说进补就想到补药,在冬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用好日常饮食达到身体补益的效果,一日三餐的慢补更为有用。在此,为大家推荐“冬季三宝”:

1

◁ 红枣

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2

栗子 ▷

冬天的食补重点是肾,栗子被称为“肾之果”,有补肾壮腰、活血化瘀功能,很适合冬天人体的需要。

3

◁ 羊肉

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




小雪小雪时节,天已积阴,空气的湿润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会有所改善。但小雪后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宜温补



乌鸡是最好的暖宫食物,能补血驱寒。蜂蜜也是不错的驱寒食物,也可以吃点温补的食品,如桂圆、龙眼、大枣、羊肉、牛奶、红肉、辣椒、红糖、姜等等都是温宫补血的佳品,平时多喝点红糖姜茶水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宜足浴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患有不适合泡热水的足部疾病者除外),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生活小百科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版权声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来源文明西安高新,欢迎分享,转载请标明来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658agtx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微电影,一定要看这个!

·就在西安!全国首家为“双创”服务的公益性图书馆开馆

·鱼化寨?丈八沟?揭秘西安这18个村名的秘密

·伤害幼儿事件|不伤害,是社会给予的最大温柔!

·我们最好不“相遇”,人车礼让更有序!

·你懂坐次、点菜、就餐、离席的禁忌吗?不可不看的中国餐桌礼仪

·走进金婚:你的半生携手 我来定格铭记

编辑/白胖胖 

审核/嘉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