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专访 | 《分层与合成》参展艺术家 Vol.2——李郁&刘波:我“模仿”的不是新闻,是生活
李郁&刘波:我“模仿”的不是新闻,是生活
【tā-talk】EP.4 李郁&刘波 | 我“模仿”的不是新闻,是生活
*视频内容来自现场拍摄
【XPM-tā talk】 是XPM新推出的线上分享栏目。将定期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在XPM正在展出的展览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展览、一个系列、或者一幅作品进行分享解读。 希望通过不同领域人的分享, 为大家原本熟悉的展览、作品添加新的理解纬度。艺术在很多人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馆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找到艺术与公众沟通的新方式。
*以下内容来自XPM与刘波的专访
Q:在创作时,为什么选择“二手图像”进行再创作?
—
A:其实我们的平面摄影作品,包括我们的录像摄影作品,都有摄影史上面非常经典的代表作的影子。也有借用图像为来进行再创作。从我们参展的作品(《戊子己丑霹雳火》)来看,它是通过场景的布置跟新闻对应来创作的。我们有一张没有展出的作品:一位女士家里电冰箱短路把鸡蛋给烤熟了。迪科西亚的成名作《马里奥》,就是他的兄弟马里奥在夜晚打开厨房的冰箱,却不知要寻找何物而呆立在那里的画面,这张照片我们就完全借用了他的图示。我一个是“利用”摄影史,一个是利用图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传递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再比如参展的最后两张作品,一张白气球一张红气球,每年的报道新闻都会有这样的悲剧——氢气球爆炸。我们用作品重现这件事,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人们没有吸取教训?直到现在依旧有类似的新闻出现。人们真的会吸取教训吗?不会的。特别是当下,在利润的驱使下,底层人民的生活。我和李郁所表现的人和物基本上都是身边的群体。
Q: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你们是在“还原”新闻?
—
A:我们一直没有研究过新闻背后的真和假,更不是单纯地还原场景。很多人以为我们是翻拍新闻,但其实我们的作品跟新闻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在2008年做个展的时候,收到了一封观众邮件,他写得很有意思,他说“我当天早上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还冒着感冒来看你们的展览,没想到我看的是《楚天都市报》的广告。”
展览现场
后来我们给他回复了一封邮件,首先表示给他造成困扰的抱歉。然后就是解释我们和《楚天都市报》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利用新闻、借用媒体来表达。以新闻的话语去切入,进行再创作,表现我们对社会、对政治、对经济、对文化、对人的看法。新闻仅仅只是我们的素材而已。
现在的观众很多都是跟随媒体的思维出发,它也许就是一种假象。真正的新闻和报道,应该是完全真实和中立的,但是我们观众去看,一定会只关注到某一个方面上——那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现代人的阅读也是基于类似思维。现在手机便利,每天可以看到这么多信息,许多媒体要做的,就是做那个最抓观众眼球的标题党。再加上大数据算法,换言之你看到的只会是你想看的。而我们要如何清晰地从这些信息里筛选,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其实这样的筛选没有几个人会去做。我想说的是,人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地辨别能力。
—
A:这一系列我们选择了24个新闻,用着24个新闻做了12对摄影作品。这是我们第三个系列的摄影作品。首先是进行图示对应,这是没有人做过的。两幅作品为一组,片中主体的人物图示是一样的,包括姿势、摆位、角度,但两张图里的新闻内容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系列的创作从2009年持续到2010年中。再然后是选择新闻,这很难。比如我发现这个新闻可以用这个图示来表现,但是我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可以用同样图示表现的第二个新闻。所以我们就等待,等待新闻的出现。我们很多作品的创作都是以年为单位,如何去做12对这样的图示的照片?筛选新闻的工作非常难。
楚天都市报2008-06-22
当街热舞只为减压
昨日中午,武昌司门口解放路上,一青年男子手舞足蹈,旁若无人。他自称姓李,是一名保险业务员,因业绩太差,压力很大,便经常在街上模仿自己的偶像、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动作,以缓解压力。
楚天都市报2008-07-25
精神病患者砸死无辜行人
6月6日晚8时许,蔡甸区唐河收费站附近,52岁修路工人钟某被一男子持砖块砸死。警方查明,嫌疑人黄某患间歇性精神病,自去年3月离家未归,其行走时有踢腿打拳等异常行为。请知情人与赵警官、熊警官联系。
A:这些新闻99%都发生在城市,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选择这些新闻,而不是那种宏大的、伟大的新闻去表现,是因为我们想体现中国真实的当下,最真实的现状。现在往回看10年,许多事情现在的小孩可能无法够理解,觉得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但是在那个时代,在它最真实的当下,就是发生了,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非常荒谬,甚至魔幻。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甚至不能按普通的思维去理解。
《慢门》,李郁&刘波,高清黑白录像、12段视频、每段1秒
2013-2015
A:我跟李郁认识得很早,从1998年读大学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李郁那时候很喜欢朋克,建立了一个武汉朋克网站,拍摄live现场照片。后来2001年,我们一起在毕业时做了一个群展,6个人,从图像和装置两个方向。我们在合作之前都在从事自己的创作,都是用摄影的方式。2005年,我得到了一本画册叫《纽约黑影:纽约日报新闻档案犯罪照片录》,里面记录了上个世纪20、30年代美国街头一些犯罪现场的照片,我被这些真实事件的现场图片深深震撼。我在想,如果能将这些照片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再加以创造,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找到了李郁。而李郁又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就拍武汉当地的新闻,和我们扎根的家乡更契合,于是我们两个一拍即合。
展览现场
2006年春节之后我们就开始创作,就这样一直做到现在。我们俩性格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他的存在能弥补我的不足,能够做出比我做得更好的作品。因为所有事都是两个人商量和完成,才能像现在这样做到更好、更美、更高,我觉得这才是组合存在的意义。如果是我一个人,可能达不到现在的高度。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楼5、6展厅展览《分层与合成:中国当代摄影的两个动作及其实践》由海杰策展,18组艺术家共同参展。18组艺术家,将近120幅作品。展览呈现“多元化”,展厅内除了有影像作品,还有装置作品,展厅内还设有放映厅,让艺术家能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作品。
↑“分层与合成”展览现场↑
XPM·对话 | 策展人海杰:今天,我们都面临如何处理图层的问题
XPM·新展预告|18位(组)中国艺术家的“分层”与“合成”
XPM·专访 | 《分层与合成》参展艺术家 Vol.1——黎朗:我的“记忆元年”
刘波
李郁
李郁&刘波是武汉的艺术组合。
李郁,1973年生于湖北武汉,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刘波,1977年生于湖北石首,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他们曾在北京泰康艺术空间、伊比利亚当代艺术空间、挪威波什格伦艺术中心、武汉K11艺术村、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应邀参加过2017年第四届美术文献展、2016年集美阿尔勒摄影季、2014年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14年连州国际摄影展、2013年首届北京摄影双年展、2012年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年黟县摄影节、2012年日本西宫船坂隔年展、2012年巴黎摄影月、2010年瑞士VEVEYIMAGES摄影节、2009年西班牙GETXOPHOTO摄影节。
李郁&刘波作品曾在武汉美术馆、武大万林艺术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BOTTEGAVENETA艺术空间、北京玛蕊乐画廊、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广东美术馆、广州方所书店、广州小洲人民礼堂、广州53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四方美术馆、西安美术馆、器·Haus空间、重庆GCA新汇当代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以及美国纽约洲卡特拉美术馆、美国加州圣何塞美术馆、美国伊利诺伊州盖纳特美术馆、德国柏林HAU2剧场、西班牙马德里玛吉画廊、秘鲁利马大学、东京G/P画廊、奥地利维也纳FOTOGALERIE等机构展出。
本次展览同名出版物《分层与合成》
在XPM艺术品商店
及其网上商店同步销售,欢迎选购
采访大纲 / 晶晶、蘑菇
文字整理 / 蘑菇、小苏
XPM「云艺术馆·ACloud」云展览·VR全景智慧观展
🔗点击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