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展览丨屈原密码·BUMP爬坡小组当代艺术的游牧丨2021年年末新展上线
视频记录-BUMP爬坡小组在汨罗江创作现场
——策展人说
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Albert Camus)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诸如世界有三个维度,精神有九个或十二个范畴——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在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上,屈原无疑是首次对这一哲学根本问题做出回答的哲学家和诗人。
屈原生活在一个华夏文化南北交融的时代。与中原北国的“礼乐文明”不同,南楚故地是“巫风”未衰的地域。屈原是当时中国南方巫楚文化的典型代表,他把远古遗风中那种天真烂漫、热烈执着、浪漫不羁的高昂情感展露无疑。与此同时,他又“北学于中国”,吸收了中原的“礼乐文明”。《左传》中随处可见楚国君臣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外交辞令,“北学于中国”乃当时的社会风尚。屈原本人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他以南楚原始神话里独有的生动鲜艳、炽热深沉、无羁想象将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审美理想的形态完美表现出来,呈现出刘勰所称的“惊采绝艳”的景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BUMP爬坡小组在汨罗江创作现场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哲学命题,但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它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道德理念,这种道德理念抽离了个体面临或者选择死亡所必然产生的种种思虑、情感和意绪。而屈原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大无畏精神,选择奔赴死亡,如此果决、长久的选择,是自我意识的充分呈露,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抉择,绝非一时的冲动或迷信的盲从。这让屈原留下了灵魂的神秘和崇高,树立起华夏文脉原旨造型的第一坐标。
屈原流放楚南,踏访三湘四水,写下了《九歌》《九章》《离骚》《天问》《招魂》23篇“与日月同光”的壮丽诗篇,湘资沅澧的无数乡野成为他找寻“香草美人”,抒发“尚贤美政”思想的行吟之地。最后,他选择把汨罗江作为伟大灵魂的终点,就此成就了湖湘文脉源头。
2021年11月6日,BUMP爬坡小组五位成员:黄起才、程三娃、司建伟、王峰、赵小伟,带着对屈原的神圣敬意和当代艺术游牧之心来到汨罗江畔,吟诵着屈原的诗篇,身着“奇服”,沉浸“香草”,撑船、划桨、跃水、打捞……,以身体的切肤之痛的艺术实验开启对屈原美学追求、人格境界和人文襟怀的当代探求。
学术主持
参展艺术家
-BUMP爬坡小组在汨罗江创作现场
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延伸项目-自卑亭(装置)
项目名称:屈原密码|自卑亭
项目地点:湖南 长沙
共创团队:谢子龙影像艺术馆×DAL数字建筑实验室×湖南美迪装饰
主创艺术家:胡 骉
材料说明:轻钢结构+PP中空板
外部尺寸: 4.2m x 4.2m x 5.7m
制作单位:鑫艺不锈钢
实施地点:谢子龙影像艺术馆9号展厅北侧广场
岳麓山脚湖南大学图书馆前的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自于《中庸》,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登临高山,须自下而上。亭子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由于城市与校园规模的发展,自卑亭偏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一侧,大门也封闭许久,外部虽然修缮一新,但过往行人很少会注意到它,更不用说去了解自卑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
《自卑亭》装置将作为《屈原密码》展览的空间设计延伸项目,置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9号展厅北侧广场。装置为白色轻钢结构,外表以半透光的白色PP中空板覆盖,自然光给予这个略带神圣感的空间宁静的氛围。观众可以踏上基座从装置北面的三角形入口低头步进入其内部,空间正中安放一齐腰高白色六边形台子,其顶部内凹35公分并放置一块镜面,观众靠近低头下望,镜中唯显现自己的面容,心中感觉,唯有自知。
更多活动 More
正在展出 On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