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额内外一别,就此各奔东西?
笔者去年就开始关注法律公号的,最早接触的是法院、检察院的公号,一天天看下来,感觉自己有点被洗脑,深感法官、检察官工作不易。曾几何时,一篇法官、检察官喊哭喊累喊冤的文章,动辄几万的点击量,深感这个群体的团结。自己做公号一段时间了,依旧关注着原来那些法律公号,发现喊苦喊累的文章越来越少,即使有,少有超过1万点击量的。
这个问题笔者考虑很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笔者看到以下两个留言,才有所领悟。
一、司法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1、身份差别。人民网1月9日报道,“全国已有2978家法院、3053家检察院完成入额遴选,共产生入额法官10.44万名、检察官7.26万名。”约占五分之一的全体成员的,全国法院约六、七万的法官、检察院约五万的检察官,将要或已经因遴选失去了资格。很多是奋斗了几十年,经过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取得的法检官职称,面临失去。
2、遴选差别。本来司法改革宣传的“裁判放权、能者多得”的遴选标准,多年加班加点的民工们,以为起码入额可以在报酬上获得安慰。但按照既定的遴选规则,很多多年不干业务的领导优先入额了。问题来了,遴选的标准是什么,到底是以职务论精英还是业务论精英?领导入额以后,是不是能担负起入额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报告上,领导都在办疑难案件,但是现实如何,底下的人心如明镜。
3、待遇差距。司法员额制改革完成后,全国正在推进员额后的待遇问题。入额后的法官、检察官工资增长50%,助理们只增长20%。随着入额后的法官、检察官待遇优先兑现,助理们与员额们的待遇明显在拉大,而一些地方,入额与否的法官、检察官们还在干着一样的工作,甚至有些入额的,并没有办案。
4、工作贡献。从最高院、最高检颁布的《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来看,员额们承担着审判指挥功能、助理们承担着大部分的事务性功能,明文规定员额们承担案件质量责任,但也规定了助理们对经手事务也要承担责任。形象说,员额与助理就是头脑和手脚的作用。现实是,头脑重要,还是手脚重要?恐怕没有一致看法。
二、但愿不要出现以下情况
1、工作推诿。审判团队内部,员额们对整个案件承担全部责任,助理们只对经手事务承担责任,经手越少,责任越小。四五十岁以上的助理基本都是晋升无望的,能否能够服从指使调配?三十以上的助理基本都是原来的法官、检察官,是否存在改革失意情绪?二十岁以上的助理都是新招录的,是否能够胜任助理职能?员额法官、检察官带着这么难以驾驭、情绪低落、技能生疏的三类人员,完成审判、检察任务,确实需要足够的协调能力。
2、员额内讧。昨天,已经有文章提出,办案数量及难度系数不等容易引发改革后员额内部之间新的行政关系。从各地公布的员额法官、检察官考核办法看,院庭长(还包括副庭长)最多只需要办理70%比例的案件,而且办理的案件还是以指定分案为主,剩下的普通法检官需要办理多少案件?如果没有得力助理配合,普通入额法检官亚历山大,容易已发分案不公的矛盾。
3、收放不明。规定院庭长不再审核签发他人审理案件,同时规定,院庭长要加强监督,统一案件适用标准;规定案件谁裁判谁负责,谁审理谁签发,同时规定,某些案件领导有权要求法官报告案件进展和结果,提请审判委员会等进行讨论;规定应当健全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机制,同时规定,对于某些案件,可以指定分案。
结束语
今天在微信群里,有法官朋友谈起他们法院召开座谈会,领导听取大家对于审判团队分工及人员搭配的意见。会上分为员内员外两大派,员内主张:有法官资格的员外应当继续办案,没有资格的员外应负责草拟判决、参加开庭;员外主张:应当立即执行上级规定,停止员外办理案件,团队中,判决书必须员内自己书写,员外可以不参加庭审,只负责鉴定、调查等事务。最后,座谈会不了了之。
改革前,你们的名字都是法检官,相逢都是同样的话题:工作任务多少繁重、当事人多么难缠、工资薪水多么低廉;改革后,主动有些人失去了法检官资格,相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入额了吗?进而:工资涨了多少?你们那里团队工作是怎么分配的?员外辞职的多吗?最终人称则换成了你们、我们。
难道员额内外一别,真的就此各奔东西?
这是不是法检公号声音日渐式微的原因?也许是笔者多虑了,观者可以文后留言。
感谢您阅读“烟语法萌”,希望文章能够引起您的共鸣。一不违法,二不反动,只说法律事,只讲法律理,发之我声,来自您心。想长期关注本号文章,请点右上角,选择“查看公共号”,再点击关注即可。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烟语法萌。如果想阅读过往文章,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欢迎大家转发本文到各微信群和朋友圈,您的每次转发,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关注更多原创,请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您的关注是我写作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