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院副院长:良心就是心中的法

烟语法萌 2019-07-02


法律是良善公允之术

——法谚

良知是最高的法律准则

——麦克白


作者| 张忠斌(湖北高院副院长)来源:人民法院报



一个良好的制度只能约束法官的外在行为,却无法规范法官的内心世界;只有经过道德的过滤所作出的审判,才能对当事人、对社会有一个满意的交代。


良心是最好的法律。法治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因素,一个良好的制度只能约束法官的外在行为,却无法规范法官的内心世界,正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法官有“才”无德,对社会危害会更大。


仅有外在的法律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如果法官是一个缺乏道德的人,即使他具有多么先进的法律理念,拥有多么丰富的法学知识,具备多么深厚的理论功底,他都不能算一名称职的法官。只有经过道德的过滤所作出的审判,才能对当事人、对社会有一个满意的交代。


我们常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从古至今,修身立德都被视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汉代的刘向说,德不厚者不可使民。王符也说,德不称其位,其祸必酷。都是说人的德行要与官位匹配,如果不匹配,必有大的灾祸。


法官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法官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并成为别人效法的楷模。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连我们自己尚不能修身立德,我们的裁判如何能让老百姓信服?



良知是法官品格的重要部分。日本法学家伊藤正己说过:法官的良知就是公平无私的精神。法官的道德良知是法官的生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司法判决就是法官“人格”的完美答卷。一个法官不在于他通过了司法考试而当上了法官,也不在于他一年完成了多少案件数量,而在于内心有一种高贵的自律自重的法律素养和健康、高尚的人格。


唯有法官的人格和良知,才是法律正义的保障。法官只有凭借良知,拥有一颗恒久不变的善心,才能实现司法的价值。


正如雨果所说: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于法官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法官正确适用法律的过程,体现了对社会良知的遵从。一个法官对于善恶是非的判断符合法律和立法精神,也就符合了在社会准则和信念基础上形成的个人良知。


对于打了半年官司还不懂得自己是原告或被告的老百姓来说,他们认的就是一个理:给老板干活受了伤,老板就要出药费;买卖了的东西就不该反悔。所以司法必须适应国情,那种把法庭当成是诉讼竞技场的做法,只会使司法越来越背离民意。


司法裁判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修补被损害的法律关系和道德伦理,体现出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当道德审判与司法审判发生冲突时,司法应当发挥对正确社会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以实现“情理法”的统一。尤其在处理涉及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等敏感案件时,不能脱离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不能超越当下社会的普通价值观念,不能远离社会公众的普遍预期。


《圣经》中说,诉讼是一枚苦果子。到法院打官司,当事人总有着各种各样的难处和情绪,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往往把寻求公正的最后希望寄托在法律上面。如果法律对他们只有威严而没有关怀,案子即便判下来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也不一定能得到圆满解决,甚至还可能动摇他们对法律的信心。


在西方社会,法官被看成是“文化界的巨人”,是被尊称为“慈父般的人物”。今天,我们有幸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应该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以虔诚之心对待法律,以仁爱之心对待苍生。


       往期文章:市委书记明确:干部必须把家庭放在工作之前!


         往期文章:二审判决:杭州中升之星奔驰“退一赔三”赔偿车主270万元


        往期文章:惩治司法腐败:一天之内各地四名法院领导接受调查,包括一名仅上任46天的代理院长


           往期文章:郭声琨:严禁下达刑事拘留数、批捕率、起诉率等考核指标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辞职,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