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能让“等”成了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自留地”,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先后作出答复

烟语法明 2021-04-01



“等”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现代汉语词典》分别是这样解释和示例的——1、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北京、天津~地 | 纸张文具~~。2、列举后煞尾: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四大河流。两种不同的理解,假如出现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当中,适用有时就会出现偏差。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提出《关于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进一步规范使用“等”字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808号建议)。

2020年12月20日和2021年1月15日,作为建议办理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通过官方网站,公开各自对这一建议的答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答复中说,
司法解释用语应当规范严谨,表意准确,避免由于语义不明而引发认识分歧。关于“等”字的使用,司法解释中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表示列举后煞尾,即“等内等”;二是表示列举未尽,即“等外等”。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往制定的司法解释中,“等”字多数是在第二种情况中使用,表示列举未尽。

刘华代表在建议指出了当前制定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使用“等”字的不规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将结合刘华代表的建议,在制定检察工作司法解释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等”字的使用——
第一,能够通过列举方式予以确定的,应当尽量列举齐全,尽可能在司法解释中减少“等”字的使用。例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高检发释字〔2019〕4号)第三十七条“本规则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司法警察和人民检察院聘请或者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规定,就采取了全面列举的方式,对需要回避的检察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范围予以明确。
第二,确实无法列举完全,需要使用“等”字兜底的,通过前置增列法或后缀增补法的方式,尽可能明确“等”字指代内容的内涵和外延,避免适用时产生歧义。例如,《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高检发释字〔2013〕3号)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本规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身份证明包括:(一)自然人的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等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和第六十四条第二款“对哄闹、冲击听证场所,侮辱、诽谤、威胁、殴打检察人员等严重扰乱听证秩序的,依法追究责任”的规定,就是通过前置增列和后缀增补两种方式,明确了“等”字指代内容的准确含义,保证司法实践中统一正确适用。

第三,制定司法解释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最高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注重听取和吸收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避免“两高”司法解释之间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
第四,司法解释制定后,通过撰写文章、编写书籍、业务培训等方式,对司法解释中含有“等”字条文的理解与适用进行详细解读,并针对司法解释施行后对含有“等”字条文适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确保司法解释相关内容得到正确贯彻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中说——

在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中规范使用“等”字,对减少或消除法律理解适用上的分歧,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维护法律权威具有重要作用。
答复认为刘华代表的建议“基本符合当前司法实践和司法解释工作的实际,具有积极明显的参考指引价值。”
刘华代表在建议中提出,“两高”关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司法解释对法律规定理解不一。针对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2018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违背意愿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刑讯逼供是指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使犯罪嫌疑人在肉体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以逼取供述的行为。”“其他非法方法是指违法程度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强迫程度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而迫使其违背意愿供述的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答复——
“两高”对“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解释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实质内容是一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采取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这一表述已为《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第一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2019)》第六十七条所吸收,统一了“两高”关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的把握。
刘华代表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对“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列举了四种主要情形,并附有“等”字的表述,不易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答复——
从立法本意和实际情况出发,这里的“等”字应当作等外解释。考虑到司法实践中情况复杂,为处理明确列举以外情形应留有一定裁量空间,但是同时对所涉情形要具体斟酌,准确判断是否与所明确列举的将犯罪嫌疑人约至指定地点、当场指认犯罪嫌疑人、带领侦查人员抓捕犯罪嫌疑人、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信息等四项行为具有大致相当性,以确保对相关案件“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认定符合法律、切合实际。
对于刘华代表建议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高法院答复——
首先,目前在刑事司法解释起草中,“两高”加强了沟通协调工作,相关司法解释都互相征求对方意见,并征求全国人大法工委意见,多数司法解释由“两高”联合发布,解决了司法解释统一性的问题。其次,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和完善司法解释管理工作,明确起草技术要精细化,尽量明确列举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字使用,对于必须使用“等”字的,要明确“等”字语义或限制条件。再次,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加强调研、充分沟通、广泛征求意见,以避免产生分歧、引发争议。最后,对于司法解释中因为“等”字使用引起认识分歧的,及时通过司法解释的清理、修订或发布指导性案例等形式,进一步明确相关用语含义。

转自:律媒智库


      往期文章:欲接“上千万纠纷案”,重庆一律师被骗上百万,各地律协曾公开发文预警过


       往期文章:九次精准减刑后打死劝戴口罩老人的郭文思被判死刑,帮其减刑的13人同时获刑


       往期文章:应该获奖的优秀判决书:平台用工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往期文章: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民法典施行后的归属认定规则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