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数额标准取消后,如何掌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入罪标准
文/张明楷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43期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节选)
本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名属于选择性罪名。刑法理论一般将本罪简称为赃物犯罪或赃物罪。
……
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限于应当追缴、退赔、归还、没收的财物、物品与财产性利益。例如,甲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后,乙为了帮助甲避免国家机关解救,而窝藏妇女、儿童的,不属于窝藏“犯罪所得”。再如,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属于犯罪所得的赃物。但是,A为了制作标本贩卖牟利而盗窃尸体后,B窝藏该尸体的,应认定为窝藏赃物;虚拟财产也能成为本罪的赃物。根据2011年8月1日“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的规定,明知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犯罪所获取的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所获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而予以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违法所得 5000元以上的,应当以本罪论处。此外,即使是被害人在法律上没有追求权的物品,也可以成为本罪的赃物。例如,乙入户盗窃了丙的大量管制刀具,构成盗窃罪。甲知情后收购了乙所盗窃的管制刀具。虽然丙对管制刀具没有追求权,但管制刀具既是乙盗窃犯罪的证据,又是公安、司法机关应当追缴和没收的物品。所以,甲的行为依然侵犯了本罪的保护法益,因而成立本罪。
对于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认定,不能仅从正犯最终被认定的罪名进行判断。例如,一般来说,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可能有犯罪所得。但是,行为人盗窃窨井盖(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行为致人死亡,进而按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的,其盗窃的窨井盖仍然属于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中的“犯罪”应是已经既遂或者虽然未遂但已经终结的犯罪。行为人在本犯既遂前故意参与的,应认定为共同犯罪。例如,A为了抢劫财物而对C实施暴力并致C昏迷,B知道真相并与A共同取得C的财物,B成立抢劫罪的共犯,而不成立赃物罪。难以区分的是委托物侵占的场合。例如,甲得知乙受委托占有丙的财物,乙与甲共谋将该财物出卖给他人的,乙与甲构成侵占罪的共犯。但是,在乙已经将丙的财物据为己有之后实施掩饰、隐瞒等行为的,则应以本罪论处。此外,如果A不法处分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时,B在明知的情况下而购买的,则不成立共犯,但可能成立赃物罪。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犯对财产性利益的犯罪已经既遂,但对相应的狭义财物的犯罪没有既遂时,第三者的相关行为虽然针对财产性利益成立赃物犯罪,但完全可能就狭义财物成立财产罪。换言之,在本犯实施诈骗等取得罪后,本犯与第三者完全可能就实质上的同一财物再实施诈骗等取得罪。因为实质上的同一财产完全可能由不同法益主体分别事实上占有,对不同法益主体的事实上的占有就均应保护。例如,诈骗犯欺骗他人,使他人将款项汇入自己的储蓄卡。第三者知道真相帮助诈骗犯从自动取款机中取出现金的,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第三者的行为相对于诈骗犯取得的存款债权而言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但相对于银行占有的现金而言是盗窃,因而其行为并不是仅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关于“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范围,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1.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没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行为(如盗窃)所取得的财物,能否认定为“犯罪”所得?对此,原则上应持肯定回答。但是,如果行为人已确定,案件事实清楚,窝藏等行为并不妨害刑事司法活动的,则不宜认定为犯罪。2.本犯行为没有达到司法解释所要求的数额的,是否属于犯罪所得?例如,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侵占的价值5万元的财物(职务侵占罪成立犯罪的数额标准为6万元),能否认定为犯罪所得?我原则上持否定回答。既然不符合构成要件,当然不能认定为犯罪。但是,如果上述行为成立值得处罚的未遂犯,则5万元财物属于犯罪所得。3.数人单独实施的普通盗窃行为均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窝藏者总共窝藏的数额超过盗窃罪数额较大起点的,能否认定为窝藏犯罪所得?我持否定回答,赃物罪是与本犯相关联的犯罪,如果没有本犯,就没有赃物罪。但是,如果本犯成立值得处罚的未遂犯,则窝藏等行为成立赃物罪。窝藏转移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具有一定客观价值或者主观价值的财物的,也可能成立赃物罪。明知是他人抢劫的财物而掩饰、隐瞒,即便数额不大,也能成立赃物罪。4.本犯取得赃物后死亡的,该赃物是否属于犯罪所得?我持肯定回答。因为即便犯罪人死亡,也存在赃物的追缴、没收、返还等问题。5.本犯所盗财物通过改装等与原物丧失了同一性的,本犯赃物销售后所得到的现金,本犯将所盗的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是否属于犯罪“所得”可能存在争议,但无疑属于犯罪所得“产生的收益”。6.正犯通过污染环境的手段生产或者制造的物品,是否属于犯罪所得?例如,甲非法焚烧电路机提炼出铝锭,其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甲提炼的铝锭是否属于本罪的犯罪所得?乙知道真相并收购甲提炼的铝锭的行为,是否成立本罪?我持否定回答。因为甲提炼铝锭的行为本身并不是犯罪,只是在提炼铝锭的过程中违反国家规定污染了环境,不能将铝锭认定为环境犯罪所得,乙的行为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再如,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严重污染环境,构成污染环境罪,但知道真相并购买造纸厂生产的纸张的,不成立本罪。7.他人善意取得的赃物是否属于犯罪所得?例如,乙善意取得了丙所盗窃的财物,知道全部真相的甲从乙处收购该财物的,是否成立本罪?如果承认对赃物的善意取得,则可能认为该财物不再是赃物,因而甲的行为不成立本罪。但在我看来,不管是否承认赃物的善意取得,甲所收购的是丙所盗窃的赃物这一事实难以改变,而且该赃物仍然是丙盗窃犯罪的证据,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甲的行为能够成立本罪。
延伸阅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入罪标准
作者: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 张三保
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5年掩隐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适用第二档法定刑即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年修正)(以下简称《2021年掩隐解释》)删除了《2015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第一条第二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据此,有人认为,《2021年掩隐解释》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入罪的规定,认为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种理解正确吗?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该问题的思考。
笔者认为,《2021年掩隐解释》只是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同一数额标准一刀切”入罪的规定,并非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入罪的规定,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仍然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具体理由如下:《2021年掩隐解释》在删除《2015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条第二款的同时,也删除了第二条第二款“行为人为自用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财物价值刚达到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标准,认罪、悔罪并退赃、退赔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同时在第一条第一款之后增加了第二款“人民法院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可见是在加大打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犯罪,而不是在放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犯罪,只是其入罪数额依附于上游犯罪的成立,如:诈骗5000元成立犯罪时,掩饰、隐瞒诈骗犯罪所得超过5000元的才入罪;受贿30000元成立犯罪时,掩饰、隐瞒受贿犯罪所得超过30000元的才入罪。并非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100000元,直接属于情节严重,适用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第二档法定刑,这显然不符合上下文体系解释,也不符合加大打击洗钱犯罪目的解释。
为了严谨起见,笔者在检答网以《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为题进行了咨询,解答专家的观点认同笔者的理解。
综上所述,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应当综合考虑《2021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进行判断,除了第一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四种情节入罪,还要特别考虑第二款的规定,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入罪标准不仅包括《2021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四种情形,还包括《2021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对已成立上游犯罪的犯罪所得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
附:检答网咨询详情
http://jianda.gj.pro/activiti/question/detail/49bc50189f154e79845385c815fb8e1e
咨询类别:普通犯罪检察
标题: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所选法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第312条
内容: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2021年掩隐解释》删除了《2015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第一条第二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有人认为,《2021年掩隐解释》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入罪的规定,认为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个人意见:《2021年掩隐解释》只是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同一数额标准一刀切”入罪的规定,并非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入罪的规定。
《2021年掩隐解释》在删除了《2015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条第二款的同时,删除了第二条第二款,同时在第一条第一款之后增加了第二款,是在加大打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犯罪,只是其入罪数额依附于上游犯罪的成立。并非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而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100000元,直接属于情节严重,这不符合上下文体系解释,也不符合加大打击洗钱背景。
咨询人:高检院 河南省院 焦作市院 修武县院 张三保 13938166396
咨询时间:2021-09-06 08:40
解答意见:
感谢您的提问。根据咨询问题,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的《2021年掩隐解释》删除了《2015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第一条第二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有人认为,《2021年掩隐解释》取消了依照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数额入罪的规定,认为一次掩饰、隐瞒盗窃、诈骗犯罪所得99999元,无其他入罪情节的,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应当综合考虑《2021年掩隐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进行判断。特别是第二款的规定,即人民法院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刑事案件,应当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以上意见供参考,谢谢!
解答时间:2021-09-18 14:08
往期文章:高院案例:一、二审不出庭,再审时提供证据导致案件重审,法院可以进行罚款
往期文章:人社部关于增加年休假天数、落实年休假制度的答复(附相关规定汇总)
往期文章:最高院裁判:借款转至配偶账户,再偿还他人的,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往期文章:将“死亡赔偿金”解释为“遗产”是不正确的...最高法院民一庭关于侵权责任案件的14个实务问题解答(2022版)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