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冲上热搜!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断亲"?

烟语法明 2024-03-31

据澎湃新闻报到,2月13日大年初四,关于“农村悄然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断亲”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一众网友纷纷留言,话题阅读量破亿。但在春节期间,有一个话题——“断亲”,又一次冲上热搜。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去年这个话题已经上过热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宗昊在去年刊发了《“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的论文。该研究指出,走向现代社会,“断亲”现象多种多样。若以性别视角去看待 “断亲”现象,可以发现:

一是原生家庭有女孩的寄养家庭,在女孩长大婚配后,夫家才被视作女孩自己的家,女孩视原生家庭成员为亲戚关系而非家庭成员,亲子关系似乎断绝了。二是男孩长大成家后,一般会分家单独过,因而也算是“断亲”的一种,这里可以把成婚分家视作成人礼,标志着男性要真正承担起责任。成婚造成的“断亲”现象不仅有隐性、温和的一面,还有因为高额彩礼等习俗造成的戏剧化冲突。

有学者将青年“断亲”总结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讲述自己的过年经历:

“小时候去亲戚家图个热闹,长大走亲戚反而是一种顾虑,都在问我去年挣得怎么样啊,做的啥工作,找对象了没,结婚了没,有孩子了没?”

“28岁结婚前一个月,在工作岗位上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我爸把对方给的彩礼赌没了。我突然憋住了一口气,觉得被人从后背捅了一刀。”
“每次的家族聚会总会闹得不欢而散,酒喝多了的长辈们互相攻击谩骂。”
“这些所谓的亲戚拿了拆迁补偿款,背着我们家偷偷搬走了。”
豆瓣话题“我的‘断亲’经历”下记录着这些想要断绝亲缘关系的时刻。

为了躲避亲友们的催婚催育,不少年轻人选择独身到其他地方旅游,或者干脆在工作地的出租屋过年。有的网友认为,这是社会原子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亲戚之间往来走动越来越少,但攀比的风气比较盛行,对年轻人来说增加社交压力。

事实上,关于青年“断亲”这个现象早就引起了公众与学界的关注。基于1200份问卷调查数据及线下访谈发现,在“90后”特别是“00后”青年群体中,“断亲”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现象,且受访者的年龄段越低,与亲戚的联系就越少。在18岁以下的受访者中,63.16%的人表示如果没事几乎不与亲戚联系,剩下36.84%的人只是平时偶尔联系。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宗昊在去年刊发了《“断亲”:概念、问题及思考》的论文,该研究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公共政策及其机制研究”(17ZDA120)。

若以代际的视角去看待“断亲”现象,首先是纵向的年轻人对于老一辈的“断亲”。此类现象也是现实生活以及媒体报道中最常出现的,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与亲戚互动本就很少,再加上受价值观、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自然对亲戚表现出淡漠。

其次是代内的横向“断亲”。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长者之间的“断亲”,老年人普遍出现“故土难离”“思亲如故”,是因为曾经的共同经历与共同的价值观使然,但即便是老年人,由于价值观与社会地位等不同,也很难聊到一起。如果出现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甚至出现某个家庭和另外某个亲戚所在家庭“老死不相往来”的场面,这是由于长辈之间的“断亲”使然。

另一类是年轻人同辈之间的“断亲”,与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关系的疏远。例如,形容昔日的大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虽然是戏言,但实际上意味着接受过高等教育后心境的变化、人生目标的转移、世界观的改变等,差异较大的人群之间很难有共同的语言。以此类推,同龄人之间由于生命历程不同,尽管是亲人,但部分年轻人与其他人生轨迹不相同的同龄人之间很少有交集,也很少有共同语言。

研究认为,“断亲”作为时代变迁的产物,除了个体的理性选择,仍需要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断亲”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内在机制,成因包括地缘的崩坏,城市化与人口迁移流动;价值观多元,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人情与金钱,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减少社交成本,生活压力与内卷;数字化生存,趣缘与网络。

研究总结称,伴随着城市化与人口迁移流动、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生活压力与内卷以及数字化生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断亲”,“断亲”是现代化的结果。尽管“断亲”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家庭功能、减少宗亲互助,但对于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断亲”减少无效社交。“断亲”断掉的是那些一年都未必能见一次的、仅有血缘关系维系的亲戚,亲近的是在经济与情感上都能带来慰藉的家人。这体现了一个成熟的人良好的自我分化水平,其能把握好亲密关系和独立的平衡。

研究指出,在一些重大节点事件之下以及青年成家之后,亲属关系也会有所回归,本研究将其定义为亲属关系“伸缩性的弹簧”。但无论如何,未来想要更好地经营亲属关系,需要培养相近的业缘、趣缘、利缘与价值观缘,在此基础之上,亲属关系的持续连接才成为可能。

“‘断亲’体现了个体的理性选择与传统亲情观念的拉扯,但如果把视角拉远,社会关系网络维系的背后,更是个体性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之间的博弈。”研究认为,人不仅是一切社交关系的总和,也是恩情与亏欠的乘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等

  往期文章:“法不应向不法让步”的前提,违法者要受到及时担责和有力惩罚


  往期文章:农村老人沉迷刷APP挣钱:上网7小时,到手2块钱


  往期文章:什么情况?超60万网友在财政部评论区热情许愿,求缴“45%个税”


  往期文章:买不到返程车票不能按时上班,算旷工吗?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