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遇害女法官的评论文章及留言区看,对司法的认识差距有多大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4-09-05

河南女法官的遇害,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人也可以预测到,凶手应该会很快被判处死刑。9000元的争议,导致了两条人命两个家庭的不幸,肯定震惊了不少人。震惊之余,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都会追问,何以至此,如何避免?
对于这样的追问,网上出现了诸多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分析。由于披露的案情有限,一些观点就成了立场之争,并非理性探讨。甚至是,很多人陷入了不同意我的观点,就是心存不良非黑即白的思维窠臼无法自拔,动辄就挥舞起阴谋论、动机论、诛心论等语言攻击,企图一统舆论。

一、纯粹是凶手心胸狭隘额外索赔不成报复法官VS法官在案件处理上是否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导致凶手无法理解而行凶

无疑,这是一起因为法官办案引发的报复性案件,可在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上,至今可见的仅是涉事法院“通报”的成因,并未见到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的案情通报。
因为涉案信息的披露有限,依据法院通报的内容,有人将成因归咎于凶手的法律无知、思想偏激、行为暴戾,进而认为这不过是意外事件、偶发事件,不必进行过分的解读和引申。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凶手暴戾之外,是否应该公布案件的民事判决书,或是庭审监控视频,进而更全面的还原事件真相,找到导致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全方位的思考如何避免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二、法官一年审理400多起案件,已经为了司法公正废寝忘食夙兴夜寐VS法官一天审两个案件,如此短时间的大量结案,如何保证司法公正

案件发生之后,法院通报中的“2022年3月起在立案庭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审判工作,2023年审结428件案件,今年至遇害前已审结271件案件。”,网上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读。

力挺的观点认为,一年办了400多起案件,说明法官业务能力很强,案件办案公正,而且平时工作辛苦,所以应该得到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进而是不应该成为暴力伤害的受害者。
质疑的观点认为,全年200多个工作日需要一天办结两个案件,司法诉讼不是医生门诊看病可以半个小时一个,而是需要查明事实、核实证据、权衡当事人利益、取舍最贴近的法律适用,光是撰写核对法律文书的一天两篇都忙不过来,又如何保证办案质量呢?

三、交通事故造成“左踝关节和左腕关节轻微损伤”,15天的住院治疗足够VS住院治疗之后的休养期呢

根据法院通报的党某某在交通事故中的病情,确实不重,但也算是伤筋动骨了,除了住院治疗的误工期之外,是否应该给予额外的治疗期、误工期呢?

赞成法官仅判决15天住院损失的认为,党某某的受伤损失仅此而已,如此判决没有问题;反对者则认为,医院既然已经开具了住院期,虽然用药不多,但足以说明党某某还是需要治疗休养的,况且“伤筋动骨100天”,但凡手脚受伤哪有短期不影响停工收入的?

四、打官司仅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诉讼后果自行负责VS法官除了坐堂办案出司法结果,还要负责辨法析理让当事人知道官司输在哪里

不争的事实,党某某是对法官处理案件不满才杀人。“在法庭面前,只有证据,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需要以证据的方式呈现。”“一些当事人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法院没有支持自己的诉求就是司法不公、法官不义,实际上是因为他自身证据不足和对法律错误理解的原因导致的。”这是一个律师对于本案的评价。

真的如律师所言,打官司仅是当事人法律水平、法律认识的较量吗?作为法官,是否有责任向当事人就案件进行必要的普法释法,乃至判决前中后做出通俗易通的解释呢?

观点的对立是明显的。在某些法律人看来,法律知识的不足,就要承受法律结果的不足,不能怪别人;但有些人则认为,不能要求每个案件当事人都自学而且精通法律,作为包括法官在内的法律人,有责任向没有学过法律的当事人阐明法律途径及法律后果。

五、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上,从快严惩凶手,法院执行更严格的安保措施VS法官司法办案应当注重人文精神将案件办理的更细致耐心

每次一发生法官遇袭,严惩凶手之外,就是呼吁加强法院安保,甚至有要求被法官配枪的。有没有想过,女性配枪,能护得住枪吗?不过,法院的安保倒是严过登记检查了,连水都不准带进法院了。法院外的法官遇袭呢?

这几天,网上大量的评论文章,都是基于涉事法院披露的大概案情和自己其他案件的诉讼感受,要求法官办案时避免机械办案,增加裁判说理,对当事人报以同情心。例如,有网文写到:

 2017年,我在北京被人坑了几千块钱,起诉到当地法院——某某区某某观法庭。审理这件案子的赵某法官很是不屑,在法庭上很生气的问:“你也算是一个生意人,才几千块钱的事情,闹到法庭上值当的吗?”(网文都是实名的,这里隐名了)
法官语气非常严厉,我不敢反驳的回答:“您要问我值不值当,如果是做生意,比方说是在菜市场买菜,明码标价,我只能说这确实不值当,太麻烦了。这里不是菜市场,这里是法院法庭,这里不应该讲值不值当,应该讲对不对,冤不冤。我觉得我对,希望法庭能够帮我证明我对;我觉得我冤,希望法庭能够帮我申冤…”旁边的书记员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也有一些观点是来自受害法官身边人的评价,至于凶手具体是什么情况,除了涉事法院披露的“50岁”“未婚”之外,至今未见报道,更有一些人的观点是来自网上留言区的猜测和小道消息。如此的信息不对称,也很容易陷入“你要相信”、“我为什么要相信”的观点对立。
“九派新闻”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九派新闻,其曾代理的一个交通事故案件由王佳佳审理,“这位法官在律师中口碑还可以,心直口快,为人也比较正直。”,“她不是那种会跟你打哈哈,跟你敷衍的。”这段报道,是为数不多的直接接触人员公开匿名评价......

  往期文章:某些“司法创新”是该纠偏了


  往期文章:刑事合规要叫停?为何理论界极力推崇,实务界却反对者多


  往期文章:超市老板衣着清凉引热议,律师解读遭网友反对,如何看?


  往期文章:冷静期任何一方都可以撤回离婚申请?《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烟语法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