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七十年:回顾与展望”——第二届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圆满举行
来源:刑事法博士生论坛
第二届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
2019年11月9-10日,“第二届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在北京京师大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北师大刑科院)承办,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协办,主题为“刑事法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八十余位刑事法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届论坛。
开 幕 式
开幕式由北师大刑科院博士生郑洋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首席专家、北师大刑科院特聘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北师大刑科院副院长刘志伟教授以及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常铮律师先后为开幕式致辞。
樊崇义教授在致辞中首先祝贺了本届论坛的召开,其进一步指出,博士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是论文的撰写,是学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樊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对博士生论文的撰写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点是要有问题意识,即要以国家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具体导向和最终目标。第二点是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在其基础上实现创新。第三点是要加强部门法哲学的研究,只有将研究方法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结合,才能做到理论的透彻。
刘志伟秘书长在致辞中,对参会的老师与学生表示真挚的感谢,并对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的设立初衷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指出,设立该论坛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国家高端智库人才,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发展与创新。而从本届论坛有20余所高校学生受邀参会、100余篇投稿论文以及140余万字的会议文集来看,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的设立值得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其对论坛下一步应予以完善的方面也提出了若干期许。
常铮律师作为本届论坛协办单位的负责人,其本身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其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律所的背景、理念与目标,并对与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与欢迎。
致辞后进入本届论坛的颁奖环节,本届论坛所收投稿论文经过两轮匿名评审,共择优评选出18篇优秀论文。随后,由樊崇义教授、黎宏教授、刘志伟教授、阴建峰教授、车浩教授、常铮律师一同为获得本届论坛优秀论文的博士生们颁发获奖证书。
第 一 单 元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刑法的立法思维变革”,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黎宏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华东政法大学黄云飞博士以“论损害原则作为犯罪化的一般根据”为题、中国人民大学郑朝旭博士以“困境与突围:中国刑法视野下中立帮助行为的限制处罚路径”为题、吉林大学韩卓瑞博士以“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立法反思与教义限缩”为题、清华大学蓝学友博士以“论非法经营罪的不法结构——破解‘口袋罪’难题的新思路”为题、武汉大学史令珊博士以“骗取贷款罪构造的体系思考——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为题,分别就刑法总论中的犯罪化问题与刑法分论中的个罪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从三个角度对刑法立法思维变革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在宏观理论层面上探讨犯罪化的一般根据,二是从共犯理论切入反思刑法立法问题,三是以个罪问题为引重新审视立法缺陷。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视角,刑法70年发展历程中的立法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厘清,刑法总论与分论中的立法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在评议环节,车浩教授从期刊编辑审稿的独特视角对五位博士的论文进行了结构性分析,前后指出了文章中存在的逻辑结构问题、欠缺详略得当问题、缺少客观理性问题与论证完整性问题等,为发言人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建议。随后,车老师着重强调了博士生的学术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并以北大培养模式改革内容为例,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引起参会博士生的广泛讨论与深刻思考。
第 二 单 元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数据网络时代的刑法挑战”,由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阴建峰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于冲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吉林大学孙文杰博士以“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路径的解构与重构——以侵犯著作权罪作为保护路径的提倡”为题、复旦大学杨军博士以“网络时代集资诈骗犯罪对象的体系解释——以区块链货币犯罪为中心”为题、东南大学赵龙博士以“数据经济时代作为新型权利的个人信息权及其法益实践”为题、东南大学刘双阳博士以“衍生数据的财产属性及其刑法保护路径”为题、东南大学赵宗涛博士以“窃取虚拟财产行为的刑法定性”为题,分别就网络时代的权利保护与犯罪认定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重点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问题,二是个人信息权的保护问题,三是网络时代的犯罪认定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从权益保护的角度切入,探讨数据网络时代促进权益内涵更新后的保护缺位问题,并对相关法益属性与保护路径作了深度分析与设计。第三个问题是以犯罪认定难点为中心,重点围绕网络时代下的犯罪对象数据化问题进行了教义学分析。本单元的研究领域前沿,研究内容新颖,研究重点明确,研究意义深远。凸显了现代科技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揭示了数据网络时代的治理隐患。
在评议环节,于冲副教授以网络犯罪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为引,对当下网络犯罪研究现状做了简要总结,而后对五位博士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精准的点评,并针对作者文章中论证缺陷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第 三 单 元
第三单元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应对”,由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主任巩志芳律师主持,北师大刑科院袁彬教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南京师范大学王腾博士以“二元惩罚体系下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论的价值省思——对‘肯定说’的批判”为题、西南政法大学甄航博士以“人工智能刑法‘主体性’否定:缘起、解构、反思”为题、西南政法大学熊波博士以“人工智能刑法立法的行政前置性:缘由与规则”为题、中国政法大学刘聪颖博士以“自动驾驶伦理困境及出路的刑法学分析”为题、华东政法大学林雨佳博士以“证券期货市场中人工智能交易的刑法规制”为题、东南大学冯文杰博士以“人工智能辅助量刑公正取向的双重构建”为题,分别就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刑事法风险等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围绕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及主体地位,从立法及司法的层面分别对不同情境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所触及的刑事法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既有对现有理论学说的批判,又有对自身观点的建构,并前瞻性地结合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制路径。
在评议环节,袁彬教授将发言者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地位的研究,二是对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三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研究。他指出,法律界目前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出现了“泡沫化”现象,刑事法对待人工智能的研究态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虽要学会站在前沿视角发掘、看待和解决问题,但终归要立足实践,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回归到刑法基本问题研究上来,重新审视学科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 四 单 元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研讨”,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刘仁文研究员主持,《法学杂志》副编审程绍燕老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中国海洋大学刘原博士以“从宽处理的基础、本质及体系构建”为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博博士以“实体法视角下认罪认罚制度分析——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视角”为题、西南政法大学闵丰锦博士以“检察主导抑或审判中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权力冲突与交融”为题、中国海洋大学崔玮博士以“认罪认罚案件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机制的反思与完善”为题、北京大学王瑞剑博士以“实质真实主义的妥协: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理论考察”为题、湖南大学迟大奎博士以“论认罪答辩的审判规避效果”为题,分别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本质、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本内容,或是立足于本土司法实践状况对该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与反思,或是结合域外刑事法的相关规定,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理论考察。该单元议题紧扣前沿问题,研究内容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与建设性,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应用与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在评议环节,程绍燕副编审充分肯定了各位发言人对于热点与时事的关注敏锐度与思考深度,强调法学研究贵在创新,紧扣前沿问题展开学术研究是重要也是必要之举。其也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对上述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论文的撰写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学会并善于使用平实的语言传播作者思想,重在逻辑论证而非咬文嚼字,针对发言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给出了细致中肯的建议。
第 五 单 元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适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黄京平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魏晓娜教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勇博士以“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量刑建议:实证表达与优化路径”为题、吉林大学刘茵琪博士以“论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中从宽的‘最高限度’”为题、西南政法大学郑自飞博士以“从大幅度向相对精确: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的应然走向”为题、中国政法大学刘甜甜博士以“从‘自由’到‘裁量’: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构建”为题、山大威海分校潘丙永博士以“认罪认罚的撤回及其司法适用”为题、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中国社科院曾娇艳博士以“论减刑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为题,分别就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量刑建议与司法适用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重点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量刑建议;二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适用问题。前一个问题重点探讨了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量刑建议,具体通过实证研究探寻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优化路径,认罪认罚案件中从宽的“最高限度”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应然走向。后一个问题着重探讨了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撤回、司法适用问题以及减刑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该单元议题紧扣前沿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研究建议具有建设性,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适用具有深远意义。
在评议环节,魏晓娜教授对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后又分别就每位博士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认为前三名博士的文章都属于量刑建议类,并针对作者文章中论证缺陷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第 六 单 元
第六单元的主题为“《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问题”,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曾粤兴教授担任主持,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原资深检察官潘熠律师担任评议人。
在本单元中,北京师范大学邢进生博士以“《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衔接问题研究”为题、山东大学彭俊磊博士以“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检察侦查权新论”为题、北京师范大学王雷博士以“空间与理念:职务犯罪调查权的司法间距”为题,分别就《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衔接问题与检察侦查权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该单元重点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衔接问题;二是在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对检察侦查权的探讨。前一个问题重点讨论了《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衔接问题,以及监察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建。后一个问题着重探讨了检察侦查权与职务犯罪调查权。分别以监察侦查权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改革中面临一些问题,以及职务犯罪调查权的争议,论述了职务犯罪侦查权向调查权的转换。
在评议环节,潘熠律师指出,作为刑事法的博士生和从业人员要密切关注写衔接问题文章的目的。随后,分别就每位博士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针对作者文章中论证缺陷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潘熠律师与曾粤兴教授同时认为,这三篇文章提出的一些争议问题皆具有研究的意义。指出无论检察权,还是调查权,一旦在封闭的环境中行使,非法取证不可避免,因此制度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且需要受监督。
闭 幕 式
2019年11月10日上午,经过一天半的热烈研讨之后,本届论坛召开闭幕式。闭幕式由北师大刑科院博士生尤广宇主持,北师大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阴建峰教授、北师大刑科院副院长周振杰教授先后代表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和北师大刑科院在闭幕式上致辞。
阴建峰教授在致辞中认为本次博士生论坛参与广泛、讨论热烈,堪称圆满。论坛分为六个单元,涉及刑事法中的多个问题,都是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前沿问题。论坛收到投稿100多篇,收录文集90余篇,授予18位博士生优秀论文奖项。同时邀请了黄京平教授、刘仁文研究员、黎宏教授、车浩教授等刑法名家,给予了大家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进一步指出,创办刑事法博士生论坛的目的在于给青年学子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希望论坛能逐步发展成为学术界的品牌。此外,阴教授也针对论坛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组建论坛组委会、出版论坛论文集、积极邀请境外博士生参会等几点建议。
周振杰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提交论文、参加会议、评议人以论坛组织人员和会务人员表示感谢。其认为本论坛和刑科院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实现刑事一体化。论坛的评议人都是学界名家,青年学子有勇气提交论文,应给予表扬,本论坛也给予了博士生宝贵的锻炼机会。此外,其对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静”,只有静才能致远;二是“远”,目光长远,做长期的研究;三是“深”,深入研究下去,才能多角度发现问题。“深”和“远”要结合起来才能研究的更为全面,但这需要以“静”为基础。
至此,第二届全国刑事法博士生论坛经过一天半的学术交流,出色完成各项议程,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刑事法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全国各地刑事法专业的博士生们代表了中国刑事法学的未来。通过召开本届论坛,博士生们共同回顾70年来刑事法学科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深刻联系,并探索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社会变迁对刑事法学的重大影响,更加坚定了对完善新时代刑事法治而积极奉献的理想与信念。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发布(附40000多字全文)
南京大学狄小华教授做“报应惩罚还是教育挽救——评大连‘小恶魔’杀人案”公开讲座
湖湘智库论坛(2019)“对话新智库”分论坛 | 中南大学征文补充通知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评审结果公告
天津市法学会商法学分会2019年年会暨“企业营商环境与公司法改革论坛”召开
《三明学院学报》投稿约定、《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北航第三届(2019)一国两制高端法律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国两制新空间”
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阅览——国家图书馆等全国二十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2019-2020年度有奖征文参评文章公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每项60-80万!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
11项未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年10月结项情况通报
《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刑法修正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