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2020年第1期 法学论文要目
1、按揭贷款中的刑事风险防范及其化解问题研究
郭德香 郑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按揭贷款制度作为三方共赢的市场融资方式,在商品交易日趋繁荣的今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中的风险,在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体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逐一暴露出来。在房产交易领域,我国开发商具备更高的担保参与性,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基础按揭关系中,刑事犯罪发生的现实可能性更加凸显。就按揭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而言,需要依靠现行的刑事法律规范与具体的金融手段共同发挥作用,注重系统风险的化解。有必要明确相应刑事犯罪之入罪界限,从银行内部风险审计及责任制度等出发,建立按揭刑事风险防范机制。同时,从责任替代及保险制度等出发,建立按揭刑事风险化解机制。
关键词:按揭贷款; 刑事风险防范; 信息不对称; 系统风险化解;
基金:2017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以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按揭贷款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7-YYZD-18);2018年度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824004104790));2019年度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项目“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2、论违反附随义务之法定解除
杜麒麟 郑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从功能上看,附随义务可分为与给付有关的附随义务以及与给付无关的附随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可以导致合同法定解除权,但必须对其产生要件进行限制。一方面,债权人主张法定解除时合同必须处于生效状态;另一方面,损害行为必须达到致使合同目的不达或严重损害合同信赖的程度,而债权人是否为催告无关紧要。另外,原则上不应当要求债务人主观可归责作为法定解除权的产生要件,但应将其作为判断违反附随义务是否严重影响合同信赖或合同目的不达的重要依据。例外允许特定情形下将债务人主观归责作为违反附随义务产生法定解除权的要件,但是要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予以均衡。
关键词:附随义务; 法定解除权; 主观归责; 损害后果;
3、互联网监管政策的国际人权法问题探析
毛雨 黄志雄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互联网监管政策措施,并对国际上确认的一系列基本人权产生了直观影响。随着国际人权法的不断发展,旨在界定并维护互联网空间人权的国际软法文件层出不穷,使互联网人权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各国制定出台互联网监管政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表达自由权和隐私权都受到国际人权法明确保护,但是与各国普遍采取的互联网内容监管监控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致使全球互联网治理陷入人权困境,也成为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监管政策在国际上备受质疑的主要争议点。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对互联网监管政策所涉国际人权法问题的研究,以扭转被动的舆论局面,在切实保障人权的同时,维护好依法治网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治理; 互联网监管; 国际人权法; 网络空间人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法和比较法视角下的互联网监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AFX008);
2020年第2期 法学论文要目
1、终身监禁对于死刑的“功能替代”及其“总则化”构建——以死刑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吴尚聪 万颖颖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死刑存废之争已陷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乃至自说自话,争论各方均无法在抽象的理念之争与具体的个案适用层面一以贯之地秉持自身立场。终身监禁制度的设立则为问题的部分解决提供了契机,虽然只是一个条款的改动,却足以牵动未来整个刑罚制度的走向。终身监禁作为贪污罪、受贿罪的特殊执行方式被引入刑法,实际上承担着替代死刑的任务,并在实践中起到了减少死刑的效果。未来应从死缓的执行方式切入,将其作为死缓执行方式进一步"总则化",即置于《刑法》第48条作为"第四十八条之一",适用范围扩展至现行46个死刑罪名。适用"底线"是"罪行极其严重","高线"是"必须立即执行",裁量标准以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为依托,以死缓限制减刑为参照。
关键词:死刑存废; 终身监禁; 死刑替代措施;
2、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中国叙事——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范本
张可 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一种在诉讼构造上天然失衡的制度,从它诞生伊始就存在着"不平等性",但这种缺陷并不足以否定制度本身。制度确立后,应当考虑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应然与否,而更应该着眼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实然运行层面的诸多问题。刑事缺席审判的启动程序是适用刑事缺席审判的关口,承担着制度运行中的节流和控制作用。以适用类型为参照,有必要对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和限度、知悉权的实现方式、入口审核机制作出探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运行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被告人基本权利,依关联性包括诉讼代理人的选择、辩护律师的参与以及人身权、财产权的处置,由此衍生出的被告人近亲属角色冲突、刑事法律援助正当性评价以及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衔接中的疑难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回应。救济程序是弥补制度疏漏的重要环节。当前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所确立的重新审理以及未曾提及的司法赔偿都有作出系统梳理之必要。
关键词:刑事缺席审判; 刑事诉讼法; 被告人; 被告人知晓权;
3、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机制的建构
李嵩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密切相关,而主导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法律规范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法制原因。农业绿色发展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但现行的法律规范无法为其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生态环境硬约束下的发展,是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抵触的发展方式,需要借助相应的法律机制予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机制应从基本制度体系、机制安排与责任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与完善。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地经营权流转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7SFB204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环境法律规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BFX002);
2020年第3期 法学论文要目
1、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研究
刘法 威杨衍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重新认知乡村价值是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转型的理论基础,多功能利用乡村土地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是土地利用从传统的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生产-生活复合功能、生产-生态复合功能的趋势性变化过程,既包括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分区,也包括不同功能区内部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复合。乡村社会自身转型发展需求、城乡消费需求转型和土地利用政策引导是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和直接动力;转变乡村发展理念、加强乡村"三生"空间规划和激励主体土地多功能利用行为,推动乡村土地"三生"利用和复合利用,是实现乡村土地利用多功能转型的策略选择。乡村转型和振兴应符合乡村的自身价值与发展规律,从而彰显乡村独特的生产、生活和生态。
关键词:城乡融合; 乡村土地利用; 多功能; 转型; “三生”;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转型、农业多功能与土地利用策略调整”(项目编号:AHSKY2019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