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阶段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60余家报纸杂志发表评论文章100余篇的他,去哪里了?
百度搜索【团圆红包62292771】加入我的战队,一起每天分钱!每天晚上八点都可以领哦!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学术达人,志愿先锋———记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南连伟
期次:第790期
“这是一个做大事的人,注重细节并且极具爆发力,他可以在任何领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这位同学眼中的“偶像”,老师眼中的“天才学生”,在自我的求学与生活之路上愈行愈远,脚步也愈加坚定。他就是南连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任何一个人,如果他不能迫使自己相信,他的灵魂和命运就取决于眼前这份草稿中的这段论证是否正确的话,他就和学术无缘了。”南连伟曾用马克思·韦伯的经典名言概括了自己对于学术的理解。他相信,学术是平凡人获得成功的最佳领域,在追逐权力或者财富的道路上,总会存在某些难以克服的客观障碍,但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任何人都有创造伟大成就的机会。
南连伟曾在国家级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60余家报纸杂志发表评论文章100余篇。本科期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学术之旅,发表于《学术法大》的两篇论文成为他迈向学术殿堂的第一步。硕士研究生期间,他更是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宿舍”。正如导师曲新久教授对他的评价:“有些人虽然比你聪明但不如你努力,有些人可能比你努力但不如你聪明,所以你取得了成功。”
研一上学期,他撰写的首篇论文就发表于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的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刑事法杂志》,这激起了他在学术道路上追求更大挑战和更高成就的雄心。学术研究总是能激起他的兴奋点,在此之后,他仍不断地在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穿梭,努力提升自己对于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层次。他的论文不仅得到了多位教授的高度评价,还发表在多种法学核心期刊上。他撰写的《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曾全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级权威期刊、国内法学领域最高级别刊物———《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成为该杂志近十年来发表的唯一一篇硕士研究生独立撰写的文章,在校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
此外,他每年均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一等奖学金,并在研二荣获中国政法大学最高学术荣誉———“学术新人”。对于南连伟而言,学术研究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他的观点是:既然念了研究生,就应当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交代,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位负责。并且,他坚信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学术研究都会继续下去,能够用自己的智慧造福国家和社会,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时代的繁荣往往让年轻人执着于追求物质享受,而理想渐渐成为一种奢侈品。见到一位胸怀天下、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总是令人感到惊喜的。南连伟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视野开阔、关注时政民生、社会责任感强烈,这是他给周围同学留下的印象。他说:“国家和社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很多至关重要的问题都需要年轻人去关注和思考,比如信仰缺失问题,比如党的建设问题,比如基层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我们这代人去解决,而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尽管现在没有付诸实践的平台,但始终保持思考的权利,并随时做好准备,这是他对待理想的态度。
可能因为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他对于农村和农民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2007年的暑假,刚刚大三的他申请到了校团委“双百计划”调研项目,组建团队赴河北、安徽、四川就新《义务教育法》在农村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白天实地走访农村中小学校,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晚上整理调研资料、分析调查问卷、组织队员探讨争论,经过2个月的努力,形成了一份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除此之外,2009年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支教期间,他组织支教团成员就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状况问题在该县开展调研,在服务地政府和中国政法大学团委的支持下,通过所在学校的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认可。
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他始终对时政民生保持关注,并利用自己的法学知识和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在各大媒体发表评论文章,针对很多热点问题阐发正面观点,参与社会舆论的引导。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当对媒体和网络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清醒的认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正能量,为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几年来,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青年报》等60余家报纸杂志发表评论文章100余篇,曾入选新华网专栏作者,并担任多家媒体评论员。在此过程中,他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的认知,肩上的社会责任感也变得越发沉甸甸。做好当前的具体工作,并始终保持开阔的视野,用理想和责任引导自己的未来发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从2005年进入大学,南连伟就努力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志愿精神。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和班级活动,曾经历任刑事司法学院学生委员会干事、部长和主任,并兼任校学生委员会委员和班级团支书,带领100多人的团队,组织多次论坛、讲座、调研和文艺汇演,开展“自律活动月”、“维权活动月”,服务同学,维护学生权益。研究生期间也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在班级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长期的学生干部经历,锻炼了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让他形成了脚踏实地的行事作风和突出的服务意识。
2008年10月,即将步入大四的他报名参加并通过选拔,成为团中央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1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光荣一员,于2009年本科毕业后赴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服务。在支教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年当成自己服务国家、了解社会和锻炼能力的宝贵机会,并始终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践行着志愿精神。
支教期间,他担任5个高中班的政治教师,授课任务极其繁重,尤其是每个周日,5个班级都要加课,他的课程安排从早晨8点一直到下午5点,晚上还要去监督晚自习。然而他所面临的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授课任务重,而是如何让调皮的学生提高成绩。为此,他绞尽脑汁地设计教学方案,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动态,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付出总会有回报,他的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学生的成绩也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他让很多学生喜欢上了念书,并建立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南连伟说,他忘不了入职第一堂课上学生们挤在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前观看法大校园视频时的眼神,也忘不了学生们齐刷刷地抬着脑袋听自己描述大学生活时的神态,更忘不了离职时学生送给他的T恤上写满的祝福话语和画满的笑脸。他知道,学生们的内心充满渴望,而自己所能做的非常有限,自己所能给予学生的知识也非常有限,自己最大的价值,是希望能用真诚、热情和亲身经历感染学生,告诉他们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意义,燃起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
这一年的支教经历,成为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让他对志愿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对教育、对知识、对人生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志愿精神是什么?志愿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他给出的答案。
如果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南连伟作一个评价,应当说,他代表着一股正能量———胸怀理想但不好高骛远,醉心学术但不闭门造车;他关注时政民生,崇尚志愿精神,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全力以赴的干劲。我们相信,这种正能量是宝贵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它将会在大学生中不断的传递下去……(新闻中心)
“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公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显示已考取公务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浙江高院发布关于民法典施行后在裁判文书中准确引用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等问题的通知
百度搜索【团圆红包62292771】加入我的战队,一起每天分钱!每天晚上八点都可以领哦!
扫码微信登录即可快速免费加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结果的公示
教育部启动实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育评价改革出“硬招”
第十三届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仲裁庭中国赛区预选赛暨第二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获奖名单
百万大奖,欢迎领取
免费参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