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AI微短剧到周处除三害:央视越来越会玩儿

冯玮 多知
2024-09-06

来源|多知
作者|冯玮

更懂中华文化的AI,长什么样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近一直在变着花样儿,给我们答案:

昨天,总台发布了发布了我国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以及微短剧《AI看典籍》,前者有来头又有看头——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发放的2024年001号微短剧网标,代表着总台对AI技术影视化应用的先锋挑战及实践;共计六集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分别为《补天》《逐日》《奔月》《填海》《治水》《尝百草》,其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

《AI看典籍》则是通过AI呈现史志、文学、农学、茶学、医药学等经典典籍,今年三月讨论热度最高的电影《周处除三害》,其同名故事也作为《AI看典籍》的第一期内容,将在3月29日上线。

前些天,央视首播的英文版中国龙主题系列微纪录片《来龙去脉》,AI技术覆盖了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到分轨替换等全译制流程。

更早前,央视CCTV-1播出国内首部AIGC动画片《千秋诗颂》,26集,每集约7分钟,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均为AIGC辅助制作……

慨叹一句:现在的国家队,又会AI,又会找热点,又会玩儿,绝了吧!

01

神话故事,可以多点儿想象力


先来一起感受下预告片中的六段剧情。

女娲补天,虽然只有很短的几秒,但却将炼五色石补天、斩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等经典画面展现出来。


夸父追日,这里有很多细节都不错,比如因为奔跑者的速度而带起的尘土飞扬,因为一直奔跑而不断切换的场景、包括丛林、山峰、荒野和因为太阳炙热而没有生机的田庄。

包括对夸父本人身体线条和奔跑的样子,都很生动。甚至从这段视频中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可以追到太阳的人。


大禹治水,戴斗笠的画面莫名有点像甄子丹。


神农尝百草,这里的神农是帅的,就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头上长角……


可能AI对这种“吃草的人类”画像,参考了喜羊羊里的村长吧。


再看下精卫填海,我们发现总台的AI模型很喜欢用闪电+乌云暴雨+风浪来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顺便衬托主人公的不容易。
没毛病。

就是容易审美疲劳……


女娲也是这个景,大禹也是这个景,到了精卫还是这个景,唯一的不同是精卫这边有个乍一看还没看出来是石头的石头蛋。

但是在嫦娥奔月的部分,总台AI还是拿出了对美人美景的刻画优势。


真的好看。

后羿作为颜值担当出现,终于有一位男英雄不是靠皱眉耍帅了。


这边建议AI在刻画男性专注的时候可以试着绕开皱眉、蓄胡子和背影哈,不要和一些古偶学坏了……


这里无论是对月亮清冷感和星空感的融合,还是对嫦娥美的幻想,都可圈可点。

在这里,画面上除了嫦娥外还出现了嫦娥五号,也契合总台对《中国神话》的期待:“由一个个经典神话故事起笔,借助AI技术拓展人们对神话的常规想象,再通过经典意象和当下人类社会的深度链接,展现民族精神的时代回响。”


这里,在嫦娥流动的裙纱和景观的氛围感上,都依旧保持着美感。


直到下一秒,一个没有脚的、飘在山上的、眺望着重影月亮的微胖人士出现……

“作为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可能并非尽善尽美,但我们的追求是向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前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包括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的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在现场说到。

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共六集,分别为《补天》《逐日》《奔月》《填海》《治水》《尝百草》。

该剧由央视频、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联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合作推出,其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

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于2022年4月16日成立,是国内高校最早一批成立的元宇宙实验室,也是国内首个带有文化属性的元宇宙实验室。

据介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队在元宇宙领域具有开创性学术贡献,曾发布了全球学术界第一份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在2022年4月已经形成了空间智能、共生智能和合约智能三个元宇宙研究小组。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在现场上介绍:“下一步,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总台的合作,共同携手更加有力的以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除了《中国神话》,总台央视频原创AI团队自制的系列微短剧《AI看典籍》也在昨天发布。

该剧以史志、文学、农学、茶学、医药学等经典典籍为创作蓝本,通过AI的全新方式,解读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密码。

02

AI版周处除三害,也很精彩!


再来看看《周处除三害》的部分预告剧情。

剧情开始,讲述有一个体出生就身材魁梧、体力过人的少年,用几秒的镜头即展示了从婴儿到少年的成长。


通过老人的口述,介绍了三害的存在,基本还原了故事中“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的部分。


第一害,南山白额虎。


第二害,长桥下蛟龙,注意,蛟在爬上城郭的时候,少了一只脚。

不够凶了哦。


最后一幕,蛟龙还蹬了蹬腿,略微有点萌。

第三害,人害,也就是周处自己。


这里给了周处几个特写,还是皱眉……总台的AI真的很喜欢做皱眉。


打斗场面非常精彩,无论是人物还是龙虎,都很生动。


等下!

这跑走的是哪位小可爱?


显然在一些远景上,AI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细致地描绘五官,这一点在结尾部分也有所体现。


本该是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王冰冰以师生论道的方式出现,但却只有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人形。


正面近景就生动多了。


但因为皮笑肉不笑的问题,也导致撒老师有种没太正经说话的样子,魂穿明侦“Beer 撒”~


据介绍,第一期《周处除三害》将于3月29日在央视频上线。

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现场解读,他本人曾见证了多次因为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对估计保护方式的变化,以古籍目录为例,就有从书本式到卡片式再到机读式的三个阶段:“近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进展,也激发了我们对古籍数字化保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发展传承的新的思考。”

“世说新语和晋书同时记录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文中写道,古人贵朝闻夕死,我们从周楚身上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强大的内省力,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活动现场,央视频发布了AI微短剧城市品牌传播计划。

总台将联合各地聚焦城市发展、文旅文化、名人古迹、民俗传说故事等题材,推出城市文旅系列AI微短剧。

其中,哈尔滨计划和央视频联合策划AI微短剧,创造有关城市文旅的新鲜体验;烟台计划和央视频联合策划蓬莱仙境奇观、八仙过海神话等城市特色AI微短剧。

说到微短剧,凭借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等“短小生动”的叙事特点走红的微短剧,成为网络视听产业快速崛起的“新赛道”。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9亿元,并且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000亿元。

迅速的增长背后,是微短剧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的趋势,不仅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喜爱,一、二线城市居民也开始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微短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国家队”凭借AI技术,带着一系列重磅内容下场,也代表着其正式加入竞逐网络微短剧市场的决心,以及对内容质量的示范。

当然,路漫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ND
本文作者:冯玮

《教育科技这一年·2022》+《培训行业这一年·2021》+《教育科技行业图谱2022-2023》,重磅发售!套装优惠价169元,闭眼入!迅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手慢无!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多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