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复习《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体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讲解
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545o829vj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实验探究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1)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入红磷
(2)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红磷,迅速塞好瓶塞,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结论:
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五氧化二磷质量
实验探究二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一只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2)将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到天平上称量
(3)取下烧杯和铁钉,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砝码不要取下)
现象: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再将盛有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到天平上称量
(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结论:
铁的质量+硫酸铜的质量=铜的质量+硫酸亚铁的质量
实验探究三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①在烧杯中放入碳酸钠粉末
②在小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③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放在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小烧杯,将小试管中的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和碳酸钠反应,观察现象。小试管仍放入烧杯中。
⑤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
①固体粉末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②天平指针偏向右(变轻)
实验原理:碳酸钠+盐酸→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在敞口容器中:
在密闭容器中:
实验探究四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氧化镁粉末),生成白色粉末。
实验原理: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 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一定不変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3)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方程式
1. 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
(1)将反应物,生成物用相应的化学式表示出来
(2)文字表达式中的“+”,“反应条件不变”
(3)文字表达式中的“→”改为“=”。
3.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考点)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
(3)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 学式前的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例子:
①表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4.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课题2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试要求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 遵循原则:
①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 书写步骤:写、配、改、注、查
① 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联结,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例:P+O2 — P2O5
②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检查。
(注意: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只能写在化学式的前面且要化成最简,1可省略不写。千万不要随意改变任何一个化学式。)
4P+5O2 — 2P2O5
③ 改:将短横线改成“ = ”
4P+5O2 == 2P2O5
④ 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 “△”表示)、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注意:点燃≠加热≠高温
4P+5O2 == 2P2O5
注意事项:
①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此时要在生成物中气体的化学上右边标上“↑”。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
如果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物中没有沉淀(即不溶于水的固体),而生成物中有沉淀,此时则在生成物中沉淀物的化学式的右边标上“↓”。
注意“↑” 和“↓”不能出现在反应物中。两边都有气体或沉淀时不用标。
⑤ 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3、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从左右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较大的元素入手配平,然后依次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
(2)奇数配偶法
左右两端的原子总数为一奇一偶,在其含有奇数个原子的化学式前配上一个偶数2,变奇数为偶数,然后依次配平与其相关的其他元素原子。
(3)观察法
最基本、常用的配平方法,任何特殊的配平方法都离不开观察法的配合。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配平时可直接观察看出结果。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每个方程式都有三个读法)
4P+5O2==2P2O5
(1)物质读法: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粒子读法:
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数量读法:
在点燃烧条件下,每124分质量的磷和160分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分质量的五氧化二磷。即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24:160:284。
注意: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跟”、“与”,不能读成“加”;“==”号,应读成“反应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5、化学方程式书写常见错误:
(1)臆造不存在的反应。
(2)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3)反应条件出错。
(4)未配平。
(5)漏标或多标“↑”或“↓”符号。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试要求
①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②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 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考点2 步骤 :
①设未知数
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
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
⑤答
注意:
① 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 由于方程式只能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 单位必须统一。
同步练习
01 选择题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1.王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g,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
(1)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2)王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g,结合表中数据,计算4g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40,C-12,O-16)
(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