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4《地形图的判读》微课精讲|知识点|练习
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提纲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教学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用具
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追寻勘探队员的足迹,体验野外生活),教师激情导入。
(二)明确原理,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第P25的图,图上有什么?
生:1.一些线条;2.闭合的曲线;3.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线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设疑)
请看大屏幕:(动画演示)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地球表面的高山、低地,都是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同学们所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的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等高线是如何转化来的呢?
录像揭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课件展示平面变立体的过程。
教具演示:更有真实感,看得更真切。
师:明确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同学们你能看懂等高线地形图吗?
(可能有同学会举手,提到山顶,但对于其他的山体部位名称不清楚,教师因势利导)要想读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山体不同部位的称呼。
课件展示:教师拿出模型,请同学到讲台前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三)动手操作,实战演练
师: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形象地表示出山体的形态,同学们,你们手里的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是山体的哪些部位呢?你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吗?演示教具和课件。学生观察,学习,讨论。
(四)发现问题,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看懂你们小组的等高线地形图了吗?
(师生互动,总结山顶、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利用教具、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印证相应的山体部位,加深学生的理解。)
(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归纳)
了解了山体的部位,野外宿营选择合适的宿营地点。
(五)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展示不同地形的景观图,小范围地区用等高线地形图很方便,很大范围的地图也这样,填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这合适吗?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引出:
1. 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等高线地形图仅仅是地形图家族中的一员,接下来认识一下另一种常见的地形图,请看大屏幕,看一看这种地形图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
识别五种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它们的方法。
2. 地形剖面图
师:再来看一下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自学完成)
(六)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七) 收获祝福,结束课程。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内容回顾、课堂小测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节选)
同步练习
A.900米B.1 200米C.900米以上1 200米以下D.1 200米以上1 500米以下 4.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判断该陡崖在( )A.甲地 B.丙地C.丁地 D.戊地 5.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甲、丙、丁、戊四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不同地形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图中甲、丙、丁、戊依次是指( )A.山峰、山脊、山谷、陡崖B.山峰、陡崖、山脊、山谷C.山峰、陡崖、山谷、山脊D.山峰、山谷、山脊、陡崖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6~7题。
A.高原 B.平原C.丘陵 D.山地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A.白色 B.黄色C.褐色 D.绿色 8.图甲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乙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 )
(2)等高线图中,B所在地形部位名称是 。 (3)图中甲城镇位于乙城镇的( )方向。A.正西B.正东C.西南D.西北(4)如C地到D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则两地的水平距离是 千米。 (5)若C到D的隧道路面平坦无起伏,由D到C是 (填“上坡”或“下坡”)路面,判断理由: 。 1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①点的海拔为 米,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山顶④的海拔约为 米。 (2)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⑤ ,⑥ ,虚线①③ 。 (3)从①点和②点出发,分别沿虚线登上山顶③,坡较缓的路线是 。 (4)山顶④位于山顶③的 方向,山顶③与山顶④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米。
A.山谷 B.山脊C.鞍部 D.陡崖 12.环保部门检测到桥梁下河水有农药残留物,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13.甲居民点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60米 B.200米C.240米 D.280米 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第14~15题。
A.250米 B.350米C.450米 D.550米 15.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育为河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而成的。右图为我国南方某海岛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
C ,E 。 (2)图中周庄的海拔为 ~ 米,周庄位于李庄的 方向。 (3)如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在 (填“B”或“D”)处最合适。 (4)图中还有哪里可能形成小溪流?请用虚线画出其位置。(5)某徒步旅行者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地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并走出丛林脱险。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理由是 。
答案与解析夯基达标1.B 高原海拔较高,内部地势较和缓,边缘陡峻。2.B3~5.3.D 4.D 5.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海拔的变化趋势和等高距。第4题,陡崖是等高线重叠的部位。第5题,图中甲、丙、丁、戊四处等高线特点依次是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降低;等高线凸向高处;等高线凸向低处;等高线重叠,对应的地形依次是山峰、山谷、山脊、陡崖。6~7.6.B 7.D 读图可知,该岛国海拔小于200米的地区约占57%,故以平原为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8.C 本题考查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①准确判读地形景观图所表示的地形特征;②准确判读图乙中四幅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根据图甲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为山峰,其中一侧坡较平缓,另一侧坡较陡。图乙中A图等高线由外向里数值变小,为盆地;B图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D图由等高线变化可判断为两个山峰,中间为鞍部;C图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变大,为山峰,其中一侧等高线稀疏,坡平缓,另一侧等高线密集,坡陡。所以选择C项。9.答案 (1)600(2)陡崖(3)B(4)1.2(5)下坡 D点海拔200米,C点海拔100米10.答案 (1)100 50 300~350的任一数值(不包括300与350)(2)鞍部 陡崖 山脊(3)①③(4)东北 1 500培优促能11~13.11.B 12.C 13.C 第11题,图中虚线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第12题,桥梁下河水有农药残留物,这些农药残留物应该是从上游而来,从图中看,③地位于桥梁下河流的上游,且另外几地都不位于该河流上。第13题,甲居民点海拔为 50~100米,乙山峰海拔为32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20~270米。14~15.14.D 15.B 第14题,读图可知,该山峰的海拔为500~550米,故选D项。第15题,图中②处为山谷,在山谷处最有可能发育为河流。16~17.16.B 17.D 第16题,读该海岛的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该海岛有两个山峰。较高山峰位于左侧,其海拔为1 200~1 400米;较低山峰位于右侧,其海拔为600~800米。由此可以判断B项正确。第17题,该岛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或热带。该山山顶约1 3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可以推算出该山山顶的气温比山麓约低7.8 ℃,故不可能山顶终年积雪。18.答案 (1)山脊 陡崖(2)100 200 东南(3)D(4)小溪流的位置如下图虚线所示。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