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4《鱼》微课视频|知识点|练习
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
知识点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 5 种 7 片,分别是 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 。(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 雌 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 雄 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尾部 和 躯干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 水中 2、体表常有 鳞片 覆盖3、用 鳃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马是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鲸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课后习题答案
●P19:想一想议一议
有脊柱:鱼、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鱼、青蛙、蜥蜴、鸟、虎)
无脊柱: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昆虫等)。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 P22观察与思考
1、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不全面。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鱼主要靠躯体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水流入鱼口后,经过腮,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腮丝中的二氧化碳则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流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高。
4、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水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P23在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都是用腮呼吸的吗?
有些是用鳃呼吸——如:河蚌、虾,有些是用肺呼吸——如:海豚、鲸,有些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水螅
P24练习
1、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知识点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 5 种 7 片,分别是 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 。(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 雌 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 雄 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尾部 和 躯干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 水中 2、体表常有 鳞片 覆盖3、用 鳃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马是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鲸不是鱼,属于哺乳动物。
课后习题答案
●P19:想一想议一议
有脊柱:鱼、两栖、爬行、鸟、哺乳动物(鱼、青蛙、蜥蜴、鸟、虎)
无脊柱: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昆虫等)。脊柱对鱼的身体具有支撑作用,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
● P22观察与思考
1、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不全面。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鱼主要靠躯体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水流入鱼口后,经过腮,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腮丝中的二氧化碳则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流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高。
4、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鳃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粘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水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P23在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都是用腮呼吸的吗?
有些是用鳃呼吸——如:河蚌、虾,有些是用肺呼吸——如:海豚、鲸,有些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水螅
P24练习
1、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
微课精讲
微课视频1
微课视频2
微课精讲
微课视频1
微课视频2
图文讲解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