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造业遇见数字化工具,什么在悄悄改变?
—
制造业是中国的基本盘,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必行之举。
来源 /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海阳
—
制造业是中国的基本盘,在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必行之举。
来源 /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海阳
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制造业?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民生基础都源于制造业。
也是因此,在任何一个高新技术、一种超前的行事理念出现后,人们总会将其与制造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希望这个行业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数字化”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近些年,自“数字化”价值凸显后,有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从未停止,但讨论了这么多,市面上却依旧很少见制造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以至于,在当下一些人的印象中,制造业还是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
可事实真的如此?
01
制造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并非无动于衷。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数字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站在外部环境的角度上,目前的制造企业察觉到了供需关系的改变。明白那种制造商只要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数量,每年便能获得20%以上业绩增长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
取而代之,则是一个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的新环境。
这就需要制造企业摒弃原有的经验主义,通过数字化、数智化的方式,迅速洞察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反应,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决策与行动,以保证赢取优势。
回归到内部组织层面上,目前制造企业业务规模的成长,也在扩大内外部各类人、财、物资源的协作规模,为其增加了大量的协同难度。
可当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后,用轻量化的一个线上产品,就能打破内部存在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促进协同效率的同时,也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动企业开展新型业务。
因此在当下,没有任何一家制造企业会不愿意数字化转型。
不过,制造企业们都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难以开展数字化转型。
至于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 有数据,却不能直接用
2) 知道数据有用,不知道如何用
3) 即便知道如何用,能力又不够
第一,有数据,却不能直接用。
要知道,制造行业生产到营销的流程中涉及到很多环节,几乎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部门和合作伙伴支持。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虽有沉淀,但却存储在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
可是制造商过往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负责部门会因为要提升效率,选择接入一些企业服务软件,例如ERP、CRM、供应链以及第三方检测等。使得数据沉淀在以上不同系统中。
而业务环节上各系统建设目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不同系统间数据统计的口径不一致,让数据没办法整体调用。
加之现在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更高的更新频率、更加精细的颗粒度。而这一点,当前多数制造企业的数据难以做到,从而造成“有数据,却不能用”。
第二,知道数据有用,不知道如何用。
有这个问题的制造企业,往往是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以及数字化时代慢了半拍。
以至于这类企业虽然懂得数据可以带来价值,但在实操中只做应用多为简单的数据收集、统计、对比。而在数据进行深挖与洞察方面存在大量不足,无法将数据分析与实际业务场景决策、流程结合,始终走不上正确的数字化道路。
第三,即便知道如何用,能力又不够。
这类制造企业的人员数字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事实上,当前的制造业,其实并没有早早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即便临时抱佛脚开启大量培训,但因能力有限,无法让其与业务场景深度结合。
加之承担企业数字化的部门,多为企业的中后台部门,他们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使得业务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力不足,培训流于表面。从而让业务团队基于数据的创新能力与精细化运营能力,更加没有用武之地。
02
以上的三个痛点,长期制约着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使得其在此番情况下,一直难有突破。
然而再平静的湖面,都会因为一颗石子的落入而掀起涟漪。既然多数制造企业已经能看到自身独自发展数字化的局限性,那么尝试介入强大的外力,打破局限,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尝试。
三一重工就是这样做的。
作为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的制造企业,三一重工在早期的信息化建设中,有着极其坚实的基础,只不过在移动端上,由于产业属性的原因,走得相对慢了一些。
在数字化浪潮袭来之际,三一重工发现了自己在连接经销商体系、服务客户方面上的不足,从而影响到一些营销与服务效果,符合以上第二与第三种痛点同时存在的状况。
三一重工总裁助理、营销风控部总经理王立超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法,“我们所有的客户都在使用微信,如果能把企业的CRM系统和微信打通,那就相当于打通了与客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王立超说。
直到2020年,王立超在与腾讯团队的一次沟通中,了解到企业微信已实现与微信的互通,能打通企业跟客户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沟通问题,便很快与腾讯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实施企业微信项目。
不仅如此,三一重工还能连接和服务最终端的购买者,不仅能给他们提供设备的监控、保修,甚至还能引入租赁方案,就这样创新了商业模式。
三一重工将全国经销群体都加入到了企业微信通讯录,通过企业微信提供“汇报”、“打卡”等工具对经销商的日常订单跟进进展、员工出勤情况进行考核,提供统一、实时更新的营销资料等。
三一重工的经销商也在接受这些数字化工具的规范调整后,学会了用企业微信添加客户为好友,并通过与营销、研发等人员的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服务团队,实现了以一个微信群,就能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贴身的优质服务。
目前,三一重工连接了全国超100+城市约20000名经销商员工,他们都在通过企业微信下与消费者连接,上与三一重工连接,实现产到销的全流程活动。
除此之外,三一重工也将自身的SCRM系统与企业微信全面打通,并在企业微信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程度的定制化开发,来管理用户关系,更好的服务他们,也促进成交。
王立超表示,截至目前,三一重工SCRM正在激活沉淀的100万客户,且保证长期与30万成交客户可以进行高频互动,使得生意变得有温度,让这个低频高价的生意变得好做得多。
不止是三一重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也是如此。
他们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了 48 套分公司系统、500 多个数字化应用,但使用企业微信之前,各子公司系统信息相对独立,数据不流通。通过企业微信,这家主攻基建的集团,终于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的统建。
如此一来,中交建这个有16 万员工、60 个子公司的庞大企业,信息能迅速从顶层传递到基层一线,原来割裂的系统实现统建,数据能更通畅的流转,解决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类痛点。
不仅是龙头企业,大量中小企业都在企业微信上扎根、生长。企业微信也帮其降低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门槛。企业微信提供的制造业专属全套免费且免培训的数字化工具,包括设备巡检、报餐、打卡、审批等等都能做到免费、好上手。
成立于2017年、从事智能家电生产的湖南“小巨人”企业全康利用企业微信免费原生能力、三步搭建 “数字化工作台”,解决了打卡、即时通讯、审批的第一步建设,并且在2020年初全员迁移到企业微信,车间最大年龄64岁的工人也能上手。通过轻量化、易上手且免费的功能助力中小制造企业也能吃到“数字化红利”,从而蓬勃发展。
可以说,作为一款功能全面且轻量化的协同平台产品,企业微信在面向三一重工、中交建等制造企业的时候,通过强大的连接能力,弥补了制造企业的目前数字化转型上的不足,结束了制造企业尴尬的困局。
03
回归本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就是在进行新一轮业态创新与产业变革。
这种产业变革,不是单纯地搞改变生产方式的局域网、封闭的工业4.0,也不是单纯地进行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而是在消费反向决定生产的基础上,再造新型产业组织方式。
因此,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绝不是只关注于某制造的单一环节,而是需要对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人员组织进行全面的价值提升。
想要解决这一难点,协同办公平台必不可少。不过绝对标准化的协同办公平台,功能过于死板,不能适应整个制造行业使用,因此要想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连接性。
从纵向上,企业微信通过连接企业中的人、设备、系统,助力制造企业提升组织的敏捷度,保障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信息的快速畅达,助力修炼“数字化管理”内功。
从横向上,提升市场的敏感度,加强企业内部与上下游供应链的连接与协同,还能直连微信上的客户,成为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重要环节的“业务脉络”。
事实上,企业微信对于服务制造业的思考与行动,与德国“二维战略”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皆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推进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应用,对助力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战略性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助力制造业仅靠企业微信一家之力远远是不够的。企业微信也明白这点,因此一直秉持开放态度,接纳多元的生态伙伴、SaaS服务商等共创繁荣。
据「ToB行业头条」了解,2020年企业微信开放接口增加到了540个,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超80000家,通过开放互通,共同为制造业连接与赋能,助力其长期进步。
王琼表示:“对于中国来说移动互联网应用是全球非常有优势的,企业微信会更看重连接,做各行各业的连接器。连接,也是腾讯的优势所在。”
加入我们
推荐阅读
《Zoom、Figma都采用的PLG策略,代表了SaaS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