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大家介绍我目前所有的作品

罗翔说刑法 罗翔说刑法 2023-12-13

各位同学、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这里是我文字创作的“自留地”,希望能用一个个微小的文字为法治助力。


最近一年多,在公号的私信和留言里,我经常会收到关于如何购买拙作的咨询。因为现在购书平台多样,所以我很少回复。直到有一次,我在某平台买了本《法治的细节》,收到居然发现是盗版书。跟张三编辑反馈后,才得知盗版书在网购平台的猖獗,很多人一不留神就买到了盗版书籍,包括我自己。


为免大家跟我一样买到糟心的盗版书,我委托张三编辑协助,对已出版的图书做了一份简单的介绍,并请这些图书的出版方,提供了官方自营渠道的购买小程序链接。


当然,各大平台的出版社官方店铺,授权经销店铺以及地面店都可保证是正版图书,如果有同学、朋友觉得实在难以辨别,也可以直接点击下文内的书封,进入相关出品方的官方小程序购买。




▌最新出版

这是一本讲法律思维的书,我在这本书中分享了自己对14类法律问题的思考过程。


法治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法治要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又要限制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本身,防止它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力量。法治只是治理社会的次优选择或者说最不坏的选择。


法律中充满着悖论,有些是真悖论,有些是假悖论,但所有的悖论都提醒我们不要陷入理性的自负,更不要用最好去拒绝较好,能够避免最坏,可能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如何在悖论中掌握法律的思维,在矛盾中找到现实案件的出路,是我想跟大家一起通过这本书思考的问题。


对于这些悖论,我无法提供答案,只能呈现思考过程。希望在这个探讨和思考的过程中,能锻炼自己的思维,承认理性的有限,走出刺猬式的思维独断,接受狐狸式的多元包容。



▌普法通识


这是一本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法律书籍,从犯罪论、刑罚论,再到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这本书里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学知识体系,当然也可以看到一些我经常提及的案例,也被编辑称为是“普法故事会”。


实上,我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传播刑法知识,让大家知道:刑法离我们并不遥远,人的自由是有边界的,甚至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可能会涉嫌犯罪。


第二个目的,是真正希望能够传授、传承传播一些法治的理念,展现出刑法的思维。刑法是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法律工具之一,承载着法治的使命。很多人一看到刑法,就觉得它是为了惩罚犯罪而存在的,这没有错。但是在惩罚犯罪的同时,也要限制惩罚犯罪的权力本身,所以一切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第三个更为隐含的目的,是希望这本书能够促进大家反思我们的思维,反思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思考人类理性的有限。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是不是也要时常保持这样一种反思?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人不要在自己所看重的立场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


▌法律随笔


《法治的细节》是我最新的一本法律随笔集。


从2018年起,我开始在澎湃新闻”法治的细节”专栏撰写文章,这本书的主体,便是这个专栏里的精选随笔。


和之前的随笔作品一样,《法治的细节》收录了我这两年对许多热点案件的解读,从案件的分析与思辨中希望能够传递出法治的理念。除此之外,这两年命运之手将我托举到了不配有的高度,成为一名“刑法网红”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所以书中也收录了我的一些经历,阅读经典的心得,以及想跟年轻人分享的感悟。


通过这本书,我连接起了许许多多的读者朋友,收到很多正向的反馈,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觉得自己写的文字还有些价值,让我相信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但我始终只是一个法学殿堂的门童,邀请各位的光临,来与人类伟大的先贤对话,感受人类群星的璀璨,思考法治的真正要义。



《圆圈正义》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法律随笔集,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49篇随笔文章,分为“圆圈正义”“何谓榜样”“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身负权力 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的尊严”“心怀永恒 活在当下”七大部分,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


书名的由来,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虽然现实中画不出完美的圆圈,但完美的圆是存在的,让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我们追求的正义就像完美的圆一般,并非人的主观设计,而是客观自在的,因此我们对正义会心存敬畏。


我们追求正义不是出于“生活的智慧”,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我们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如能自律于正义,便使理性成为了活动的自由因,从而成全自身的自由。



《刑法罗盘》是一本相对更偏向于探讨热点案件技术性细节的随笔集,全书分为“入罪之前”“不等于不”“寻衅滋事”“罗生门之判”“你的权利”五个部分,主要通过盘点一系列社会热点案件,探讨了刑法义理及其适用,刑法世界的价值基础与人文精神。


写作的法律人好比铅笔:

对于铅笔而言,最重要的是笔芯:良心是唯一不能从众之事;

对于铅笔而言,字迹是可以被擦去的:我们的观点需要随时被纠正;

对于铅笔而言,它会写到尽头:作者也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法学专题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中的核心问题。


从2003年做博士论文研究起,针对“性侵犯罪中的同意问题”,我从事了快20年的研究工作,这本《同意制度》便是这些研究的成果结集。


我们必须审视,法律中是否隐藏着男权主义的偏见?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偏见之中,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偏见,出身的偏见、性别的偏见、地域的偏见……而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正是在诸多偏见中寻找一种平衡之道,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中,寻找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这是一本我向沈家本先生致敬的法律历史读物,为了向大家讲授刑罚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而刑法最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所以刑罚史,其实也就是一部鲜活的中国法律史。


作为一本历史读物,这本书会有比较强的故事性。我相信通过用旧闻掌故来讲述法律,会让你以更直观、更轻松的方式加深对于刑法的理解。我也希望这些“残酷的历史”能够让你更加珍视得来不易的法治精神。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依然在向今天的人们说话。从这本小书,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刑罚从野蛮到人道的变迁。


▌授权版本

《刑罚的历史》《刑法学讲义》繁体中文版由香港三联分别于2022年12月、2023年4月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