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样的家庭出学霸?大数据研究颠覆你的常识

难得君 难得读书 2023-04-27
文丨难得君

大家好,我是难得君。

今天发一篇以前的老文,这篇文章算是昨天短文“不用担心孩子考不上大学”的续篇,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通常我们会被很多惯有的常识所误导。科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证实,过去的很多常识,其实往往是错误的。

下面这些因素,哪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1.父母学历高
2.家庭完整
3.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4.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5.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及以上
6.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7.父母在家讲英语
8.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9.是被收养儿童
10.经常被打
11.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12.经常看电视
13.家中藏书多
14.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诸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教育观念,先猜猜哪些有影响,哪些没有影响?

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大部分的父母就开始生活在惊慌失措之中,因为养育孩子,对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来说,都没经验可谈。

但许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今后的学习成绩、生理、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虐待、创伤、家庭争吵等童年不良经历似一双邪恶的大手,常常将孩子们拉离通向幸福健康的轨道。

这些年,有关育儿的观念瞬息万变,不同门派的所谓专家之间莫衷一是,很多时候专家们前面说某观点正确,过段时间又跳出来信誓旦旦宣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而对疲于应付工作的中年父母来说,辨别事实与谣言显然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支撑。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量巨大,辨识程度低,而究竟哪些观点是可靠的呢?

以上的这些影响因素,来源于美国教育部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一项“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项目调查了1000所学校,每所学校抽取了20名从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对调查取得的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最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

经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因素与孩子后来的考试分数高度关联,而剩下的7个因素则毫无影响。

好了,先揭晓答案,与考试成绩有关系的7个因素:1、3、5、7、9、11、13。你答对了几个?

接下来,我们依次按照对应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01
有关:父母学历高
无关:家庭完整

拥有高学历父母的儿童通常在学校成绩优秀,这应该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相对而言,更重视教育。而受教育程度一般和智商是正相关的,从遗传学的角度讲,智商具有高度的遗传性。

但让大家感到意外的可能是家庭是否完整对儿童成绩影响不大。当然,从数据研究的结果性来讲,低年级阶段确实没什么关系。这算是让很多单亲家庭多了些许安慰,但是家庭不完整,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肯定有负面影响,并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婚恋观、家庭观。

02
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无关: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社会经济地位和孩子的考试分数高度相关,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因为更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这也是中外父母努力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父母搬入条件更好的小区,居住环境的提高,并不改变孩子学习的成绩,多少有些令人意外,这似乎与我们熟知的“昔孟母,择邻处”的观念有些相悖。而在国内,很多家长购买学区房,则是为了孩子能有资格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如果排除学区房的概念,我觉得美国人做的大数据分析应该是值得信赖的。

03
有关:父母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及以上。
无关: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一般来说,母亲第一胎生育孩子的年龄偏大,大多数是因为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的母亲,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收入水平较高,在养育孩子时具有更优越的条件。

而母亲生完孩子辞职在家带孩子,对孩子的分数没什么影响,这似乎让很多全职妈妈有点丧气,但大数据研究表现出来的结果的确如此,或许这与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关,仅供家长们参考。

04
有关:父母在家讲英语
无关: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当然,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很多被调查对象是拉美裔、或者亚裔孩子,在家不讲英语很显然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能力较低,从而影响学习成绩。那么在国内,不讲普通话,个人觉得可能会对孩子的语文成绩有所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有限。

带孩子开拓视野不是很好吗?这个我不否认,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愿意这样做,尽管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从数据来看,与孩子的成绩并不相关。

05
有关:是被收养的儿童
无关:经常被打

美国的家庭收养儿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有残疾、智力障碍的儿童都来自中国。因为收养儿童的智力因素和养父母没有遗传关系,所以收养儿童的成绩普遍比不上亲生孩子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

出人意料的是经常被打的孩子,居然成绩并不受影响。在美国,虐待儿童是犯罪行为,但是这与我们“棍棒下面出好人”的祖训似乎相悖,不过,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

个人观点,孩子严重犯错的时候可以打,以示惩戒,不然熊孩子将来会吃很多亏。但是经常不分轻重地打,就涉嫌虐童了!

06
有关: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无关:经常看电视

前面这个,大家很容易接受,毕竟,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效果才更好。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育儿经验,也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但是经常看电视其实对孩子成绩没什么影响,这个可能超出了父母们的常识,与传统的观念也相悖。芬兰的基础教育全球排名第一,实际情况是多数儿童7岁上学,上学之前,就已经能够通过电视节目认识很多字。而且更多的研究也表明:孩子玩电脑或者IPad等设备,既不会让孩子变成天才,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这里,要严重声讨一下,“网瘾”从来就是无稽之谈!尤其是前些年所谓的戒网瘾的某些学校,纯粹就是一帮渣子流氓勾结地方教育局,搞的骗钱把戏。蒙骗那些缺乏基本科学常识的家长和孩子,用所谓电击、殴打等折磨犯人的方式毒害青少年,这事要放在美国,这帮畜生得判终身监禁!

所谓孩子“网瘾”其实和大人喜欢打麻将、搞赌博一样,要么是过度无聊,要么是逃避现实,都是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辅导。


07
相关:家中藏书多
无关: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最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点。关于家中藏书问题,情况比较多。有的孩子家里藏书多,而且喜欢阅读,那么对于语文成绩或者科学课成绩,显然有直接的好处,这毋庸置疑;有的孩子,家里书多,但并不喜欢阅读,可能更喜欢在家玩玩具,但孩子的成绩和喜欢阅读的也不相上下;有的孩子,家里虽然没有很多藏书,但是他喜欢随父母去图书馆阅读,孩子的成绩甚至比不上前两者;还有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藏书,也不去图书馆,但成绩可能也并不落后。

但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本身的结果——家中藏书和考试分数之间有正向关联,可能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解读:喜欢买很多书籍的父母,一是本身更睿智,学历较高;二是他们很清楚读书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很重视教育。而这两点前面阐述过,和孩子的成绩之间有正向的关联。所以,家庭藏书的多少,并非提升孩子智力水平的因素,而是家庭智力出众的一种表现!

是否听父母读书和孩子早期的成绩之间没有关系,显然对很多喜欢在上床之前给孩子讲故事的家长多少有些打击,但是,这个习惯不必放弃,因为这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方式

最后

综合以上的数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这样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真正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其实是已经形成的东西,如果父母天资聪慧、踏实肯干、受教育层次高、收入高,那么孩子就有更大概率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就。而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远远比不上父母本身的特质

当然,这是大数据本身研究的成果,但具体到个体,总会有千差万别。另一方面,中美的国情,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不同,所以父母也不必沮丧,仅仅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参考就可以了。同时,很多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家长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受教育程度、收入、生活方式。父母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和行动,其实就是受教育程度的改变。除了先天的智商因素不能改变,父母努力创造的过程和结果,就可以带来收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关键性的积极影响。

写字发声风险很大,继续卖酒维生,推荐我10多年来一直喝的白酒,纯粮酿造不上头,老窖窖藏,浓香型52°,国窖1573的调酒师调制,产地泸州。此酒适合自饮或三五朋友小聚,市面上没有销售,但质量不比千元价位白酒差,不失面子又实惠。原价300一瓶,现读者特价每瓶只需150~163。买过的朋友很多都复购了,要的速度微信我。点击 好酒难得 了解详情。

速度加我
难得君
大家好,我是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我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开播了视频,搜索“难得君”就能找到我。

难得君原创文章:

不用担心孩子考不上大学

四人跳崖,或许我们都有罪!

闪婚41天逼死丈夫,“毒妻”翟欣欣6年后被宣判

拐卖“铁链女”一审判了,一切远未结束

血案频频,切记低调做人

景甜凭什么被毁,毁掉的应该是人渣张继科
乌克兰春季大反攻倒计时
被骂15年的易中天,有新职务

企业家违法可以不抓不判?

路边推销去污剂的女大学生

泽连斯基最大的敌人是谁?

细思极恐,九成老人将成空巢

乌克兰胜利对我们的意义

不一样的必读书单

未来已至,转变思维

男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床功”?
怒杀7人,是给恶人们的警示

▼点击下方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