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论坛旧帖】独自观鸟的苦恼和乐趣
2009年12月云南菜阳河观鸟赛上
提示:2012年的博客,转发的是2002年的WWF观鸟论坛旧贴。今天转发到个人公号。也许还有点现实意义,或者就是怀旧吧——昨晚在杭州见到风入松。
博客前言:这是我2002年3月写给风入松的。他寒假时一个人在浙江老家观鸟,发现很多鸟不能判断种类,非常着急,就说要买一架相机,好拍下来慢慢认。这种想法相信是很多鸟人共同的想法,而且在今天数码摄影入门很容易的情况下,越来越普遍。我不赞成风入松因为辨认不出鸟而买相机,就写了以下这些。
我曾在WWF鸟坛多次说过类似的观点,也曾被认为“不支持鸟类摄影”。今天回头来看,很多鸟种的野外辨识,因为留下了照片,而得到确认,或者能够澄清,摄影当然是鸟种辨识的手段之一。而且今天入门观鸟的人,已经有了太多的网上图片可以参考,这得益于鸟类摄影的兴盛。但是我仍然觉得,入门观鸟先端相机,不是必须的选择,尤其对年轻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济实力去买单反和长镜头,从一架两三百块钱的望远镜开始,就可以入门,这倒是必须鼓励的。
已经10年啦!在今天大炮云集的形势下,重发这篇论坛旧帖,是不是形单影只啊,要大力呼吁“支持望远镜观鸟”哈。
独自观鸟的苦恼和乐趣
(2002年3月1日,给风入松)
我想,可能不止你一人有独自观鸟的苦恼:没有老师可请教,没有朋友可商量;一个人在野外有时有些紧张,有时遇到好奇的目光……尤其是近距离看见的鸟,明明看清楚了却不能辨认出是哪种,也没有别人能证明它长的什么样!回想起我刚开始看鸟的时候,也差不多。但我没有决定去学摄影,而是继续看,看到现在也没有想去学摄影,因为我已经能够向别人证明我看见的鸟什么样,是哪种,或不是哪种;我拿出的名录,尽管只有地名和鸟名,高手也是认可的。听听我的体会,再决定是不是去买鸟类摄影的装备,怎么样?
不是学鸟类专业的,没有接触过鸟类标本,更没有见过多少活鸟,全没有生物学的科属种的概念,刚开始看鸟的时候是犯晕。如果图鉴不好,更是无法辨认。你已经很不错,自己独立观鸟能够认出斑头鸺鹠、纯色鹪莺,够棒的。
有些鸟认不出很正常。第一,可能是雌鸟或冬羽或亚成体,羽色不典型,图鉴没有提供相应的彩图;第二,可能天气和光线影响了颜色的真实性,造成观察错觉,观察的角度也可能会产生视觉差;第三,经验不足而忽略了重要细节和关键特征,因此在查图鉴时南辕北辙,归不对类,也就查不到;第四,经验不足而不能用行为特征、栖息地特征及鸣声去补充外观的观察不足,从而在图鉴中无从查找;第五,记录方法可能不够正确,影响了根据记录来查找图鉴的效果;第六,积累较少,认识的鸟种不足以提供对新见鸟种的归类参考;第七,没有观察到正面侧面等多部位,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会在你的观鸟实践中得到逐步解决,但拍下照片倒未见得可以提高你的观察能力。
如果你能够拍下照片来请教到老师,可能这次有老师解答了,可下次你见到另一种鸟时,还可能不能辨认;也许老师也不能解答,因为照片提供的信息远不如你现场看到的多,老师得到的信息打了折扣。所以,会摄影并不一定能帮你提高辨认鸟的水平,还是要靠野外观察经验的积累,今天一种,明天一种,慢慢你就越来越容易发现谁是谁了。
太多例子可以给你举,可是没有时间一一写出来。前几天观星者发上来一张鸟的照片请教,我觉得特征太明显了,怎么会不能判断?因为他觉得背部的颜色和图鉴不一致。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图鉴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更不是涵盖所有性别、年龄、亚种和季节性羽色的,要想能够辨认更多鸟种,只有积累经验。
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基本认识:我们不可能再发现新鸟种,我们在野外遇到的鸟,都应该收录到图鉴中了(现在来看不绝对了,但不影响本文基本观点),而且,他们的分布,也不会和图鉴标示的差得太远,因此,我们的观察和记录是否正确,是准确辨认鸟种的关键。老师能够教给你的,不是这是什么鸟,那是什么鸟,因为老师的野外目击种类可能也有限。有一天你上了新疆西藏,看见别人很难见到的鸟种,请教谁呢?也不可能把所有看见的鸟都拍下来啊。学会怎么观察和记录,怎么根据诸多要素去判断,才算观鸟入了门。而这个过程,是真正能体会观鸟乐趣的过程,别着急呀。
WWF论坛跟帖摘要:“听见了找不着,找着了没看清,看清了不知是什么鸟”,所以看鸟有时很“痛苦”的。(橘树)
下面是博客发表时的评论摘抄:
很赞成。本来我在公园里看到鸟时也因为识别不清很想换个长焦。。。看到爱死小白也很激动。。
还好,这个念头被止住了。中焦对我其实更常用~
橘树老师这篇说的正是我目前的情况,刚刚开始尝试观鸟,没有同伴,自己游荡,望远镜一架,本子圆珠笔各一。虽然从网上看过大量照片,但真见到在树丛间转瞬即逝的鸟儿却又着实摸不着头脑。
不过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交流讨论,总会慢慢积累起经验。昨天听见一种奇怪的叫声,还以为是什么没见过的鸟,后来终于得见真容,是大山雀。
今天独自观鸟后正为这个问题困惑,搜鸟图间,无意中闯入您的博客,深受鼓舞!
我是从贝戈士10*40双筒开始的,虽然偏黄严重,还是带给了我很多乐趣和惊喜,后来买了单筒,又过了很多年才买了长焦头。主要是为了记录下自己不认识的鸟,不过望远镜肯定还是要背的,看见鸟的第一个反应还是举望远镜,而不是举相机。。。
我也支持望遠鏡觀鳥,見觀察認識,再考慮拍攝記錄
支持望远镜观鸟,每次通过望远镜看到的都是新鲜角!
深有体会,慢慢掌握方法技巧,认鸟会越来越多,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吧。甚至在泰国用全英文的观鸟手册,发现记英文鸟名也不是太难,回来后努力背英文倒是进步不大。
因为专业的关系,双筒来源不成问题,但我当初还是花了不少钱买了个小长焦,的确也为认鸟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后来慢慢发现,想拍清楚鸟照的思想的确多过想看清它,其实是心中缺乏信心,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心理作祟。现在想来,当年还是因为忽明忽暗的取景器割断了不少好景致和好行为。
我现在每天随身带10*25双筒和长焦小数码,走到哪看到哪,有可能就拍张记录照,方便回来对图鉴。多看少拍,乐趣更多了。
文中主角也现身支持一下。现在用望远镜观鸟的还有个问题,由于没照片没法在各个论坛、群里发言,显得人数巨少,也不容易交流。
观鸟不必非大炮!
回复@风入松书呆子:是需要与时俱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个相机更好。总之是希望更多人先举望远镜,再举相机。另一方面,现在写文章的也稀缺了,对青少年来说,鼓励他们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也应该提倡了。
“学会怎么观察和记录,怎么根据诸多要素去判断,才算观鸟入了门。”我一直以为,学会在自然中感受那些可爱生灵的生存、自由、可爱与美丽,是观鸟的重点。能认出他们是惊喜,认不出他们是正常的。
某日,与夫人环湖散步,既不想带相机,也不想带望远镜。肉眼观看路边的北红、黑喉、鹪莺,这是可以感受到鸟与人更平等的关系。
公开支持!
观鸟从观开始。拍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birding or bird watching ,即“观鸟”或“赏鸟”,本意就是指用望远镜在野外观察鸟类。洞庭湖鸟赛记录册的封面居然是两门大炮,实在是奇葩...
使用顺序,1双筒望远镜;2单筒望远镜;3拍照。在观鸟比赛和鸟类调查时,一个队‘最好有一台长焦相机,遇到可能有疑问的鸟种时记录下来,以便评审。就好像作战得有炮兵好步兵,相互配合。
培养小孩儿们写的习惯太重要了!
望远镜观鸟和照相机拍鸟,各有各的乐趣。就像有的人仍然用胶片,有的人喜欢用数码;又好象有人喜欢用相机,有人喜欢用录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