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鸟事琐谈】“鸟间的交流”

橘树 南橘北树
2024-09-09

说明:今天本来要去自留地,结果北京沙尘暴,只好待在家里。写公号吧?写什么呢?翻出来一份旧收藏,看里面提及的年份,应该在2002年,19年前,谈的却是今天的鸟人都还很少论及的话题“鸟间的交流”,今天一起来看看。


鸟间的交流

(于2012年3月整理于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


  从2001年开始的WWF中国网站论坛观鸟专区,现在荒芜一片。那些年的很多帖子,十分有意思,有时间的话,我慢慢转一些来我的博客,有我自己的,也有大家的。如果谁想了解得更完整,可去原帖,有链接。只可惜的是,由于论坛改版,原来的跟帖关系已经很难看出来了,扼腕遗憾!

  (今注:已经找不到原链接了,更不要说原来的跟帖关系。当年没有截图截屏这些手段,留下的只能是当事人依稀的记忆

 

原链接:

http://www.wwfchina.org/bbs/viewthread.php?tid=32301&extra=page=492


橘树

是不是鸟间有交流?野鸭子说柳荫公园没人打鸟,翠鸟听懂了,可以与人近到5米才飞;喜鹊见多识广,更是不惧人,甚至要啄人;他们还互相告诫:别的公园可不行!
2001年我每月去一次日坛公园作鸟种调查,2002年决定改柳荫公园了!

 (今注:那时北京鸟友涉足的公园也不少了,但还没有奥森。一天突然有人说,柳荫公园野鸟不怕人,我也没去过,但是发了个“话题”——这是今日用语,就是发了个帖子,于是有人跟帖……)


长尾雉当时北师大生物专业鸟类学的硕士生):

三个观点:

1。研究鸟声的工作有个很经典的例子:在一个地方录制的乌鸦惊恐的叫声可以吓跑当地的乌鸦,换个地方就不灵了。同种间的交流尚且困难,何况是不同的物种呢?
2。食蜜鴷(响蜜鴷?)发现了蜂巢就会去找熊,俩人一商量,你带路,我干活,你吃瓤,我吃皮儿,就成交了。蜂巢就倒霉啦。所以,同一群落中鸟兽之间尚有默契,何况鸟之间呢?
3。小时候爸爸讲故事说,猎人饮于树下,有欢欣状,猴争相仿而醉。所以,即使语言不通,行为模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呵呵,我也不知道支持哪个。


豫让(一位北京鸟友或者只是准鸟友,自然穿越?爱好者):

我觉得都有道理。

较浅的沟通,不同的物种都可以。然而精确的沟通,恐怕不但要同一物种之内,而且要同一物种之内的特定群体之中了。
人类可以驯养各种动物并且可以跟驯养的动物间有一定的沟通和了解(这和2。3。是一样的)。

但是就在现代社会中,英语日益普及,而小语种日益衰落甚至灭绝,不少人类学者和语言学者提出要保护小语种,原因之一是一种语言才能够最精确地表达对应的文化,保护小语种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1。是相似的)。
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橘树

我们从鸟的话题走进了更丰富的世界

长尾雉和豫让的讨论够深刻的,从自然到人文,有些哲学味道了。这也是观鸟本意中该有的啊。现在有人提保护文化多样性,还没有被充分和广泛的理解,我们进入了这个话题,却是由鸟带路的……

原贴具体时间无考,应该还有更多跟帖讨论,没有详细收录,整理时只挑了最主要的发言


    今天想说什么呢?

    前两天发了【鸟事琐谈】钓鱼,观鸟,与自省,还有【鸟事琐谈】看了The Big Year很不满意,点击阅读还是有一些的。这个公号没有给我开留言功能的权利,但从其他途径了解到一些反馈,就是思考我们观鸟到底为什么? 加新种,拍大片儿,成老千……还有呢?

    现在应该没有人指责观鸟人“玩物丧志”了,社会普遍公认有一个正常的业余爱好是人生健康、积极的标示。在本职之外开阔视野和拓宽交流,甚至与职业互补,不无益处,对中小学生更是裨益匪浅,向好成长的全面助力。更何况,我们观鸟进而护鸟,敏感于生态是否良好,投身保护自然的公益事业,还能“公民科学”,以观鸟记录提供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证明数据,等等,都是好事大好事!

    但还是可以更多想一点,我们从观察野生动物中还有什么启示?

    比如“长尾雉”举的那个响蜜鴷的例子,我就一直痴迷:一种小鸟,喜欢吃蜂巢的“皮儿”,但它自己弄不开,取食不方便,就注意观察有什么机会;结果发现熊喜欢吃蜂蜜,而且有力气打开蜂巢;小鸟就在发现新的蜂巢之后,飞去找熊,鸟怎么说的,熊怎么懂的,反正熊就跟着小鸟来到蜂巢跟前,你好我也好了。后来,小鸟进而发现人类也是喜欢蜂蜜的,它们就会给人类带路……并终于有了响蜜鴷这个名字。响,在这里不是出声儿,而是向导——繁体字年代,向导,是“响导”来着=发出声响,可以给盲人带路,而不是“方向的指导”。看看,这小鸟,不是很聪明?鸟间及各个物种间的交流,不是很神奇?

    进而想起:我们今天是不是忘了祖宗留下来的与自然对话的本领了?回去自然里多看看,多想想,是不是还能有新发现?比蹲坑守塘拍几张数毛版鸟片儿,会不会更有意思?

    关于“鸟间的交流”,《我在密林深处等你》那本书里,大斑啄木鸟、乌鸦与红隼两篇,都是这个话题。后来我看鸟也潦草了,就写不出新的了。相信还有更多可以观察思索的精彩等着鸟人。期待继续出门观鸟的日子!


2010年5月,推车儿们在西藏樟木看黄腰响蜜鴷中——那是另一篇故事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橘北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