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采风行 | 深圳首家社区法律诊所“营业中”,两年调解近两百宗纠纷
近日,由深圳市委政法委主办的“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政法在行动”媒体采风正式启动。本次媒体采风,深圳政法联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腾讯大粤网组成强大采风团,深入深圳政法一线,发掘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采访报道。
只听说过医院有诊疗模式
没说过社区有“法律诊所”吧?
2018年6月
深圳首家社区诊所——
梅林街道社区法律诊所
正式“开业”
经过两年的运作和实践
已经成为梅林街道创新法律服务的
有效模式
法律诊所也有医生吗?
是免费的吗?
别着急
下面一起走进这家“法律诊所”
01
借鉴医院诊疗模式
老中青团队多角度“把脉”
梅林街道社区法律诊所(以下简称法律诊所)由深圳市法学会、福田区梅林街道办事处、福田区维德法律服务中心联合发起设立。
该项目借鉴医院诊疗模式,组织专职律师全日制值班坐诊,每逢周二法学专家或资深律师诊断,把脉社区居民大小事务。同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探索出专业律师坐诊、社区“五老”出诊、私人定制约诊、专家综合会诊、定期爱心义诊等五大运行模式,将社区法律服务专业化、亲民化、常态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民事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益法律服务,带动居民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化解社区矛盾,建设法治梅林。
值得一提的是,法律诊所服务团队由法学专家学者、执业律师、实习律师、人民调解员构成,涵盖八十几岁的老教授、五六十岁的资深律师、三十几岁的青年律师、以及年轻的实习律师、调解员。老中青结合的服务团队,其年龄跨度有利于多角度把脉社区大小纠纷,全方位厘清各类法律关系,便于快速化解各类民事纠纷。
法律诊所成立两年来,现有常驻律师6名,志愿律师844名,共开展法治讲座23场次,开展社会法治专题活动14场次,现场接受法律咨询355人次,调解社区矛盾纠纷180宗。
02
社区“五老”出诊
就近参与纠纷调解
2018年6月,福田某批发市场钟某雇工刘某安装水池接电时不幸触电死亡。为了安抚死者家属,尽早化解死者家属、市场、档主纠纷,法律诊所“五老”之一、资深坐诊法学专家熊奇伟进行了调解。在历经13个小时的反复沟通后,三方在补偿金额上基本达成一致。
什么是“五老”?
结合每周二“坐诊制度”,法律诊所目前已在全街道招募和培训17名优秀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出诊法律诊所,借力“五老”人熟、地熟、事熟的“三熟”特点,以及阅历深、威望高、闲时多等优势,普及法律知识,并由梅林街道牵头向社区“五老”颁发公益法律服务志愿者证书。
据介绍,社区“五老”来自基层,反映的是基层问题、诉求,代表的是基层群众根本利益。社区“五老”通过下情上达,搭建沟通桥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增强基层社区的法治活力。
03
与职能单位协调作战
“参诊”范围覆盖梅林街道六个社区
法律诊所结合基层社会治理需求,与街道综治调委会等职能单位相互配合协调作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化解梅林街道辖区各类矛盾纠纷,促进了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
今年8月至10月,法律诊所参加协调货拉拉司机群体纠纷的工作专班,专门组成法律小组,为专班有效解决司机群体的诉求梳理法律意见,向货拉拉公司提出整改的法律措施,形成正式工作报告,有效协助解决了这一涉及多地的群体纠纷,为新行业新业态出现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目前,法律诊所的服务范围覆盖梅林街道六个社区,覆盖率达46.2%,促进了梅林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惠及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经营者等法律服务需求者,让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梅林街道社区的多个角落,发挥深入基层、服务居民的突出作用,真正让基层法律服务需求者得到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和社会安全感。
2018年5月由法律诊所受理调处的劳资纠纷“建筑工人返乡收麦,集结群体讨薪调解案件”入选广东省中立法律服务社典型事例,团队事迹荣获省、市法学会,中立法律服务社的嘉奖,并获省级优秀法律服务事例证书,同时作为深圳市唯一的中立法律服务团队代表在会议上作了展示介绍;同年6月法律诊所成功调处的“福田某批发市场工人电亡事故案件”服务事例刊登于南方都市报,报上公开赞许法律诊所社区“五老”制度的典型作用。
法律诊所深受辖区居民以及社区工作站、梅林街道办事处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欢迎与支持,作为深圳市首家社区法律诊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积极参与基层社区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创新与实干结合,切实化解基层民间矛盾,维护基层和谐与稳定,努力打造福田区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样本。
END.
来源· 深圳政法
编辑· 政法小姐姐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