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适意,生活的真谛

誰旳書房 2020-02-17


适意,是出世的洒脱


陶渊明写过一篇近似自传的散文《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性情淡泊,不热衷名利。因为附近有五颗柳树,因而自号五柳先生。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书怎么读呢?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的连饭也忘了吃。爱书如此,饮酒更是如此。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因为家贫很少饮酒,但又极其好酒。亲戚朋友有时候就会设宴款待。先生去了旁若无人,痛快甘饮,有七八分醉意的时候便欣然回家,说走就走。正是:饮罢拂衣去,掩门月为床。除了读书饮酒,先生还“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我们知道,古时写文章,要么期愿流传后世,要么“卖与帝王家”换取功名。然而先生不稀罕,我手写我心,写文章只为自己看,自娱自乐,聊表志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该读书时读书,该饮酒时饮酒,闲时写写文章,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






适意,是心灵的归宿


世人了解杨绛多半是钱钟书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或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情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但先生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她受了许多磨难,但她始终遵从自己内心,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

亦如她自己所阐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遵循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晚年的时候,杨绛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不能吹泡泡。她的境界愈发冲淡平和。她曾翻译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一首诗: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诗,一直被杨绛钟爱多年。大概是因为兰德的诗照见了杨绛的心,仿佛是她今生今世的注脚——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间所有的幽暗和不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正是遵从内心,让先生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适意,让你我尽欢


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李白发出了总结性的感慨: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没必要强求自己去取悦谁,迎合谁。

该畅饮时畅饮,该高歌时高歌,该办的事,披荆斩棘也得办。不想做的事,玉盘珍馐也难为。人生苦短,浮生若梦。人生贵在适意而已。在雕刻时光中眺望光阴流逝,左手诗意,右手生活。纵是布衣菜饭,可乐终生。如此,足矣!








部分图片来自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朋友圈卖古典赏石 传统名石 四大名石等


中国

传统赏石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往期回顾:

何为 中国宋词里的中国庭院,真想住进去!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各式各样的中式大门茶意十八层不可居无竹漫谈 菖蒲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老门老窗,真是美到骨子里了!一百多年前原汁原汁的中国景观,极大视觉享受!!旧物有温度伟大是熬出来的。世界可能不会变得更好,但你会。竹院,有余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董教父”有个小院,让浮躁不安的我们, 得到片刻安宁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石盆雅趣—中国古代庭院陈设茶室与书房中的闲暇审美,是一种自觉书 房 布 置文房清赏菖蒲与石,一味清雅民居,是地域文化的名片,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书房雅趣,你也可以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