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一个不好的教研员,如果他认为集体课重要,他就会搞层层赛课!| 晔子客厅第十二期
深圳,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幼儿教育也有其特别之处。
十二年前,深圳的学前教研就开始不评课、不赛课、不磨课;当全国还有很多幼儿园将户外看作是运动场时,他们已提出“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让户外也成为了资源丰富的学习场所;五年前,深圳罗湖区开始搞学前质量监测,成立了专职的、独立的督学队伍,远在《评估指南》颁布之前,他们就开始做全覆盖的、过程性的幼儿园质量监测……
而以上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全力推动,那就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原教研员——刘华老师。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甘露老师曾说:“刘华老师做事的态度非常打动我,没有功利心,不迎合任何人,不奉承任何机构和部门,就往他自己认为对的方向走……从几所园,到几十所园,到一个区域的幼儿园,因为他这十几年的坚持,深圳几乎所有的幼儿园室内外环境都发生了质变。”
本期晔子客厅,我们看看刘华老师如何看待幼教教研,如何看待赛课、评课,如何看待幼儿园课程建设,如何看待等级评估……在他直率、真诚、毫无保留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倡导”和“行动”合二为一的人,如何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PART 01
—
幼教教研既要走出经验,
更要超越经验
晔 子:
刘华老师,你怎样看待“教研员”这个角色?
刘 华:
我常讲一句话:幼教教研既要走出经验,更要超越经验。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多年以来,做教研员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老师,他们以经验主义为多,经验很重要,如果没有接触过幼儿园,实际上你就根本没资格去做教研员。也就是说,如果教研员只有理论是不行的,哪怕你学历再高,能把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人家园长说:那你来做!一下子你就没话说了。你对园长的要求提得再高没有用啊,园长说我做不到,你能怎么办。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研员需要对幼儿园很了解。
另一方面,幼教教研还有一个特点,它跟中小学的学科教研不同:中小学的教研都是“学科教研”,幼教是一个“学段”,我们教研员不等于某一个学科的教研员,而是要远远超越一个学科,深入到你对幼教怎么理解?对幼教怎么把握?绝不单单是某个领域。比如搞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数学教育,对幼教教研员来说是跨多个学科的问题,所以要求就会更高,仅凭经验也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幼教教研既要走出经验,更要超越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点。
做幼教教研工作30来年了,我深深感到教研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活动、观摩和比赛就行的。深圳学前教育的教师群体,一开始就都是各地来的,是从五湖四海过来的园长、老师,把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教学、教研风格带到深圳。90年代的时候,我们深圳也搞比赛,经常赛课,进行论文评比等,但后来发觉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在深圳宝安区做教研员的时候,就带着大家做了一件重要事情:改变幼儿园的环境。
那时宝安区的幼儿园总体条件并不是太好,一些幼儿园面积也比较小,要保障幼儿园的教室有区域,还要有活动材料,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美国的高瞻课程。学习高瞻课程最早是从南京师范大学的两位老师:郝和平和周欣,他们翻译的一本书《活动中的幼儿》开始的,但那个时候不叫高瞻课程,叫海伊斯科普,这是音译。
我们主要就是按照这本书去做的,学习、模仿,为宝安区的幼儿园实践带来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宝安区的幼儿园,实际上是深圳最早较大面积推行高瞻课程的地方,市属园也有,如我曾经工作过的白沙岭幼儿园,也是深圳最早学习、模仿高瞻课程的幼儿园。
那时抓得比较多的是室内的环境创设,强调区域、材料,另外高瞻里面的计划、工作、回应,小组、大组活动等,在当时的宝安区的许多幼儿园都比较熟悉。
PART 02
—
深圳幼教不搞比赛,
搞观摩和交流讨论
晔 子:
刘华老师怎么理解教研?幼儿园的教研是什么?
刘 华:
教研是要解决问题的,这个观点到今天我都一直在坚持。用今天讲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叫“问题导向”,过去是没有用这个词的,但是我们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就是教研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我到深圳市教科院后搞过一次论文比赛,不是我牵头的,是教科院跟学前专委会联合搞的,但后来再也不搞了。因为这样的比赛毫无意义,虽然今天有地方还在搞,包括深圳市还有的部门、地方还在搞,但我坚持不搞,因为当时我用Google(现在不用Google,用百度或是用论文查重软件了)搜索时发现,好多文章都是抄来抄去的,太不好玩了,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说不搞论文评比,有本事你去杂志上发表。
我自2010年到深圳教科院以后,在深圳学前教研上有一个改革:不评课、不赛课,不搞什么磨课。这样的改革在全国应该说是率先的,或者说是第一!当时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搞,不少名师到处上课,到处展示她们的优秀课,当时也有很多培训机构会组织幼儿园来看课,我对此是很反对的!
我还写过文章批评过一些名师,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我认为她们这样的行为是把孩子当猴耍,比如,把孩子带到音乐厅上课,让许多老师围着看,这实际上就已经让孩子脱离他正常的教室环境来表演给别人看了,具体的就不讲了,我反正不搞比赛!
这给深圳幼儿园是带来很大变化的,应该说是深圳率先。
再就是教师的各种比赛。很多年以来,许多地方都会搞幼儿园教师的技能比赛,过去的比赛,基本上都是唱歌跳舞、弹琴画画、演讲,最开始还有板书比赛。2010年以后,我们也搞比赛,那还是因为是上级的安排组织。就我来说是不赞同教师搞比赛的,教育教学的东西有时是很难比的,那么多人比赛,少数人获奖,对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又有多大好处?但我们不搞这些,但到今天为止许多地方还搞上面内容的比赛。其实你得个唱歌第一名又怎么样?你唱歌好你不一定是个好老师啊。如果要搞,那也要是能反映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比赛。
深圳市2011年11月搞了教师专业技能比赛,那时,教育部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还没有发布,我们是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考虑比赛题目的,题目是我参与设计的。比如,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没有教学现场,我们就给比赛的每个人发一张纸、一支笔,给他们统一看一个录像。
录像上是一段有关孩子游戏活动的视频,考验老师的观察能力——从活动中你看到了孩子什么?你如何记录下来,又怎么判断和分析?除了观察记录,还有别的比赛内容,但基本上是分小组进行的,并且每个题目,都是随机抽签组成的小组,这样,不同区的人,会因不同的比赛题而组成不同的团队,共同考虑商量比赛。每道题,全组的人得分是一样的,所以组里的每个人都要努力,都要贡献自己的智慧,个人在其中是无法突出的。因此,比赛更强调每个参加者和别人的合作,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评分也很有意思,每个区都派出评委,如果你想给你自己区的人打高分,但别的区的人和你们区的人是在一组的,你想偏心都很困难。
所以当时深圳的教师技能比赛,更多的是比合作沟通能力,比的是否能在团队中积极贡献智慧,而不是比个人如何,当然最后的分数是显示出个人分数的。后来几年的比赛的思路和方式都是如此。当然以后会怎么样不知道。当时的这种比赛,对深圳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深圳有一个很好的优势,离香港近,我们能够从香港看到很多国外翻译的书,所以要比内地很多幼儿园视野要大得多,实践上也开放得多。当时,内地一些同行,包括一些大学的老师,其视野也未必有深圳幼儿园能接触那么多东西。当然今天资讯发达了,什么信息都有,但20年前没有那么多。我们深圳在2000年初的时候,就接触了许多国外的学前教育信息,而内地的同行,接触这些要比我们晚很多,因而他们在一些观点、看法和实践就与我们有较大的不同。
我们不搞比赛,我们搞什么呢?搞半天教学活动观察,观察后讨论、交流。我们看活动,不是单独看集体课,而是看半天,有时甚至看一天的活动。在半天或一天的活动中,自然就有集体活动,有小组的学习,还有孩子的生活环节,他们自主选择的进区活动,包括自主游戏活动等。
就我个人来说,我看的东西比较多、也比较杂,系统性不够。我看过不少国外学前教育的书,有原版的,有翻译的,还有不少是从网下载的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资料,我会把一些东西推荐给我们的教研员,推荐给幼儿园的园长,这对深圳学前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有很大影响,对深圳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我们搞的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一体化的建设,我们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户外环境不仅仅是运动场。因为当时很多幼儿园户外就是个运动场,跟小学差不多,主要就是一些体育运动器材,这样不行,孩子们不可能天天玩爬滑梯,天天拍球。国外的许多幼儿园,户外活动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各种游戏活动都有,户外也是很好的学习场所、玩的场所。因此,户外环境应该是室内环境的延伸,这是英国人最开始先提出来,所以国外户外学习环境这一块,英国做得最好。
所以我们就推户外环境创设,其中有一点让我今天依然引以为豪:我们推广了在全国都少有的户外遮阳,如果你到深圳很多幼儿园去走一走,会看到很多幼儿园的户外都有遮阳设施。这就保证孩子们在天热的时候,在太阳厉害的时候也能到外面去玩。
深圳的夏天热得要命,太阳又晒,要保证孩子有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根本做不到。当时我有个大学同学在新西兰,有一次冬天她回深圳,我就陪她到我们的幼儿园去走走。她一看就说,大冬天你们这太阳还这么厉害,紫外线对孩子有很大的伤害,遮阳在新西兰是有法律规定的。她回去后就把新西兰法律上关于防止紫外线照射,有关遮阳的要求和规定发了一些材料过来,后来我就在网上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教育机构防止孩子受紫外线伤害的一些研究和建议,于是我们花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大力推行幼儿园户外遮阳,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效果。
当时教育部在起草一个文件,叫《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指南》。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我就建议把户外防紫外线伤害写进去,据说已经采纳了。
户外环境改变了,幼儿园的游戏机会也就增加了,玩的东西也多了。
PART 03
—
看起来是对室外空间的利用,实际上是课程建设的改革
晔 子:
最近去了深圳南头城幼儿园,赵园长说你建议她延长孩子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但是很多幼儿园面积很小,活动空间不够,怎么办?
刘 华:
深圳的城市面积小,幼儿园多,所以深圳的幼儿园普遍面积小,室内、户外都小,这就导致幼儿的活动空间不够,怎么办?
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比如这个幼儿园共有10个班,如果10个班一起出来活动,场地就根本不够,所以要轮着一半一半地出来。9:00~10:00是5个班出来,10:00~11:00,另外5个班出来,大家轮流使用户外场地。但是这五个班出来只能玩1个小时,这其中还需要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剩下也只有半个小时自由玩了,孩子们刚刚玩起来,铃声就响了,就要换另外一拨人来,实际上每次每一拨孩子都玩不够。
所以我就提出来空间利用和时间安排问题。
从1班到5班9:00出去,先解决半个小时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然后9:30到10:30 这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更长一些,就给孩子在户外自主活动,自由游戏,让他们玩个够。6班到10班,上午以室内活动为主,下午才以户外活动为主,起床以后就出去活动。一般下午时间放学比较早,玩的时间短,所以时间安排是个大问题,怎么解决呢?所以这一周是这5个班上午出去,下一周就下午出去,每周轮着上下午时间,这样,所有的班级在一段时间里也平衡了。
还有关于空间的概念,任何时候幼儿园的户外跟室内要都有孩子、老师。而不是说孩子在室内的时候,外面是空的;孩子在户外的时候,室内都是空。上午是6班到10班在室内的班级,室内除了教室,还有功能室、走廊,都可以用,室内也有有组织的学习,同时也有自主活动,自由的游戏。
这就是我提出来“用时间换空间”的思路,时间拉长以后,空间就变大了,也意味着把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看福田区第四幼儿园,他们那个地方很小,8个班就是这么倒,他们告诉我空间利用率很好,孩子玩的也很痛快。
晔 子:
室外空间的利用,看起来是空间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课程建设的改革,所以刘华老师最后想要推进的课程改革思路是什么?
刘 华:
这么多年来一直讲幼儿园园本课程特色,我对这个问题一直不怎么提,因为说老实话,我当时提出从环境入手,这本身就是课程。环境的创设、时间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儿童发展的评价,都是课程重要的要素。我们就是从环境创设这个课程基本要素做起的。
以前我没有提课程,但是这两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后,我感觉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了。所以这两年我也提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但是我有一些观点跟外面很多时髦的专家教授对课程的观点不太一致。
在我看来,幼儿园课程跟中小学课程不一样,中小学课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幼儿园提园本课程就是从校本课程来的,但幼儿园的课程本来就没有国家课程,也没有地方课程。有的地方搞一套书,仅仅是参考教材,它实际上不是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每个幼儿园所特有的。
幼儿园是讲让儿童从环境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要思考的是,你们幼儿园的环境跟我们幼儿园环境一样吗?你们幼儿园很多水果树,我们幼儿园连草都找不到几根,我们的环境不一样,你说我们的学习内容能一样吗?你和我的经验能相同吗?从这点上来说,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
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即使你不讲园本,它也是园本。幼儿园的课程很重要的特点在于:你对幼儿园所有资源的了解、分析和利用。我们如果讲特色,是因为幼儿园的资源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特色,由于资源不同,你所能提供给孩子的经验可能不同。说老实话,你们园的老师跟我们园的老师不同,你的家长群体跟我们园的家长群体不同,我们可能的资源就不同了。当然地域的差异是很大的不同,一个南方的幼儿园跟北方的幼儿园,差异就很大,面对的环境条件差异就很大,比如南方的树不少都带气根,北方的树基本没有带气根的,这都是资源不同。
所以由于资源的差异,导致幼儿园课程不同,这才应该是我们的特色。
但有园长说我们幼儿园有个美术老师,我们要开始做美术特色,这就是有点胡扯了!特色不是这样做出来的。你有艺术,人家没有艺术?你有体育,人家没有体育?还有一些幼儿园课程的名称也有问题,什么生态课程,还有什么五彩课程、七彩课程等。
PART 04
—
特色是慢慢沉淀下来的,
不是刻意造出来
晔 子:
其实幼儿园对打造特色的追逐,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有些地方教育局领导并不懂学前教育,但他们的政策出台都要求幼儿园做什么文化建设,要求打造特色。所以刘老师怎么看待这些来自上面的要求?
刘 华:
首先,我认为,一些地方行政部门要求幼儿园搞特色,是不懂专业的,是为了要名声,要政绩。什么“一园一特色”,幼儿园的特色是慢慢沉淀下来的,不是刻意造出来的。有的幼儿园刚刚建园,找几个专家来搞,说我们要搞中国传统文化,给你们起个名字叫中国红,我说你这是胡扯,幼儿园开园才几天,你就搞什么特色,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却恨不得在门口贴个大牌子,非要搞个什么特色。这个就是乱整!
另外,幼儿园强调所谓的特色,就只是这么一个“点”是特色,但实际上幼儿园的课程一定是全面的,这是基本的要求。你怎么能只强调某个点?而且就把它叫特色?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对课程的理解的问题,如果从实践角度来说,幼儿园的课程很简单,没那么复杂。
第一,日常生活吃喝拉撒,肯定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部分。中小学不会谈吃喝拉撒,我们在这吃喝拉撒生活,都是在培养孩子这个习惯、那个习惯,这是幼儿园课程特有的。
第二,教师组织孩子的学习,这是课程。你给孩子听什么故事,唱什么歌,教什么舞蹈,做什么运动,这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里面承载了很多你想达到的国家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孩子的自主活动也是。记住不要用游戏这个概念,因为自主活动的概念大于游戏。游戏一定是自主活动,但是自主活动不等于都是游戏。比如蒙特梭利的很多活动就是自主活动,自主活动包括了游戏,还有自主探索活动,这两者是不同的。游戏是不能有外在目的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自主活动不是,自主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时候它是有目的的。
一个幼儿园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自主活动,尤其是不能给孩子自主游戏,这个幼儿园一定不是好幼儿园。一个幼儿园的课程讲得再好,孩子的自主活动不充分 ,游戏的时间不多,幼儿园的课程一定有问题。所以你去看看很多幼儿园谈课程,但孩子的自主活动在哪?游戏在哪?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环境、材料支持,提供时间支持?
再回到特色问题,以上三个部分,你根据园所的条件、资源等,在某些地方做得比较有特点,就是特色,但也不必要把它挂在幼儿园的大门上,用个大喇叭整天地对外宣传。比如,你的教师队伍水平比较高,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人、物、事进行探索,这就是你们园的特点或是特色。实际上,这是你该做的东西,基本的东西,一定要向别人说我这是什么特色?我很不赞同。
PART 05
—
不好的教研员,给区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晔 子:
刘老师,我们看到一个教研员对一个区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如果是一个不好的教研员,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以举例吗?
刘 华:
一个不好的教研员,如果他认为集体课重要,他就会搞层层赛课。从区级的比赛,到市里的比赛,再到省级比赛,当然现在好像没有全国的幼儿园课比赛了。因为他以为一堂课上得好,幼儿园教学就好了,这是幼教界比较普遍的问题,而且目前仍然是幼教界比较突出的问题。
说老实话,我在10多年前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地方不理解,很多地方都知道我们深圳不搞赛课,但很多地方赛课是搞得热火朝天的,比如像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当时我就说,那里的名师你别到深圳来,你到深圳来,我可能就要赶你走!
所以一个区域的教研员,你关注什么,就会让大家都关注这个,这是一个导向。而教研员的导向应当主要是解决幼儿园教学中的问题,环境有什么问题?这个区域总体幼儿园课程有什么问题?对普遍的问题你感觉不出来,你就会瞎指挥。比如上面提到的课比赛,上级要求搞,我们就得搞比赛,上面要搞论文评比,我们就交论文,永远都是这样的话,你这个地区的教研永远都搞不好,幼儿园的教学水平也很难提高。
晔 子:
在《评估指南》出台之前,您就已经在深圳罗湖区做全覆盖的过程性的幼儿园质量检测,你当时为什么早早地就有这样的行动和判断?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等级评估?
刘 华:
我反对等级评估。我原来也是省、市的兼职督学,也经常到幼儿园评等级。从2009年开始,我实际上就反对这个事了,因为我发现有很多问题,比如评估造假的很多!所以,后来我就退出了,我不参加评估还不行吗?参加了,如果我给你幼儿园评过关,我良心过不去,不给你过,我又得罪你!那我就退出。也许,我这个人有点另类。
而且在幼儿园等级评估中,参加评估的人又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王园长评李园长的园,李园长评陈园长的园,陈园长又评王园长的园,转来转去,就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我2017年就向罗湖区教育局领导提出来,督学队伍一定要专职,一定要独立,它不隶属于任何幼儿园,它属于督导室,后来在罗湖区这个事做成了。但目前罗湖区的专职督学主要是做质量监测工作,评等级的问题,要彻底解决,可能还要有一段时间。
教育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下发后,我在不同的场合都积极宣传这个文件的精神,因为它是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背景下发布的文件,与多年前搞幼儿园等级评估的背景不同了。面向全体幼儿园,面向各类幼儿园,整体提升一个区域的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是这个文件的核心思想,因此,我觉得许多地方目前还存在的幼儿园等级评估会慢慢淡化,最终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点可以从文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看得出来。比如,以评促建,问题导向,整体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等。
学前教育是公共服务,而公共服务的质量就是要看短板,解决问题,因此,幼儿园质量评估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通过补短板来提升质量的,所以评优评先的思路一定会逐渐淡化直到消亡。
-
主编 / 晔子
副主编 / 小秋
编辑 / 小秋
图片提供者 / 刘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