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01幼儿园可以没有区域牌吗?自打国内的幼儿园流行起区域游戏以来,区域标牌就成了环创的必备内容。其功能一是提示人们这里是xx区,起到了指示作用;二是结合区域内容美化环境,凸显区域特色。区域牌有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有粘贴在画板上的,都会添上或多或少的装饰和儿童表征。有的只呈现区域的名字,有的则写上了区域规则。●悬挂式区域牌●摆台式区域牌教室里的区域多达七八个,还要定期更新、更换,做好这些区域牌并不容易,所以常听到幼师质疑的声音:“花这么多时间做区域牌,其实是给来参观的人看的,小朋友才不关心这些区域牌呢。”一位教研员也曾说:“孩子又不傻,图书放在那里就是图书角啊,娃娃放在那里就是娃娃家啊,为什么老师要花那么多功夫挂个牌子呢?”区域牌到底做给谁看?小朋友关心区域牌吗?幼儿园可以没有区域牌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02你的孩子能理解区域牌吗?在对外宣传中,幼儿园往往说区域牌是给孩子们看的,一是让他们明白环境中的各区域的位置,建立良好的秩序;二是潜移默化地浸入前阅读的文字符号内容,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的镜子老师曾经在班级里做过一个讨论。开学时挂好区域牌以后,她和搭档想看看这个牌子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在孩子们玩了半小时区域游戏之后,镜子老师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做了一个交流。“刚才你在哪里玩的?”——“我在彩泥区那里玩的彩泥。”——“我在自然角玩的。”“你怎么知道那里是自然角?”——“因为那里有个大水缸啊。”——“我去楼上图书角了,那里有书架。”“你们知道表演区在哪里吗?你怎么知道的?”——“在那里,因为有换的衣服。”原来孩子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分辨区域功能的。“你们发现教室里挂了很多牌子吗?”孩子们陆续抬头,陆续举手,大约有一半的人陆续举手。“这个牌子是干什么的?”一个孩子说:“牌子就表示这个区域。”“那这个牌子上画的是什么?”老师指着自然角的牌子问,这个牌子上写了“自然角”三个汉字,并且画了水壶。孩子说:“要浇浇水。”“那这个呢?”老师指着益智区的牌子问。这个牌子上画了发光的灯泡和“益智区”三个汉字。孩子说:“是灯泡。”“如果没有牌子,你知道这是什么区域吗?”我问。孩子们说:“当然知道啊。”“孩子是读图的,教师提供的图应该是孩子理解的;孩子是依靠游戏材料分辨区域的,与标识牌关系不大;个别孩子通过小班的经验知道标识牌的作用,但实际上没有标识牌他们也知道区域在哪里。所以,做一个孩子看不懂的标识牌并且高高的挂起来,其中所付出的所有劳动是不值得的。”镜子老师写道。也就是说,区域牌的主要功能——提示孩子们这是什么区,可能并不能发挥实效。当然,区域牌可以成为孩子们接触文字符号的载体,但这是次要功能。而且通过提供可以接触的材料来认识符号文字,会比仰视一个精致的牌子更有用。顺便一提,很多教师会模仿儿童的表征,在区域牌上画符号,有时候儿童并不能看懂。笔者曾看到过一个老师画的区域牌,上面有两个小朋友互相面对着鞠躬的图画,老师的本意是提醒孩子们互相问好,一个小男孩却说:“这个画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对着撒尿。”幼儿园里可以没有区域牌。取消了区域牌之后,不会让孩子们在区域里变得混乱,也不会减少他们接触文字符号的可能性(你可以像镜子老师一样在实践中去验证这个观点)。如果把过多的时间投注在制作区域牌上,只会失去更重要的教学激情与机会。在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没有区域牌的存在,区域之间的划分依然秩序井然。很多年前,梅林一村幼儿园也是贴标识的,但是到了今天,教室里几乎没有标识,不仅没有区域牌,也没有区域材料对应的标识。从小班入园,教师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引导孩子们知道在这个区域该做什么,一份材料该放在哪里,这样培养起来的内在的秩序比外在的标识更加深刻。02我的区域牌是做给大人看的区域牌是一种成人制造的文化,有的幼儿园会倡导让它与儿童视角结合在一起,让儿童加入标牌的名称、符号和装饰的设计之中。但这种活动也可能会变成教师伪装儿童痕迹的表演,毕竟儿童为什么会对一个他们平时都不关心的区域牌感兴趣呢?不妨承认,我的区域牌就是做给大人看的,或许你会找到更稳定的根据和做事的方法。深圳市第十二幼儿园的小盐老师认为,“区域标牌的设置方便我做家长工作呀!家长个个都认字,开家长会的时候来到班级一看,哇塞!原来老师给我孩子设置了那么多的区域呀,不错不错。美好的第一印象由此而生。如果没有区域牌,家长只是觉得幼儿园里玩具多,根本不懂每个区的设置都蕴含着教育价值。每次家长会匆匆而过,压根没有时间跟家长啰里啰嗦地介绍各个区域。”在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花草园”),区域牌就是给教师看的。●花草园大班建筑区的区域牌这些区域牌只是简单地张贴在区域附近的墙面上,不需要老师去做环创。它们的目标受众很明确,上面的文字就是给老师看的。花草园的区域牌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是区域名字,上边是这个区域的关键词,即这个区域对儿童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每个年级的区域关键词不一样,会随着幼儿年龄的提升而提高难度,特别是在自由与规则之间有更多的思考。小班更加自由松散和缓慢,中大班会更有目标感。同样是建筑区,在小班的关键词是“快乐·释放·体验”,在中班的关键词是“满足感·探索·合作”,在大班,关键词是“成就·目标性·符号表证”。其中,第一个词“快乐”“满足感”“成就”都指向儿童的情感维度、本体感受;第二个词“释放”“探索”“目标性”是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品质;第三个词“体验”“合作”“符号表征”指向文化维度和成人维度,有更强的教育目的性。三个词构成里一个向上的阶梯,搭起了儿童的学习路径。但是当新老师进班以后,她可能并不太明白这些关键词的核心思考是什么,所以胡华园长特意在下边加上一句这个区域里特别关键的话,提醒着老师在这个区域孩子会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这些话贴合该阶段幼儿园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也是老师容易理解和传播的。在建筑区,小班的一句话是“创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中班的一句话是“在这里,专注、合作与创造都很重要”,大班的一句话是“用梦想完成创造”。这些区域牌上的文字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也经历了好几年的探索过程。从一开始老师来设计,后来又加入了孩子们在讨论区域规则时的表达;一开始每个班都做得不一样,后来又共同创造了一种范式。当大家发现了更好的词汇时,也会去替换。“这些简洁的词汇和话语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指南中的目标和要求。老师看到这些文字,就知道核心要义在哪儿,就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和儿童同频,然后去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胡华园长分享道。04结语在很多地区,地方教育部门检查和督导幼儿园时,会明确要求设置区域牌,对高低、大小也有建议。在成人的监视下,幼师手工制作的区域牌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复杂,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像这样打印的素材其实已经起到了给小孩、大人的提示作用,但可能会因为过于“粗糙”而无法通过审核。底层的幼师们未必是盲目的、跟风的,他们很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但是面对管理和检查的要求,只能被动地做。这些年,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在反思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重新思考我们要不要做、怎么做。有思考、有底气的幼儿园的区域牌会更简洁,甚至没有,在面对上级的检查时,他们能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而越是迎合标准和内卷的幼儿园,区域牌会越复杂,将老师推至愈加疲惫的境地,失去了做教育的方向。主编Ch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