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好的教育吗? | 日观察
“一日生活皆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共识,但“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好的教育吗?
如皋市龙游湖幼儿园的高美霞老师在做客日敦社幼师学园的“龙门阵直播间”时,提出了她的反思:“虽然教育契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成人是否将孩子的生活过度教学化和课程化了?”
这个疑问振聋发聩,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当下,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都被教师的教育意图填满,我们仿佛看到一双隐形的手通过环境、生活内容的安排,布满了孩子要学习的内容。
一日生活皆课程源自20世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大意是随处是生活,随处是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但这句话发展到今天,尤其是从口号落地到现实,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好像有点变味了。
01 /
一日生活课程化?
一日生活皆课程进入到幼儿园中,最直接的体现是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变得课程化。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教学活动,生活环节和过渡环节也慢慢走向教育化。比如幼儿老师熟悉的入园签到:用以培养时间观念的打卡类签到;涉及到统计的数字式签到;进行前书写练习的涂鸦版签到……一个小小的签到,通过不同形式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小红书中的花式签到
也有的幼儿园在班级设立小小值日生,安排孩子轮值负责,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从一日生活中的洗手、分发餐盘、晨间接待、收放水杯,到班级外面的打扫楼梯、擦拭玻璃纷纷交给孩子……
小红书中的各类值班表
自然平常的吃饭环节变成轰轰烈烈的光盘行动。通过各种提示强调“爱惜粮食,节约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吃得又光又快的小朋友得奖杯,挑食、偏食、吃得慢的小朋友被“教育”……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以上种种,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从专业性的角度,它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数学思维,记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是,在直觉上,我们很难想象生活在这样“强教育意图”环境下的幼儿和老师的生活状态如何。
同时,当一日生活皆课程朝着“一日生活课程化”的方向一骑绝尘的时候,人们对于“生活”和“课程”的理解是不是也在逐渐走向窄化?
02 /
一日生活承载过多教育意图
人的主体性就消失了
与有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是,一日生活保留空白,是相对松弛和随意的。
在这种松弛、闲暇的状态中,儿童活泼好动,喜欢嬉戏玩闹的天性会自然呈现,作为人自由的生命力得以绽放。因此,我们总能在喝水、上厕所、午睡等各种闲散的生活空当,看到孩子们相互吹牛、高声说笑、嬉戏打闹的场景,听到孩子各种奇思妙想和率真好玩的童言稚语。
起床后,保育员让醒了的小朋友自己把衣服穿好,把被子折起来。汛一边穿着袜子,嘴里一边哼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
这时,在汛身边正换衣服的纯开始笑。
汛看着纯说:“你笑什么啊?”挪了挪身子,靠近了汛,对他说:“我在家里唱了很搞笑的歌。”随后开始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大便。”
汛笑了起来也开始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汛。哈哈哈……”
纯笑着继续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林林阿姨……”
一边唱一边看着我,笑得越来越开心。汛和纯继续改编歌词。
汛笑着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份安安的臭袜子……”
纯笑着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林阿姨,大屁股……”
汛笑着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大屁股……”
……
案例来源于《儿童的后台生活研究——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
但是,当一日生活承载过多教育意图,甚至变成预设好发展和教育目标的“课程化”活动,如同缺乏弹性的作息时间表,活动内容和形式被框定,孩子们失去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一日生活皆课程”就像一双隐形的手,剥夺了他们生动活泼的生活,也束缚了他们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自由、独立和自主。
对于老师来说,逐渐内卷的“一日生活课程化”也给她们带来压力。当签到成为生活教育环节中一个必备的内容时,一位老师向笔者吐槽:“我特别怕打卡,非常烦(打卡)。我也害怕签到,我总感觉那个好像是把人都机器化。上班打卡,下班打卡,我感觉我是一个人,我特别害怕束缚。然后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慵懒的人,所以我希望我们班(没有签到)是慢慢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孩子和我能够保留一种相对随意的状态。”
卓别林小品《摩登时代》流水线作业中的工人
03 /
被窄化的“一日生活皆课程”
在一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LIFE大会宣传片中,有这么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学习无处不在,在风中,在河流,在食物里,在传统仪式上,在家庭和朋友的爱之中。”
当幼儿园把注意力聚焦于幼儿的盥洗、如厕、喝水、吃饭、午睡等日常生活活动,并赋予各个环节课程价值,试图给幼儿以教育时,无疑是对一日生活皆课程理解上的窄化。
幼儿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全面的。园所的环境、每天的自主游戏、同伴的相处、老师间的互动都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每一个进入园所的孩子,还带着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痕迹。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根据该理论,幼儿生活在由一个由近及远且互为影响的生态系统中,并通过与周围生态系统的互动实现发展
课程也不仅是教授孩子东西。高美霞老师分享中说到:“不能将课程理解为教给孩子东西,老师用嘴巴教导孩子,做一个活动影响孩子,甚至做一整个系列的活动希望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品质。这些都不能够彻底影响孩子,言传身教都有一点不够。
什么东西会真正地影响到孩子?是老师内心里不愿意承认的,那些作为你个人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认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是说,老师所在的这个班级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会带来教化,这里面包括老师的思维方式、品性、素养、气质、个性等荡开的那个场域和氛围,这些才真正的影响到孩子。”
04 /
教育在生活中并通过生活
仓桥惣三在《幼儿园真谛》一书中关于幼儿园中幼儿的生活样态,有这样一段话:“幼儿的生活只有通过适宜的生活形态,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活性的教育作用。让他们获得自己的空间,之后,在这个空间中,让幼儿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熏陶。”
不是从外部给生活强加教育意图,而是生活本身蕴含教育,并通过生活这个载体给孩子以教育。这段话让笔者想到两年前作为实习生在一家蒙氏教育机构工作的一个场景。
那是一天将尽的傍晚,教学活动都已结束,只等家长接孩子们回家。没有任何安排,教室中弥漫着一股无所事事的闲适。突然,毫无预兆地,雷声大作,室内的光线变暗变沉,室外狂风四起,树木跳起摇摆舞。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孩子们趴在窗户前,惊异地看着这短短几分钟内大自然一系列的变化。
“马上要下雨啦,孩子们。”
“芹芹,我想去外面看一看。”
“好啊,那我们顺便把教室里的垃圾倒了吧。谁想一起去?”主班老师想了想,以稀松平常的口吻回应着。
在按耐不住的喜悦和新奇中,老师和五六个孩子走进了暴雨前夕的室外。回来的时候,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路上席卷而来的排浪般的风,滴落在额间、胳膊肘上清凉的雨水,低垂深沉的云层。溢于言表的喜悦感染了我和其他没有进入到那场暴雨的人。
那是幼儿园日常又典型的一个下午。自在、松弛、愉悦,没有被装扮和改变过的生活形态,没有被引诱和引导的体感,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老师和孩子都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共同度过了一天,一天,又一天。
*感谢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湖幼儿园高美霞老师在龙门阵直播“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好的教育吗?中的分享。本文主要观点和启发来自于高美霞老师。
参考资料
曾能.张克明《“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误区、澄清与实施》[J]课程与教学.2021.6
唐钰滢.《仓桥惣三幼儿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7.6
林兰.《儿童的后台生活研究—基于两所幼儿园的民族志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6.6
-
主编 / 晔子
副主编 / 小秋
撰稿人 /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