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情绪的“冷静角”,为何成了变相惩罚孩子的“小黑屋”? | 日观察
一个孩子在集体活动时不停地做小动作,安静不下来,老师把他拉到教室的一角“静坐”,你觉得这个行为是合理的吗?
“这没什么问题啊,影响了其他孩子上课,作为老师当然要采取措施‘教育’一下,又没打他又没骂他,为什么不可以?”
“冷静角不就是更文明的‘小黑屋’吗?孤立孩子、惩罚孩子,是不可取的。”
那么,将孩子拉到“冷静角”的行为,到底是更文明的“关小黑屋”还是可以为之的教育策略?
01 /
冷静角的由来
“冷静角”的前身是起源于欧美的“time out”,意思是暂停、休息。当孩子出现打人、多动、破坏等不良行为时,将孩子请到一个由老师专门设置的“time out”区域,让他单独冷静一段时间,以起到帮助孩子情绪冷静和反思行为的目的。
美国综艺节目《超级保姆》中time out的片段
蒙台梭利教育中也能看到类似冷静角的踪影。《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孩子的纪律与自由章节中写道:“我们曾经多次遇到一些喜欢干扰别人的孩子,这种孩子不注意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孩子应该立即接受医生的检查,如果检查结果证明孩子是正常的,我们就应该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放一张小桌子,让他坐在那里,起到‘孤立’他的作用。这种孤立能够成功地使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在他的座位上他能够看到全体伙伴的学习情况,这对他来说比老师讲什么都更有效……
被“孤立”的孩子应该受到特殊的照顾,就像生病的小孩子给予特殊照顾一样。每当我走进教室,首先就直接走向这位男孩,去关心他,好像他是孩子中间最小的孩子似的。”
从起源上看,冷静角是一种有效的幼儿行为引导和纠正方式。
02 /
冷静不是冷眼
冷静角也不是管理角
但是,实际运用在教育中,当人们只看到外显的“隔离”动作和短期的效用,而忽略背后的尊重、关怀与持续性的教育过程时,“冷静角”很容易变成更文明的“小黑屋”。
场景一:孩子在玩沙池正玩得起劲,忽然听到一个女孩子“哇”地哭了起来,原来又是洋洋趁女孩子正在专心“挖地道”的时候,把沙子放到她的脖子上。我快步走到洋洋面前,带着责备的口吻:“你为什么故意把沙子放到果果衣领里?”洋洋埋头玩沙,并不回应我。见状,我的火气更大了,没收了他的铲子和沙箱,将他带到沙池旁边的一个冷静角:“你在这里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做的对不对!”
利用“隔离”剥夺孩子集体游戏的机会,或营造一种被“孤立”和“冷落”的氛围,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并使其为错误付出代价。在这里,冷静紧随幼儿的问题行为,成为一种惩罚。为了将惩罚“贯彻到底”,甚至有的老师可能假装生气,用“怒气冲冲”或“盛气凌人”的态度面对孩子。
场景二:集体活动中,鹏鹏不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总是不断地打扰别人,一会拨弄前面女生衣服上的绒毛,一会做鬼脸吓唬旁边的小朋友,老师警告无效之后,将鹏鹏带到了冷静角。鹏鹏一个人蜷缩在冷静角的椅子上,没说一句话,低着头也不看别人。讲故事结束后,自由绘画环节老师让鹏鹏回到了座位上。
案例来源于论文《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有部分改动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课堂,直接将违纪的孩子带到班级中的冷静角,冷静角变为“管理角”。呵斥的语气、同伴凝视的目光,一系列细节暗示孩子:“什么时候管好自己的小手了,就什么时候回去”。
止步在角落里的“冷静”,关于为什么被叫到这里,要在这里干什么,待多长时间,老师没有交代,孩子也不知道。感觉孩子“冷静”得差不多了,老师便准许其回到自己的座位。
不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冷静”,怎么看都带有一种惩戒的意味,不仅损害了师幼关系,还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和恐惧:“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我待在这里。”尤其是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规则感还没有建立起来,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和“冷静角”联系起来,更别说反思了。
03 /
积极的冷静角
教师的态度是关键
“下午四点左右,在上绘本课的安安突然离开座位,想要回家,老师看到后严厉地对安安说:‘安安,现在是上课时间,请你回到座位!’说完,将安安拉到了一旁的冷静角,安安不愿意,又是扔桌子上的纸巾盒,又是踢老师……”
怀着惩戒和管理的心态,给孩子以痛苦,不仅没有带来冷静,反而带来愤怒和怨恨。
到底是更文明的小黑屋,还是可以为之的教育策略,取决于教师使用冷静角时的态度,是否是出于对个体的尊重和关怀。
谢丽尔和其他儿童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旁玩橡皮泥。玩了一会儿,谢丽尔突然扔掉了自己用橡皮泥做的玩偶,还将其他儿童做的玩偶摔坏了。教师看到后,走到谢丽尔面前,平静地说:“谢丽尔,你跟我来一下。”然后,教师拉着谢丽尔的手,将她带到活动室的另一侧,指着一张椅子对她说:“谢丽尔,因为你刚刚乱扔东西,还摔坏了其他小朋友做的东西,所以你暂时不能玩橡皮泥了。你先坐在这里,等我来叫你你再回来玩。”2 分钟后,教师走到谢丽尔身边说:“谢丽尔,你现在可以回去和大家一起玩橡皮泥了。”当谢丽尔重新回到活动中,并且没有再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表扬了她。
案例来源于《计时隔离是给孩子反思错误的时间》
除此之外,使用前通过讨论、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孩子对冷静角的存在和基本程序达成共识,冷静角就从惩罚性变成了支持性的幼儿自治角落。
/ 冷静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人在生气的时候很难解决问题。冷静角的存在给到了一个让人平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孩子感觉更好。在解决冲突之前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是冷静角存在的重要价值。短暂的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对于解决一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仅仅是感觉好起来,就足以让孩子的问题行为消失。
明确行为的边界,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对于正在建立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孩子来说,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正确、不应该做的是很有必要的。和孩子单独进入冷静角,以平静的态度和孩子说清楚:为什么那样做是错的?是一个帮助孩子明确行为边界的好时机。
因破坏晨圈活动池亦洋被坐冷静角
帮助孩子更好地做到情绪管理。有时候,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情绪表达的通道。当教师和孩子对于冷静角的存在和使用达成共识而启用时,它会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氛围。
笔者就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在和同伴发生争执时主动提出:“我需要一个人坐会儿,冷静一下,然后我就不生气了。”在冷静角躺着,和玩具小熊说悄悄话,小朋友就慢慢平静下来了。
/ “冷静”何时结束?
冷静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来容易给孩子被冷落和遗忘的感觉,二来长时间的冷静很可能让孩子忘记自己因为何事待在冷静角而没有起到帮助孩子反思行为的效果。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冷静的时间可以和孩子的年龄相同,但不要超过5分钟。3岁的孩子最多冷静3分钟,4岁的孩子最多冷静4分钟,5岁的孩子最多冷静5分钟。
/ 冷静结束后,老师可以做什么?
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时机合适,可以使用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明晰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如:
你当时是想要做什么?
你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主意?
在使用启发式提问时,需要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邀请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04 /
结语
回到开头,将孩子拉到“冷静角”的行为,到底是更文明的“关小黑屋”还是可以为之的教育策略?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是教育者,也没有权利控制另一个人,将其孤立甚至驱逐。
一个用以冷静的空间,必定是非惩罚性的,它是在维护个体尊严和保证班级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引导孩子行为的边界在哪里。
参考资料:
(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09
王冰玉.《孩子情绪不好就让去一边冷静一下,设置冷静角合理吗?》来自公众号:萌娃心理研究所
胡福贞.曾秀虹.石帅《计时隔离在3~6岁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9
唐兰兰.《计时隔离是给孩子反思错误的时间》[J]海外采风.2018
陶亚哲.《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2018
-
主编 / 晔子
副主编 / 小秋
撰稿人 / 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