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斗士:中国安乐死第一人的最后一天
近日,一个有关中国台湾体育名嘴“弥留时刻”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引起了两岸网友的热议。
视频的主人公叫傅达仁,这段视频的内容记录了他的最后时刻:在瑞士接受安乐死。
这个弥留之际是非比寻常的,现场没有哭天抢地,更像一个小型的派对,充满了爱和拥抱。
在瑞士安乐善终机构那间小小的白色平房里,语气舒缓的外籍工作人员向傅达仁告知如何吞下药剂。
“要先饮下一杯止吐剂,因为第二杯药剂毒性很大,身体会产生呕吐反射,把药吐出来”。
第一杯药剂的起效时间在25分钟后,这时才可以喝第二杯”。
虚弱的傅达仁靠在儿子怀中,和身穿正装四位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同工作人员反复确认流程后,人生的最后25分钟,他和家人们唱起了前一夜自己填词的《amazing grace》。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家人相聚,如此遥远,都是上帝恩典”。
期间傅家亲属们围坐在一起,像是再平常不过的饭后闲谈,还放了一个小小的video。
里头浓缩了傅达仁一生中的经典转播桥段,首尾呼应地和人称台湾宋世雄的他作别。大家开玩笑:“要不要表演几段体育播报”,傅达仁提提气,还是当年意气飞扬的调子。
播放了几段之后,傅达仁有点累了,伏在儿子怀中,挥挥手“亲爱的朋友们,我没劲啦”。
随后,傅达仁对着镜头郑重举杯,饮下第二杯药剂。期间儿子忍不住哽咽“爸,我们爱你”。
在说过“再见,farewell solong”数分钟后,傅达仁平静地倒在儿子怀中,在歌声中去了,口中还含着一块糖果。
送别傅达仁后,周围有见证者忍不住恸哭,其妻郑正珏却说“现在还不要哭,他还可以听到的”。
其实,傅达仁做出这个决定,并远赴瑞士是2018年的6月7日。
傅达仁的最后一天
“你要去安乐死啊?”
“我本来订到明天的,但是他们明天排满了,那就后天吧。”
“那你走得很坦然。”
“是啊,无憾,I love you ,我的家人都在我的四周,我们在好漂亮的公园。”
“你平安好走。”
“好。”
事后,傅达仁被安葬在新北市基督教平安园,墓碑上的照片是他做主播的旧照,年轻高大,穿着红色西装。
傅达仁的别样人生 划动看全部↓
1933年4月3日,傅达仁出生在山东济南。因为父亲在他5岁时战死,母亲也早逝,他人生的开头并不顺遂,一直都处于颠沛流离中,一度寄宿在父母旧友家中的厨房里。
这时的他还称不上喜欢打篮球,最多就是抢到高年级同学手里的篮球,往地上拍几下。
1949年,15岁的傅达仁孤身一人搭乘四川轮,由广州来到基隆港。当时的大环境风雨飘摇,登船需要一纸像户口本的证明,证明你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早就失去双亲的他,户口本上的户主无人可写,最后填了蒋中正的名字。这和他曾在南京就读遗族学校不无关系。
年幼的傅达仁曾在这所由宋美龄创办的学校里受到很好的照顾,还一度是食宿全免的优等生待遇。
来到台湾后,傅达仁在台北师大附中落下脚,这时候的他和所有青春期男生一样,真正地热爱篮球。
主要是不再受高年级的压制,大概可以摸到真篮球了。后来,傅达仁一路打到高中毕业,一直都是校队的主力。
学生时代的傅达仁,说句风云人物应该不为过,篮球打得好,学习成绩好。上大学后连拿两次全台大专篮球联赛冠军。
后来还代表中国台湾参加了第三届亚运会,给那年的台湾拿下一枚银牌。
这期间,傅达仁的事业轨迹上出现了一个拐点:他考进了警察广播电台,岗位是记者,专门负责播报体育赛事。
这次机会让日后他身上最显著的两个标签产生了交集:体育、记者。
要说傅达仁的生命中有无数个高光时刻,六十岁老来得子,采访贝利、姚明,解说过上万场NBA赛事......
但没有哪一年像70年代一样跌宕起伏,充满着高峰与低谷的交缠,同时也对傅达仁有着难以言喻的深刻意义。
1968年,傅达仁在现场转播第二届亚洲女子篮球赛,因为话风活泼专业,还拿到了金钟新闻报道节目奖。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傅达仁仿佛迎来了他的全盛期,端的是意气风发。
先是年近不惑的他考入台视,成了正式的体育记者;同时还兼职台湾银行篮球队的教练,带领全队拿下台湾总冠军。
从台银请辞后,傅达仁专心做电视,这期间的他似乎有着用不完的激情和天赋,一度是圈内top级的体育主持人。
风趣又擅长表达的傅达仁,在许多赛事报道中还创造了脍炙人口的转播术语:阳春全垒打、上篮擦板得分、盖火锅等等都出自他口。
除此之外,傅达仁还是一个精力旺盛到匪夷所思的人,他能大展身手的绝不仅有体育赛场上。
1980年,台湾松山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傅达仁单枪匹马地披露此事,事后摘得了那一年的金钟采访奖。
可以说,从这里开始的傅达仁,才渐渐地和大众印象中的新闻前辈有所重合:坚定、前卫,小半辈子的经历像本书,风趣又深刻。
相隔20年的1999,千禧年将近。傅达仁66岁,无论如何已经不能用“年轻”来形容了。所以在这一年,傅达仁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工作生涯,圆满地从电视台退休。
就像我们说过的一样,优秀的人就像一台永动机,不知疲倦地向前,退休后的傅达仁仍然活跃在荧幕前,并且不断地探求生命中的新目标。
在他离世后,其子傅俊豪坦言,“这段视频每看一次,心里就不舍一次”。
在傅达仁离世后的9个月内,不少人都通过各种途径向傅俊豪咨询这件事,“讲完之后,大家仍旧是不甚理解,所以我们有义务把父亲的故事告诉更多人,安乐死的背后,充满了爱和牺牲”,傅俊豪思前想后,公开了这段视频。
而这一切,也和傅俊豪的自我认知有关:使命感。作为傅达仁的儿子,他不光是当事人之一,现在也多了一层社会身份:安乐善终立法促进会理事长。
或许,他真的有一种驱动力,希望可以推动更多的人去了解安乐善终,这项重要的社会议题。
如何有尊严地离世,这仿佛是一个人不论贫富和贵贱都躲不过的永恒命题。
或许,寄居在这世界上的每一天,我们都离那一刻更近了一点:一身清白地去彩虹桥彼端,与离世的家人重逢,与离世的爱侣再会。
相信总有一天,人类是能够掌握自己生死大权的,自主决定生死,本就该是人人都该享有的最基本权利。
哭什么,真到了那一刻,干干净净地走,化成灰烬以后洒向大海或者种棵树,想我的时候,每片绿叶,每滴海水都在和你说“我很好”。
离开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世的每一日都好好活着,也尤为重要。因为,你所热爱和憎恨的一切,将在离开的那一刻重新进入宇宙,开始无限重生又再次粉碎的轮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