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明最后的忠臣

史家余焉 史家余焉
2024-09-16
1664年9月7日,张煌言缓步走向杭州弼教坊刑场,他神态自若,丝毫没有即将受刑就戮的恐惧。

他整了整衣冠,环顾四周,最后看了一眼这大好河山,叹息道:好山色,竟沦于腥膻

说罢,留下绝命诗: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已在清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杭州百姓,看到张煌言身着明朝衣冠,慨然赴死,无不潸然泪下。

临刑之际,张煌言拒绝下跪,坚持“坐而受刃”,英勇就义,年仅45岁。

继一个月前夔东十三家与清军决战失败后,张煌言的就义标志着南明所有抗清武装和领导人从此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与张煌言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参军罗子木书童杨冠玉。
特别是杨冠玉,当时只有15岁,监斩官可怜他,有意放他一马。
但没想到杨冠玉果断拒绝,说道:张公为国而死,死于忠;我为张公而死,死于义。坚持受刑,令人敬佩。

事实上,1644年清军入关时,24岁的张煌言仅是一个举人,而非明朝的官员。

挽救大明命运的重担本轮不到他来挑,他大可以坐在家中,平静地迎接新朝的到来,当清朝的顺民,没有任何人会指责他。

因为在当时,清朝统一全国似乎是必然趋势,降清已经成了主流,不要说普通的士绅地主,就连朝中高官都纷纷降清。

天下大势已定,你一个小小的举人又能掀起什么浪花呢?

可张煌言却不认命,不甘心,更不愿意降清。因为他从小就视文天祥为自己的偶像,时时处处模仿文天祥。现在清军打上门来了,家国崩溃,他发誓要做大明的文天祥,不抗争毋宁死

1645年,眼见崇祯帝在煤山吊死,南明弘光政权迅速覆灭,25岁的张煌言辞别家人,毅然投笔从戎,辅佐鲁王朱以海,从此奔波于闽浙沿海,招募义师,抗击清军。

1654年,以舟山群岛为基地的张煌言第一次率军反攻长江,在瓜洲击败清军,缴获大量军械物资,并前往金山寺遥祭明太祖陵。

当年年底张煌言又率军攻打南京,一度收复燕子矶,如果不是兵力过少,南京早就被张煌言拿下了。

而张煌言一生中的最大成就乃是联合郑成功北伐江南

那是在1659年7月,他与郑成功联合北征,逆江而上,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百姓欢迎。
沿途百姓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明朝衣冠,涕泪交下
有了百姓的支持,张煌言进展很顺利,拿下了长江沿岸许多州县。
清朝见此情况,打算弃守南直隶,南京的官员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随时跑路,就连远在北京的顺治帝都震惊不已,甚至有了回东北老家的想法。

这一刻的张煌言,一度以为光复故国有望。临近的州县,看到他的势头,纷纷改旗易帜,最多的时候,长江两岸有三十余座城池处在他的掌控之下。

然而,胜利来得快,去得更快。

张煌言之所以能够拿下这么多城池,得益于郑成功的主力部队在南京城外牵制住了清军主力。
但郑成功轻敌,被清军的约降诡计所迷惑,致使战事拖延了一月之久。

等到清军援兵赶到,郑成功大败,不得已仓促退兵。留下张煌言孤悬长江,进退失据。

此时清军重占长江,上下游音信断绝。张煌言请一僧人密藏书信,经小路急送郑成功大营,信中苦劝郑成功千万不要撤退,天下事尚可图。
但信还未送到,郑成功已将沿岸数百里舟师及驻军撤回,全军逃往福建。

孤立无援的张煌言只得退入崇山峻岭间打游击。
在清军的追击下,他的部下牺牲的牺牲,溃散的溃散,身边最终只剩下两名随从,他们一路向东,徒步两千余里,退回了海上。

经此一战,张煌言精锐尽丧,再也组织不起像样的反攻了,但他依旧在为挽救明朝做最后的努力。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张煌言派参军罗子木前去,希望郑成功再度出兵抗清,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张煌言上书此时在福建金门避难的鲁王朱以海,希望他在金门即位,扛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但因郑经的反对而化为泡影(此时郑成功已离世)

不久,鲁王朱以海病死,张煌言见复明无望,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于是解散队伍,身边只留罗子木和杨冠玉两人,避居在浙江一个小岛上。

从此时起,张煌言知道自己被捕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一天,终于来了。两名伪装的僧人,抓到了张煌言出岛换米的随从,浙江提督张杰因而获悉张煌言藏身的小岛。

1664年7月20日,一队清军趁着夜色从山后突入张煌言的住处。

当时去逮捕张煌言的一个士兵后来回忆说,张煌言的床下都是书,旁边有一副棺材,床头悬着一柄利剑,张煌言想去取剑自杀,不幸被床帐绊倒了,所以来不及自杀。

张杰得知成功抓住了张煌言,此时正关押在宁波,兴奋不已,于是连夜修书一封给张煌言,劝他投降,张煌言的回信只有八个字:明室孤臣,有死无贰

见劝降无果,清朝官员便拿他妻儿性命相威胁,张煌言回答:至亲可以怀念,但不能成为谈判的筹码!

张杰见张煌言一心求死,但还是想尽最后一丝努力劝降,于是将张煌言押到杭州,亲自“接见”了他,说:我等你很久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张煌言神色从容,立马接话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

张杰碰了一鼻子灰,知道张煌言死志已决,在请示了康熙帝后,张煌言在杭州被就地处决。

张煌言死后,被葬在西湖,距岳飞墓和于谦墓不远,因此和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受到后人的万世景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家余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