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分散的资源整合一定会有规模效应吗?

学术无界 学术无界 2019-06-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开始小编的分享之前,小编想问个问题,是不是将资源整合了就会有规模经济效益呢?我们都知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知道不断增加资本、劳动等的投入后会迎来规模经济,继续增加投入则可能导致规模规模不经济,那么是不是将零散的资源整合就会有规模经济效益呢?

世界是复杂的,是多变的,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建立于事实,又高于事实,它有许许多多的假设条件,是为将事实简单化,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看到纷繁事实后的本质。

前段时间呢,小编看到一篇AER上的很有意思的文章《There Will Be Killing: Collectivization and Death of Draft Animals》,特来分享。文中有关的数据与附录微信后台回复“数据”即可获取,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下载练习。

问题的提出

建国初年,国家刚刚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国家积贫积弱,实施工业化战略,需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供给工业。为了实现农业生产规模效应,故于1955年开始逐渐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将自己的生产资料交由公社统一管理调用。然而这项运动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进展。随着高级合作社的推进,中农或富农因将生产资料交给公社得到的补贴太低且失去了未来的产出收入,而不愿意交出自己的牲畜给集体公社,往往将其猎杀或是藏起来(slaughter and hide)。本文实证研究公社集体化运动对总产出造成的影响。

数据识别与处理

数据经作者处理,最后保留1952-1957年间1600个县的牲畜年存量,农作物产出、土地使用,以及人口总数。数据如下:

识别策略:作者使用的识别策略是将1955,1956,和后期以及因为历史原因无法实施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县进行对比。一般公社集体化运动是1955年秋季开始推行的,但是有的地区选择等到冬季过了之后1956年早期开始执行。尽管相差几个月但是出现的年份并不相同(原文中应该指将这些县分成两年)。

研究结论

作者的研究做的非常细致,首先在第一部分使用一个常见的回归模型:

回归结果如下:

自己计算P值发现均为显著,就说明在集体化过程中平均使牲畜存量下降5%。

同时进行共同趋势假设:

最后计算结果:

相应的启发

其一是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篇评估项目(事件)实证的文章,感兴趣的是作者如何设计一个评估方法来讲述一个故事。

其二一般的设想是通过生产资料集体化(依靠要素的投入与整合)消除私有产权变为公共产权来实现规模经济,但是忽略了私有产权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作用(诺斯,1970)从而导致了产出的下降。那么也可以思考现在出现土地流转对农业产量有何影响呢,自己便在知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这个领域研究的还比较热门,当然如果要继续往下面做的话,需要继续找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不过这种文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就是学界流行的“讲述中国故事”。

(完)

参考资料:

[1]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 上海出版社 ,上海,1994

[2] 香樟经济学术圈---集体化与役畜之死

参考资料仅供学术交流使用,严谨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yueseliusu993

推文期数:2018163

责任编辑:  李静      刘亮   卢雅焱

推文审核:骆丹云    易娜   武金洲

总审核:  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预告:读研究生后的日常

往期回顾:

GeoDa技术应用之空间自回归模型(一)

一分钟学完计量经济学

ENVI实用技术分享(四)

【学术讲堂预告】第16期:InVEST模型原理与应用案例解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