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通知(七)
关于举办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各位代表:
经研究,201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将于1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学术年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土地领域学术交流,建立良好学术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为做好会议组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会主题
主 题:自然资源管理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
二、主办和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土地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云南省土地学会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三、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12月24-26日
(12月24日全天报到。12月24日晚上召开学术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12月25日晚召开七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地点:昆明云安会都酒店(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路口)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中国国情与发展”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议通知
“中国国情与发展”论坛,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本宗旨,服务于建设世界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国家目标。以探讨新时代国情与发展的关系为主线,客观分析我国国情,科学评估发展态势,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经“中国国情与发展”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定于2018年12月1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首届学术年会主题是“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一、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二、会议时间地点
2018年12月10日全天,9:00-17:00。
会议地点: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第19会议室
报到地点: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大厅(北门入口)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中美关系与世界变局第六届
《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
一、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需要中国地理学家更多地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的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国在全球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和战略关系。
二、主题:
中美关系与世界变局
三、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12月23日
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汕头大学首届国际青年学者“桑浦论坛”
一、论坛简介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也是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汕头大学共同建设的广东省唯一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
二、学科领域
此次“桑浦论坛”共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海洋科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等12个学科领域,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报名参会。
三、申请条件
1. 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
2.有意愿依托汕头大学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的优秀人才。
四、申请流程
1. 报名:符合条件的海内外青年学者请于12月10日前,将个人简历发送至:spforum@stu.edu.cn。
2. 邀请:受邀学者将于12月15日前收到汕头大学的邀请函。
3. 回执:受邀学者请于12月20日填写回执并确认是否参会。
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
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The 10th Forum on Spatially Integrate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将于2019年7月9日-11日在武汉举行。
本次会议将对自2009年至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10年进展进行全面总结,对该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欢迎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感兴趣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员和学生出席并参与研讨和交流。
一、会议日程安排:
2019年7月9日: 会前培训讲座
2019年7月10日:大会特邀报告
2019年7月11日:论坛专题讨论
二、论坛专题:
政治学与GIS、语言学GIS、社会地理计算、计算社会学、历史GIS、犯罪学GIS、空间健康、智能化城市、一带一路地理大数据、人类动力学、空间分析、空间大数据、健康地理与人类行为动力学、大数据与人文地理数据库建设
说明:由各论坛专题召集人确定论坛专题的主题,并邀请部分专家作报告。采取邀请专家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
(请有意召集论坛专题的专家,联系卢宾宾:binbinlu@whu.edu.cn)
三、会议联系
会务组联系人
秦 平:qinping@whu.edu.cn,电话:027-68778546
卢宾宾:binbinlu@whu.edu.cn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第六届地球观测与环境变化国际会议暨第八届
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灾害管理国际会议
第六届地球观测与环境变化国际会议(EOEC 2019)暨第八届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灾害管理国际会议(GiT4NDM 2019) 旨在为地学界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瞄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智慧环境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推动对地观测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与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一、会议地点&时间
会议地点:中国·成都
会议时间:2019年6月24—26日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1月1日
全文提交时间:2019年2月1日
录用通知时间:2019年3月1日
注册截止时间:2019年5月1日
二、会议主题
对地观测+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可持续发展
智慧环境与智慧城市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点云数据处理、建筑信息模型和智能三维可视化
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及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实施
用于环境变化研究的地球观测卫星任务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监测与建模
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全球大地观测系统
全球土地覆盖与变化信息服务系统
冰雪 / 冻土 / 冰盖 / 冰川以及寒带海冰变化中的遥感应用
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制图和脆弱性评估
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建模和分析
用于极端水文气象灾害预测、监测与响应的遥感和GIS集成技术
全球景观动态的时空建模
环境变化数据库的质量保障
新地球观测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控中的应用
无人机系统在灾害测图和损坏评估中的应用
室内测图激光扫描和涉及高清地图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疏散仿真
用于灾害风险管理和移动网络应用开发的多维网络GIS
用于海洋灾害监测的多感测器集成
气象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管理
无线传感网络在农业和生态灾害中的应用
移动测图在交通应急响应中的应用
自然灾害链早期预警、预报和监测中的新型空间信息技术
GIS在防灾减灾中公众参与的应用
大雾、暴雨天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例如,交通事故)
赤潮对海洋生物和政策管理的影响
沙尘暴和暴风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第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
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主办、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推进联盟协办的年度盛会。
一、时间地点:
时 间: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全天报到)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全天会议)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全天会议)
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上午会议)
地 点:
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
二、会议主题:
话数字经济·创物联时代·享智慧生活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第二届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设及应用研讨会
一、活动主题
论坛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管理及应用的政策规定;
基准站网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基准站网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及应用;
GNSS(高精度)数据与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与应用;
基准站网数据服务及增值服务;
北斗与其他GNSS多系统融合技术及应用;
基准站网在水利、防灾、电力、气象、农业、地震、交通、工程建设等行业的应用;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位置服务辅助智慧城市管理应用;
行业应用对话与探讨及其他相关开发应用案例等。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4-16日
活动地点:武 汉
三、活动安排
12月14日全体:大会报到开幕式、
12月15日中午:开幕式、院士报告、
12月16日下午:学术报告、学术沙龙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国际环境建模与软件协会第一届区域会议(亚洲区域)
一、会议简介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s a critical for human life (especiall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ttempts to provide solutions for rapidly depleting renewable/u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long-ter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s continues to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better characterizing the real world and thus supporting practical policy-formulating and decision-making need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Earth’s environmental system, which includes massive dynamic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and complicated human activities, it is impossible to develop an all-inclusive models which represent all loc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integrate knowledge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 when modeling Earth’s environmental system. The method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interdisciplinary modeling (such a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collaborative modeling, and participatory modeling) require continual improvement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 Studies about Future Earth (FE),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VGE), E-Science an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based modeling are all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exploring the environme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se studies have also promoted trends towards sharing, reusing and integrating models, data and other modeling-related resources in an open web environment, which can support researchers’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work. Moreover, the study of modeling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needs to take the social barrie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ia, which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populous continent in the world – including nearly 50 developed/developing countries – is now challenged by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 its biggest problem. Discussion of modeling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Asia can provide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ot only in Asia but also worldwide. This iEMSs Regional Conference aims to discuss and explore related theories, methods and potential practices,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expert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domains, encouraging extensive discussion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the field, and promoting further research for a bright future.
We are soliciting original and cutting-edge research submissions in all area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opics:
⦁ Environmental modeling in Asia
⦁ Model development and modeling frameworks
⦁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Climate change modeling
⦁ Environmental modeling uncertainty issues, optimiz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 Environmental modeling for decision support and engaging the public
⦁ Innovative software and algorithms for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Data mi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IS, and remote sensing
二、重要时间节点
摘要和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3月5日
第一轮摘要录用通知及奖项通知:2019年3月12日
Early-bird注册:2019年3月15日
摘要截止日期:2019年4月8日
摘要最终录用通知:2019年4月15日
注册截止日期:2019年4月20日
会议:2019年5月18日至20日
实地考察:2019年5月21日至22日
详情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推文期数:2018166
责任编辑:陈佑淋 白晓琼
素材审核:骆丹云 易娜 武金洲
总 审 核:学术无界顾问团
下期推文:就业招聘 | 硕博招聘十六
往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