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工的力量有多大 | 社工心声

曾宇翎 邂逅社工 2020-08-20

红姐(化名),金湾区XX社区户籍,女,40岁,因要照顾家人,自己无法工作,丈夫工作不稳定,育有两个孩子,一儿患有重度残疾。XX社区社会服务站社工在常规探访过程中初次遇见红姐,红姐一边倾诉、一边忍不住擦眼泪,希望社工可以为其家庭提供帮扶。

                           

红姐慢慢说,我在听


还记得初见时的情境,红姐抱着7岁的孩子从二楼下来,社工和志愿者们的眼光瞬间被孩子所吸引,都忘记了要自我介绍,就先问起了孩子的情况。提到孩子,我们之间便开启了沟通的大门。


红姐说:“孩子近期状况不太良好,癫痫病发作加剧,发作时间增长。现如今孩子7岁了,依旧不会走路,不会说话,非常担心,孩子持续这样下去,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这件事情,社工首先就与热心志愿者小雪谈论,是否有相关康复资源可链接,后续又奔走于残联、自闭症项目等部门,了解相应的康复的资源,最终也只是徒劳,因孩子超龄,康复院也没有办法再招收孩子了。


红姐说:“现在孩子虽然领取着一级智力残疾的补贴,也不过几百块钱,为了持续稳定孩子的病情,每个月的医药费用都不止1000元。


孩子爸爸的收入又不稳定,做装修工人都那样,家里因为治孩子的病还欠银行10万多元的债,家里还有孩子的太婆(90多岁)需要人照顾、孩子爷爷奶奶的退休金也不高。自己除了照顾这个残障的孩子,还需要照顾同样年纪的女儿,每天的饮食、作业的辅导等,几乎都是比较忙的,自己文化水平又不高,很多拼音还不会。”


为此社工特地链接了相关的志愿者辅导学业资源给予孩子,缓解红姐当下的部分生活压力,并深入的了解了周边就业情况和目前红姐的就业技能,因周边都是工厂多,时间受限严重,又因红姐曾经的就业经验都是以工厂普工为主,现如今也没有其他技能,如果去学习,对于红姐当下的情况也不太现实。同时还考虑了是否有拿回家做的手工活,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找寻到合适的资源。


红姐说:“曾经尝试去做过煮饭阿姨,但是由于老板持续拖欠买菜钱而做不下去。”红姐也在家附近找过手工活,但是也没有找到。


生活的艰难没有把红姐打倒,红姐依旧努力尝试改善当下的生活状况,这份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



红姐,这段路我陪你一起走


社工与红姐相识的短短时间内,看到了很多曾经没有体验、感受过的情境,当社工去红姐家探望孩子时,看孩子坐在轮椅上,脑袋耷拉着,流着口水,嘴里偶尔发出一些让人听不清楚的声音的情境一直深深的印在社工的脑海中。


明知前路艰辛,但坚信越努力、越幸运。所以社工鼓起勇气,邀请红姐参加了第一次的志愿服务,希望通过此平台一方面可以扩宽红姐的社会支持网络,让更多的热心人士认识红姐,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红姐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升自信心。

 

自红姐第一次踏出来参与志愿服务开始,社工便看到了红姐更多的潜能,例如健谈、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怕犯错、愿意学习。再深入了解红姐之后,发现红姐曾经有多次做小生意的经验,也陆续有去亲戚家的饭堂帮忙,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可见红姐是位吃苦耐劳、愿意付出辛勤的劳作去换取酬劳的人。



但无奈孩子的病情加剧,家中负担也越来越重,虽有迫切的想要带孩子去就医的想法,也难于在短时间找到解决办法,加上社区原有的支持资源不足以帮扶,同时缺乏外界热心人士的公益支持,而显得无助。


从一位无助的母亲到社区阳光妈妈


社工初次邀请红姐参加阳光妈妈互助平台时,红姐问:“阳光妈妈互助平台是做什么的?我不一定能经常参加的!”


当社工向红姐介绍了阳光妈妈互助平台的创立宗旨(挖掘社区困境妇女潜能,促进群体间的相互交流,搭建技能学习平台,塑造一群阳光、自信、向上、互助的阳光妈妈。)之后,红姐从一开始的不敢尝试才能展示到成为阳光妈妈中的骨干成员之一,积极邀请身边朋友加入此平台,乐于分享和学习,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习得多项技能,收获满满。                                                      

                         

红姐参与阳光妈妈互助平台的部分历程:第一次的“木薯制作流程”展示,赢得成员们的赞许和认可,给予了红姐极大的鼓舞。


后来红姐在妈妈群逐渐变得活跃,积极参与每一次的活动,并与妈妈们聊起了孩子教育辅导的相关话题。


对于当下自己的困境(难于辅导女儿的学业)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了自己对于一年级拼音知识的匮乏,并了解到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需要在孩子1-3年级期间坚持不懈的陪伴孩子学习,做好语文、数学的兴趣启蒙非常不容易,希望下一步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辅导能力,向其他阳光妈妈们学习。

 

后续


红姐不仅越来越关注个人的成长,努力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还积极关注其他弱势群体,关爱他人,参加爱心跳蚤市场志愿活动为社区其他弱势群体奉献一份爱心。

 

 

- END -



作者:曾宇翎

机构:珠海市金湾区家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校对:孙睿


每日推荐(点击标题即可阅读)1、社工故事:“织”不完的爱2、这二十位社工故事,或许也发生在你身上3、社工心声|VOL.25:我和"社工"的故事4、社工心声|第二十篇:生命影响生命-志愿者成长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