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汇源 | 文心匠胆,烧出来的人间“瓷”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术频道 Author 麻汇源
艺术家 麻汇源
麻汇源
生于浙江温州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画院专职画家
个人官网
mahuiyuan.arthub.cn
《瓷之二十八》 28.5×28.5cm×81 陶瓷高温颜色釉 2016
文心匠胆 知行合一
——麻汇源瓷画艺术探析
文/张甘霖
青年艺术家麻汇源,十年来主攻瓷画创作,代表作品主要有三大系列《影·战系列》、《景·瓷系列》、《瓷系列》。这些作品将瓷画表现的视角逐鹿到当代社会观念情景下,其实这也是对陶瓷语言本体问寻的一种尝试,也是很多青年陶艺家试图对现状作出回应的一种呼声。麻汇源瓷画中的形象势必对我们传统依赖的陶瓷视觉形象有所反叛,庆幸的是他用果敢的方式开启了一种观看之门,在瓷画这种特殊的媒介中,无疑其实验性、前卫性更具备启示价值。
《影·战之二十三 》 50×50cm 陶瓷新彩 2012
《影·战》系列瓷画作品有着潜在的绘画叙事性,这种隐性的诉说并非是用写实的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通过陶瓷釉上彩媒介用抽象运动的方式来进行传达。影·战是这一系列作品贯穿的主题,内核思想是借喻视觉影像动态的变迁来切入战争的题材,表达当下青年艺术家对时代的焦虑与感望。站在当代艺术的情境中,创作思想与当下生活发生紧密关联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旋律。可在景德镇,惯性的唯美传统使得陶瓷绘画的主题仍然停留在才子佳人、美景富贵等山水花鸟通俗和媚俗等欣赏趣味的基础上。稍有新意的也无非是些依赖颜色釉等陶瓷材质对其它抽象画种的借尸还魂。
《影·战之十三》 50×50cm 陶瓷新彩 2012
麻汇源的瓷画属于当代陶瓷艺术的新生力量,它描绘着当代青年陶艺群体对时代感知以及未来的愿景。观麻汇源的瓷画作品能够体会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的实验精神。当问及麻汇源创作这一系列作品动机时,他用很朴实的语言告知想要反映当下年轻人独特的视觉感知,另外他注意到影像成为今天视觉艺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态,借用这种影像的重叠在二维的瓷板平面上还原一种运动的张力。
在现代艺术史上,其实绘画的运动感一直是前卫艺术家们努力切入和挑战的主题,最早在毕加索、勃拉克就创立立体主义试图表达绘画视觉多种空间多维视像的共存,后来发展到未来主义艺术流派中,巴拉与波丘尼也是在努力探求绘画中的运动元素,并以期将时间的维度定格在平面的表现中。最为有名的是杜尚的《下楼梯裸女》很鲜明表现了对绘画运动感的追溯。从此意义而言,麻汇源的瓷画创新并非是无土之源,而是有着深刻的当代艺术形式主义理论渊源。尤其是当今数码媒体信息如此发达,“动态之链接”似乎成为当下影像艺术与电影艺术一个关键词,而《影·战》系列瓷画的外部环境很显然受到了深刻影响。
《梦之七》 45×45cm 陶瓷新彩 2018
麻汇源在瓷画形式表现上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之后,他作品运动感所承载的型制并非是纯形式的,抽象语义的,而是表现主题上有着强烈的叙事情节。
这一点可能与他原来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专业有一定关联的,尤其是在陶瓷雕塑领域,原本周国桢先生、姚永康先生等老一辈的陶艺家们都在做尝试解构陶瓷语言的叙述成分,而使陶艺的形式本体语言更纯化。可近十年来,新出现一批青年陶艺家们作品表现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比如孟福伟、钞氏兄弟、刘海峰等陶艺家的新近作品,都有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现代陶艺对叙事情节的回归。因此麻汇源的瓷画作品的指向与当下陶艺界的此点隐藏的共性是不谋而合的。“中国古代战争情节”比如《三国》、《赤壁》、《英雄》等等题材都经常在当今的影视剧中不断的被复原与再现着,这种大场景史诗般气势在视觉的表现上具有强烈的震撼性。
《影·战之三十七》 60×170cm 陶瓷新彩 2013
麻汇源的《影·战系列》作品中运用了鸟瞰式全景构图,形象的表达上有两军之间的城防、攻御、对垒、布阵、交战、决胜等场景的叙述,表达形式上采用抽象形体的运动法,但观者能够感知画面传递出军阵如山的大气磅礴,两军交战的恢宏气势。画面对整体把控能力较强,且能以团块统一性来分割主体与客体。
正因如此,观者能够很清晰从可辨的情节当中体味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图。一味的抽象可能需要大多的注解,这也正是叙事情节与接受群体所产生互动双向效应。这种叙事性在陶瓷绘画之间的认同,在麻汇源的作品中逐渐形成一种符号性的内容,逐步得到强化和明确。另外从色调上,麻汇源的瓷画作品像一首抒情而有着淡淡忧伤的诗歌。在感怀和唏嘘之间,使得麻汇源的瓷画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对战争的思索,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我们都不应该忘却。麻汇源以这种诗性的方式来关注战争,并以陶瓷这种传历千年的文化媒介来表达,既引人深思又不无感悟。
《瓷之六十》 陶瓷高温颜色釉 26.5×26.5cm×36 2017
《瓷之六十》 局部
《景·瓷系列》作品呈现了麻汇源瓷画中另外一种静谧的状态,从创作思维上和《影·战系列》有着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创作观念上有着现代主义互反思维的情感两极性。他借以平衡对运动感的持续关注,希冀对历史的静态做一种顾盼,甚至达到文化状态上的内省和精神上的冥想。《景·瓷系列》内容最初主体探索的是景德镇传统陶瓷窑址废墟上遗留的匣钵,历时千年,作者将它作为特定的对象或者静物的方式承载出来。新彩表现得十分雅淡,使其画面显得虚境恬适,表现出素朴无欲、淡然无极的天然之美。
《瓷之二十三》 26.5×26.5cm×24 陶瓷高温颜色釉 2017
《瓷之二十三》 局部
景·瓷系列作品表现的途径逐渐转移到静物、花卉等单纯题材的尝试,甚至表现手法尝试用高温色釉的样态进行表现,这批作品可以归入关注地域文化特征的探索,与很多在景德镇的陶艺家们一样,麻汇源将瓷画的目光放入到表现或装饰本身,来思考反省当代文明和人们之间现实关系。
《瓷之二十一》 26.5×26.5cm×24 陶瓷高温颜色釉 2016
与《景·瓷系列》密不可分的是,同样是静物、器皿等单纯题材的提炼,麻汇源的作品自2015年以来进入《瓷》系列新作更为纯净的探索。《瓷》系列作品主要分为单组颜色釉瓷画和多幅色釉瓷画组合,尤其是大幅色釉瓷画组合来源于格子架式的拼贴重组来构筑大幅场景画面。这些色釉作品传递出的是一种净化的力量,表现出作品主体所具有的文心,这种文心经过创作者主观情感浸入瓷胎之中,使观众审美接受力逐步被扩大,莫名情状的被打动。这些色釉作品无论是放置都市的艺术馆、还是乡野的民宿,都使观者有一种亲近的久违感。我们可以说这是麻汇源逐步的掌握了一种素朴的语言,这是基于他对大众文化审美经验深刻领悟,尤其是经历了《影·战》系列对现代影像运动形式感的探索及《景·瓷》系列釉上彩及色釉的探索之后,他开始反思陶瓷本体与现代文化情景对话问题。
《瓷之九 》 26.5×26.5cm×33 陶瓷高温颜色釉 2016
作为一个当代瓷画家他所面临的艺术文本更加的鲜活而又直接,他没有过多的传统与现代缠绕的负担,而是更好的熟知材质语言和展露个性文化特征。直接、简单、有效、快乐等消费文化的印迹与易读、可辨、文艺的大众图像符号,成为麻汇源新作中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他仍然摒弃了具像的手法和釆用仿像的描绘特征,在似与非似的审美情景中游移观看的想象。瓷绘作品中的静物、器皿,打破了影像系列的釉上彩绘肆意的挥洒,而以高温色釉彩绘精心编织斑澜的语言。如果说《影·战》系列和《景·瓷》系列作品还有着对绘画语言的膜拜与追随,那么《瓷》系列色釉瓷画等新作即是对陶瓷本体的回归。麻汇源提出:“瓷与画为何要追求一致?”这种直接简单的发问,其实把当前瓷画与陶艺的争议,从一个侧面铺陈而开。正是因为他作为年轻艺术家没有任何历史的负重感,单纯而鲜明,弗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一超直入如来地”。
《瓷之三十一》38×38cm×7 陶瓷高温颜色釉 2018
正是因为麻汇源的瓷画作品寓激越的情感于淡泊平静的形式之中,化动为静、静中见动、动静相生,我们从其作品中可以体验到深沉与静谧交织的视觉享受。麻汇源的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瓷画审美样式,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陶瓷本体语言为造型手段来观看生命行动的表现方式。
《影·战之》 80×80cm 陶瓷新彩 2014
景德镇是一个具有世界视野的市镇,南来北往的人、城里城外的人,使得景德镇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文化之城,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及文明,但同时也失却了许多中国文人恪守的精神家园。 麻汇源的艺术之路正是从这些人事中经历和成长起来,尤其是经历景德镇艺术界市场大盘的潮起潮落,不由得让过往的他平心而又从容,正因如此看待他的作品中多了一些内容,多了几许淡定和思索,从中迁移我的是对一份文心感伤的审美期待。
《瓷之九》 局部
陈师曾先生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所言:人品、才情、学识是文人画之标识。此三者词汇在诸多画论、画评、画品中引用率为最高,可真正放置生活中却是很难真正做到彼此的知行合一。当然麻汇源很年轻,用此三者标签他还是为时尚早,但不妨作为一种期待之标准为盼。
其他作品欣赏
《梦之二》 80×80cm 陶瓷新彩 2018
《梦之三》 80×80cm 陶瓷新彩 2018
《梦之五》 80×80cm 陶瓷新彩 2018
《梦之六》 80×80cm 陶瓷新彩 2018
《瓷之三十一》 局部
《瓷之二十八》 局部
《瓷之二十一》 局部
往期回顾:
刘宇|自由意志的梦境释放
林兵| 会流动的不止梵高的星空,还有他笔下的流年
陈红波 | 用黑暗“照亮”永恒
石金玲|幽蓝下的盗梦空间
王卫 | 如树枝浸于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