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色列情报机构“第10人理论”、阿波罗11号与华为蓝军

孙友文 大风控 2023-02-24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3个组织通过类似的一种“保障机制”达到组织目标的案例:


一、以色列情报组织“第10人理论”


“摩萨德” (MOSSAD),以色列国家情报机构,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



在1967到1973年发生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中东战争,在战争的前期,特别是第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大获全胜,轻敌情绪四处漫延,情报工作也稍出现的迟钝,对埃及和叙利亚的战略决策、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调整改进丧失了敏感性,情报分析工作流于表面。


以色列军事情报局长泽拉,在情报分析上预设了立场,认为埃及短期不会贸然开战,而叙利亚没有能力单独开战。这一假设被以色列高层广泛接受,成为判断埃叙是否会发起进攻的依据。



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在以色列完全没有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发动了第4次中东战争(也称赎罪日战争),以色列被埃及和叙利亚成功突袭,措手不及,极其被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惊起了以色列军队一身冷汗。以军高官称:“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我们眼看着阿军的行动,但是没有人认为那是一种威胁,一个月后,阿拉伯联合军差点让我们溃不成军。所以,我们决定作出改变。”


在第4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就对情报系统进行了改革,专门成立了一个被称为“第十人”的特别机构,职责是说,不管前九个人的结论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万无一失,他们必须提出异议,努力找到这九个人都错了的特例,并提供给军方进行评测。


这就是以色列的Intelligence reforms(情报改革)的法则,后来被意译为第十人理论。


、阿波罗11号的“forget it”项目


1969年7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阿波罗11号(Apollo 11)将阿姆斯特朗等人成功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陆月球。



但这次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名叫玛格丽特(Margaret Hamilton)的程序员做出的重要贡献。1965年,玛格丽特作为一名数学领域的高级学霸,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参与到阿波罗计划中去,被安排到了一个叫“forget it”的项目,即负责制定任务遭遇失败时的后备方案。为什么叫“forget it”项目?因为所有人都不相信这样一个计划周密、经过严格训练宇航员会出错,就像全体项目人员深信玛格丽特在这样的工作中一定不会有所作为一样。因此forget it项目,就是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项目。


但是,百密一疏,在阿波罗11号实现历史性着陆的三分钟前,突然一大波不相干数据涌入电脑存储区,系统一旦卡机,就会造成机毁人亡。这时候大家找到了玛格丽特,凭借对系统的深入理解和之前的各种差错分析,她巧妙地跳过所有低优先级任务,优先运行了阿波罗的最优先数据,成功的化解了这次危机。而此时,总统尼克松已经写好了悼念词。


其实,早在阿波罗8号发射时,由于宇航员无意按错了按钮,导致飞行器所有导航数据被清空,飞行器可能永远无法返航。此时也是玛格丽特,紧急花费了9个小时重新编程上传导航数据,最终才使几个宇航员顺利回到地球。


2016年,奥巴马授予玛格丽特国家自由勋章


、华为的蓝军组织


蓝军,源自军队的一个组织代号,是指在部队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它可以模仿任何国家的一支军队与代表正面部队的红军进行针对性的作战训练。



作为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将这个理念也带入了华为的企业管理中。在十几年前,华为也成立了一个神秘的蓝军参谋部,按照华为顾问出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的介绍,“蓝军参谋部”主要职责包括:


  • 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公司的战略与技术发展,进行逆向思维,审视、论证“红军”战略/产品/解决方案的漏洞或问题;


  • 模拟对手的策略,指出“红军”的漏洞或问题;


  • 建立“红蓝军”的对抗体制和运作平台,在公司高层团队的组织下,采用辩论、模拟实践、战术推演等方式,对当前的战略思想进行反向分析和批判性辩论,在技术层面寻求差异化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


任正非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到天花板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以上几个案例中看出一些共性的内容,一个组织的能够达到目标、不断进化是多方面职能共同协作的结果。而我们已经习惯并擅长于从确定性、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但往往有一些“惊喜”会让我们手足无措,特别是在不确定性陡增的当下,建立和拥有这样的一个“风险管理机制安排”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而言,空前的重要。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曾非常推崇通用汽车CEO斯隆的一个理念:“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任何决策”。或许可以给我们今天各位有决策职能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



经典阅读:

重磅:COSO最新公布风险管理框架《配套案例》

痛定思痛:中兴事件暴露了中国企业管理“软实力”的脆弱性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COSO新版风险管理框架的思考和建议

如何定义企业风险管理的边界?

ISO31000:2018国际风险管理标准正式版解读

全面解析2017COSO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二合一)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含义已变!

从COSO ERM的演变看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

人工智能时代将是中国风险管理人才发展的春天

ISO31000:2017《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送审版先睹为快

不要误读任正非,为了风险控制把业务部门逼上梁山?

COSO核心-风险管理绩效曲线详解

实现绩效和战略整合,风险管理部必须这么设

三道防线就是一场足球赛,论三道防线的定位

内审灵魂缺失的年代,如何发挥内审职能

如何让国际专家尊重中国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