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交通新视野|交通枢纽一体化开发、智慧交通、换乘式多层级公共交通线网(三则)

规划国土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1-02-14

一周交通

新视野

本栏目将立足综合交通规划,以更宽广的视野为大家网罗国内外前沿的交通探索、新鲜的交通资讯、专业的交通研究和多样化的交通解决方案。

导读

本期的一周交通视野为您介绍三则交通资讯。则一介绍了日本东京涩谷站站城一体化再开发。则二介绍了深圳市智慧交通“一期工程”。则三介绍了台北市公交线路网调整的最新实践。


国外动态

东京涩谷超大级站城一体化再开发


日本为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东京开展了最大规模的TOD社区开发项目——涩谷站站城一体化再开发,开发面积将超过100万㎡。尽管才刚刚开始,但是该项目已经吸引了包括谷歌日本在内的一大波高新IT企业总部入驻。

 

涩谷(Shibuya)位于日本东京都,是东京圈仅次于新宿站的第二大交通枢纽。JR山手线、地铁银座线、地铁副都心线等9条线路在这里交汇,每天的换乘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9条线路汇集在涩谷

 

目前,涩谷站依然存在诸多空间有待提升,例如大型公交枢纽停靠站等交通空间占用了部分地上空间,各种交通工具换乘距离长,服务设施数量及品质有待提升等。

 

新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将逐步将地上的交通功能转移到地下,地上建设超高层,实现多层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立体开发,各条线路和公交线路间无障碍换乘并缩短换乘间距,大幅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价值。

未来的涩谷站(2027年) 

1.涩谷之光;2.涩谷站大厦;3.涩谷南街区栋STREAM;4.涩谷站樱丘口;5.东急蓝塔大厦;6.道玄坂街区大厦;7.涩谷标记(MarkCity);8.涩谷十字路口


未来涩谷站剖面图

 

涩谷之光集合地铁车站、商业设施、餐饮、剧场、办公等各种功能,堆积形成“立体城市”。地下空间和地面之间由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的“城市核心”进行垂直连接。B5-B3层是地铁车站,B3-7层是和地铁车站实现无缝对接的商业设施、11-16层是可以容纳约2000人的大剧院、17-34层是办公楼。

涩谷之光 

涩谷之光通往涩谷JR站的空中廊桥

涩谷之光剖面图

 

东横线涩谷地下车站与涩谷之光相连接,结合地铁车站的直线路通改造和相邻地块进行一体化开发。在涩谷之光这侧建造了与地上相连接的贯通空间,利用这个贯通空间可以完成地铁的自然换气,这是其最大的节能特征:列车的行走会产生热气和风。这样就会生成上升气流,流向上空,导致站内气压下降,这样地面上新鲜的空气就会流入站内,形成自然对流,完成自动换气,实现节能环保。

涩谷站综合体涩谷之光地下空间的列车风换气节能系统

 

涩谷站大厦在低层设有商业设施,在中层设有创意产业推广及交流空间,高层设有办公空间,在最上层设置有室外和室内展望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屋顶展望广场。

涩谷站大厦屋顶展望广场

 

涩谷站及周边区域再开发不光大幅提高了换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还对周边环境改善作出极大贡献。涩谷站南街区中的涩谷STREAM项目中,对原来的臭水沟涩谷川进行了积极改造,建筑物一侧的广场开发了持续约600米长的绿植丰富的河畔生态步行街。

涩谷川河畔生态步行街效果图

 

为实现地铁、城铁和公交的便捷换乘,涩谷站将进行多项改造。在和涩谷站地块直接的道玄坂一丁目地块,原有的“东急涩谷广场”被拆除,以后这里的一层将设置机场大巴总站,成功实现地铁、城铁和机场大巴换乘无缝对接,改善现在各种交通工具换乘距离长的缺点。另外,这里还将设置行李临时存放,行李快递,外币兑换,旅游信息提供等各种服务设施,进一步扩大涩谷旅游支援服务。

未来的涩谷站直接到玄坂一丁目大厦一层的机场大巴起点站效果图

 

由于JR崎京线的站台距离JR山手线的站台较远,换乘距离较长,未来JR崎京线的站台将被向北移动约350米,和JR山手线并列,成功实现无缝换乘。同时,东京地铁银座线的站台将被迁移到约130米东侧,在地下新设东侧广场,成为JR线,东京地铁银座线,京王井头线等高架线路和东急东横线·田园都市线,东京地铁半藏门线·副都心线等地下线路的换乘广场。

 

另外,未来涩谷站东侧广场多处设置称作为“城市核心”的电梯和自动扶梯的垂直动线,连接地上地下一体化立体交通,提高车站及周边区域的回游性和地下空间的安全疏散能力。

电梯及自动扶梯组成的“城市核心”连接涩谷站各条线路及交叉口的地下多层一体化立体交通示意图


资料及图片来源:一览众山小


国内动态

深圳启动智慧交通“一期工程”,打造最强城市大脑


2018年3月8日,深圳市启动“深圳智慧交通一期”工程,逐步完成全市道路交通监控设施“全覆盖、全高清、全联网、全智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升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力争在2-3年时间里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总目标。

 

建设内容分为3部分17项,分以下三个方面建设:

 

1)针对在高快速路“盲点”,新建1002套高清视频监控、301套车牌识别卡口单元、101套诱导大屏以及配套光纤配电,实现高快速的交通监控设施全覆盖、信息诱导体系化。

 

2)针对全市重点隐患区域的“痛点”,新建1371套高清电警、改造300套信号机及新建配套300个路口的视频、地磁、微波流量检测设备、160套事件检测系统、更新1186套标清视频监控,全力打造交通安全示范区。

 

3)针对未来交通大数据需要的“隐患点”,通过升级OTN及传输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云存储及高性能计算软硬件基础资源池,以实现交通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应用。

 

项目建设点位覆盖全市十七条高快速路及宝安、龙华、光明等辖区。智慧交通建成后,将会达到如下效果:

 

1)高快速路高清视频覆盖密度提升到2.4(套/公里);

 

2)高快速路卡口出入口车牌识别覆盖密度提升到0.9(套/出入口),与主干道设备形成有效互补;

 

3)高快速路实现全程、全彩信息发布和诱导,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

 

4)光明等交通安全示范区内高清电警、信号机、事件检测等设备实现全覆盖,有力支撑智能化信号配时,实现道路事故及事件的自动检测和预警;

 

5)建设市级交通数据中心云计算和存储平台的软硬件基础资源,图片处理能力由千万级提升到亿级。

 

资料来源:深圳市政府官网


最新实践

台北市公共汽车路网调整规划:明确层级,鼓励换乘


随着台北市轨道交通二期路网建设完成,原有的公共汽车路网面临进阶整合,因此台北市开始调整重迭与无效率路线并强化公共汽车换乘功能,弥补轨道交通服务范围的不足,以达到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运输相辅相成的效果。

 

台北市公共汽车路网调整的主要概念是将公共汽车线路以“层级式”划分为快速、干线、支线和微循环四个等级,提供不同的服务功能。

 

1)快速公共汽车提供点对点的高快速公共汽车服务跨市、近郊出行需求,行驶于快速道路系统上,减少公共汽车因进入市区道路造成的延误,目前已开通26条线路。

 

2)干线公共汽车提供类轨道交通服务,以市区内干路廊道为行驶路线,路线绕行系数低且班次密集。已于2017年6月推行第一阶段干线公共汽车,预计于2018年4月完成“八横八纵”共16条线路。

 

3)支线公共汽车服务干线路网以外的次干路,通过换乘辅助干线公共汽车形成棋盘式路网系统。

 

4)微循环服务轨道交通接驳、居住小区、山区等路线。

 

其中,在干线公共汽车的规划上打破了民众“一车到底”的搭乘习惯,搭乘公共汽车必需进行支线与干线间的换乘。因此,如何使干线公共汽车成为“类轨道交通”系统并提高民众的搭乘意愿,在规划上台北市针对运营模式、费率以及车体、站牌、路线识别度进行调整。

 

线路安排。在车流较大的干路上,规划一路到底的公共汽车干线,至少行经该条干路70%的里程,且不再以号次命名,而直接以行经的主干路命名。

台北市干线公共汽车规划线路

 

运营模式。增加发车频率,达到平日高峰4~6分钟一班,平峰5~10分钟一班。

 

换乘优惠。干线公共汽车车费与一般市区公共汽车相同,每段次仍维持全票约3.2元人民币,但提供一小时内干线公共汽车双向换乘干线公共汽车或双北市(指台北市和新北市)市区一般公共汽车半价优惠(优惠价约为1.7元人民币)。之后将推出换乘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的半价优惠。

 

识别系统。对公共汽车车前路线机、车体外观、站台及路线图进行识别度提升设计,发表干线公共汽车专属标志(LOGO)设计,将人、路网与换乘等意象结合,呈现城市、路网与人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干线廊道方向被赋予专属色彩,南北向为绿色,东西向为蓝色,其余为黄色。

干线公共汽车识别系统


资料来源:城市交通

图片来源: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本文内容由综合交通工程管理处提供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bmcfcpalr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