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其他

一图读懂 |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

​内容由总体规划处、市规划院提供你可能还喜欢北京发布2024年度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举行主题学习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首都规自青年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头沟分局助力“诗画乡村”建设——承办全区“传统村落审美价值与保护”专题学习会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3月22日 下午 6:45
其他

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首都规自青年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导读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首都规自青年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一心向党l自觉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团员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雷锋》,重温雷锋事迹,感悟雷锋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以优秀青年干部为榜样,发扬专业精神,在城市建设专业知识的学习钻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时刻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规自力量。机关团员青年组织集体学习西城分局团员青年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雷锋》服务社会l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科普事业市地勘院团委组织地下水科普教育分队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地下水科普教育分队被市科协授予2023年度最佳科技科普志愿服务组织。科普进社区:向群众普及安全用水相关知识,强化水源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向社会公开居民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的进程,为居民饮用水进行免费检测与咨询义务服务。科普进校园:将生产与科技创新融入常规教育,普及地下水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地下水等内容,从而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科普进农村:带动地质科技扶贫事业,在北京梯子峪、东胡林及河北涞源等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与科普活动,拓展了地质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的内涵。市地勘院地环所地下水科普教育分队队员为群众讲解用水安全服务人民l发挥专业优势推进城市更新市规划院青年规划师们长期以来深入参与全市各区责任规划师工作,以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发挥专业技能,深入基层开展扎实调研,描绘属地画像,深入参与北京的公共空间、老旧小区等城市更新工作,为改善群众身边生活环境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市规划院青年责任规划师为群众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实际问题广泛参与l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志愿服务队参加“青春卫健康
3月7日 下午 8:07
其他

两会建言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全国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王媛联名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卫星递交提案,建议加快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案指出,通过对近年来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调研发现,“十四五”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如,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经形成;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向廊坊市北三县延伸,北京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河北省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京津冀地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特别是河北突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建设,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近4000处;在雄安新区建设方面,雄安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持续优化淀区生态空间,增加底栖生物和鱼类多样性,恢复白洋淀生态系统完整性。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仍面临三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协同创新与产业合作不足,以及人民福祉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提案建议,一是进一步推进交通、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展。加快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巩固“轨道上的京津冀”成果,加速区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产业合作与交流协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确保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减排降碳提出更明确、更严格的应对措施,支撑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二是以北京新的“两翼”推动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的“两翼”,要协同发力,深化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高水平建设好城市副中心,形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产业集群,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集聚以人为核心的各类发展要素,努力为承接疏解加快落地、高端高新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三高并举加快推进奠定基础并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合作。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内容来源:i自然全媒体你可能还喜欢《北京市2024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印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赴上海市学习调研城中村改造和超大城市治理相关工作一图读懂
3月4日 下午 4:32
其他

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举行主题学习活动

导读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新一届“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赴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体学习交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回顾北京十年征程上的奋斗图景。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同伟出席了学习交流活动并提出工作要求。“总规实施成果展”
2月29日 下午 12:46
其他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门头沟分局助力“诗画乡村”建设——承办全区“传统村落审美价值与保护”专题学习会

门头沟区将结合灾后重建、“百千工程”“诗画乡村”建设的整体部署,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水平,上下一心凝聚工作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2月28日 下午 4:16
其他

北京发布2024年度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

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于今日发布2024年度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北京今年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租赁住房筹集目标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度,以及“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圈层间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梯次承接要求,更加注重空间供需结构的优化引导。拟供用地的选址布局优先向现状和近期建设的轨道站点、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以及“两区”“三城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周边的生活空间区域集中,有效促进职住平衡,不断提升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推进首都居民“住更宜居”。同时,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中心城区疏解提质要求,通过增量供应和深挖存量,有效盘活成熟就业区域周边存量非居住用地资源、疏解腾退闲置房屋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北京于2月份公布全年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信息,实现项目落图、落位,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按照以需定建、应保尽保的原则,通过市区两级“早部署、强联动、勤调度、快审批”,扎实做好租赁住房用地要素保障,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即可查看2024年度拟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本内容由土地储备中心提供你可能还喜欢“2024怎么看怎么干”系列述评之一: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总规绘蓝图
2月28日 下午 12:27
其他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规自青年奋力书写新时代首都发展蓝图

导读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首都规自青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书写新时代首都发展蓝图。他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首都青年篇章。有一种传承、奋斗,叫“青年文明号”他们为首都规划和自然资源事业不断注入新活力、拓展新内涵,成为新时代首都青年创先争优、挺膺担当的生动缩影,成为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实践窗口。2023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1家单位被认定为“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3个集体被选树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的第一站,这里有一群青年作为连结城市规划和百姓的纽带,以讲好北京的发展变迁为主责主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被评为了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公众服务部被评为了2022-2023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集体。作为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4岁的青年队伍,他们表示将时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充分发挥勇于争先、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以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激昂的工作热情,面向社会各界讲好首都规划故事、展现创新治理实践,使规划展览馆成为凝聚社会力量的平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群众和国际友人展现北京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和首都城市建设成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是一支充满朝气、素质过硬、与时俱进的青年集体。该集体以“青春献规划、无私为人民”为口号,紧密围绕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实施,用“绣花”功夫和首善标准,扎扎实实开展规划编制、城市更新等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他们表示,作为核心区的城市建设者,将牢固树立“红墙意识”,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高标准实施好核心区控规,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作为工作目标,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研讨西城区重点街道环境整治工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第四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有一群青年将青春坐标定位在京西大山深处,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他们依托深山里的学习实践活动站,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让理论思想和惠民政策进农村、进乡镇、进机关,助力镇域发展,被属地政府称赞为“栉风沐雨,协同前行的国土卫士”。所长陈亮说:“四所青年长期扎根山区基层一线,是名副其实的规自‘前哨阵地’。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第一要务,坚决制止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服务辖区发展。四所青年将一如既往脚踩泥土、躬身奋斗,守护好门头沟的绿水青山,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第四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青年守护京西大山有一种奉献、成长,叫“青年突击队”他们承载着共青团“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生力军气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首都规自青年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风高浪急方显砥柱中流,急难险重更见青年担当。2023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2个集体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年突击队”。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风雨同心规划重建青年突击队由规划实施一处、二处、三处的26名青年突击队员组成。他们攻坚克难为灾后应急处理保驾护航,挺膺担当为安置受灾村民全力贡献青春力量,“小圆带动大圆”为新时代首都新农村发展先试先行,带动全市重建“同心圆”。队长杨晓龙说:“洪涝灾害发生后,我们三个实施处室青年突击队员会同各有关分局及委内外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坚持通力合作,抓紧制定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和审批办理程序政策,保障了房山区首个灾后平急两用工程,实现了一天进多规、一天发许可;在开展规划选址工作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及时指导各区完成选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迎难而上、精诚协作、勇于创新,共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尽早实现安居乐业。”风雨同心规划重建青年突击队在现场开展规划选址工作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青年突击队由分局修复科、保护科、不动产登记中心、执法队和4个国土所32名青年骨干组成。他们舍小我为大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勇当逆行人,用脚步丈量绘制隐患点风险分布图,为灾情研判和恢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队长张凯说:“洪水可以冲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战胜灾害的坚强决心,更撼不动我们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门头沟分局青年突击队将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指示,以首善标准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始终聚焦‘急难险重新’任务,摒弃‘骄娇二气’,拿出‘闯’的干劲,‘青’尽全力,持续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展现首都规自青年的时代担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青年突击队开展应急调查工作本内容由机关党委、团委提供你可能还喜欢“2024怎么看怎么干”系列述评之一: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总规绘蓝图
2月27日 下午 6:57
其他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发表署名文章: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推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近日,2024年第2期《前线》刊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组长张维署名文章《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2月26日 上午 10:46
其他

一个权威规划师眼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

“祖籍河北保定,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我自己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鲜活例子。”每次在京津冀三地调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都喜欢聊这个段子。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石晓冬先后深度参与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等多项重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这10年,作为亲历者,石晓冬感慨万千:回过头来看,规划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特别是北京超前进行减量发展,通过前瞻布局、系统谋划,倒逼发展方式转型。一系列重大规划接连出台: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获批;2018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获批;2020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获批……大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细到街区控规,数百项规划凝聚着从中央到三地的战略眼光和精密布局,犹如贯穿协同发展的经脉,将三地紧密连接。10年前,首都北京深受“大城市病”困扰。同时,京津冀三地存在经济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超载、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认为协同发展规划理念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不囿于北京一地,而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谋划首都功能布局。从国家层面推动整个区域平衡、可持续发展。”2017年9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石晓冬认为,总规瞄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提出了2035年和2050年两步走的宏伟目标。此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也先后获批,通过“两翼”集中承载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都”的功能,推进“城”的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生动的例证。近年来,副中心“城市绿心”景色宜人,三大文化建筑拔地而起,运河商务区华灯初上,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在古运河畔崛起。这是2023年12月16日拍摄的北京艺术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2月25日 上午 11:31
其他

一图读懂 |《自动驾驶地图质量规范》

2166—2023)。《规范》于2023年12月25日发布,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内容由标准化中心、地名与地理信息管理处提供你可能还喜欢果石会
2月21日 上午 11:01
其他

“2024怎么看怎么干”系列述评之一: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编者按日前召开的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新一年工作部署,明确了“两统筹三着力”总体要求、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强调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然资源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任务和要求,牢牢锚定自然资源工作定位,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在政策效果评价和政策储备上下更大功夫,提升创造性执行能力,进一步凝聚贯彻落实的合力,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落细落实,我们将连续转发“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怎么看怎么干”系列内容,系统阐释八方面重点工作,以期全系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自然资源智慧与力量。昨天的努力,成就今天的起点。2023年,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完善,中国饭碗端得更牢……2024年,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日前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将耕地保护作为八方面重点工作之首,部署了“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四项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观大势识大局,谋定而后动——站在新起点上,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方向已经明确,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制度框架已然形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理不断优化。如果说,2023年是耕地保护制度改革之年,那么,2024年就是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之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自然资源领域输入性风险显著增加。这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有效应对和解决自然资源保障的压力和问题,守牢守稳耕地保护这条关乎生存发展的基本线。“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各类发展建设对自然资源要素的需求较大,而我国耕地资源家底并不丰厚,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耕地总量由减转增的基础还不牢固,地区之间不平衡问题比较明显,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耕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时有发生。鉴于此,尽管全国耕地总量实现三连增,但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的重任丝毫不能放松,“耕地红线一定还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系统改革——耕地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系统改革之首便是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首考”全面落地。对于各省份落实耕地保护情况,要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压实省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对耕地保护突出问题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将党政同责、终身追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推动实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工作,对存在耕地保护缺口且无法按照时间表补齐的省份收取经济补偿,全部用于奖励超额承担任务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优化耕地南北空间格局。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首考”,对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国土变更调查从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成果质量两方面发力,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及早启动遥感监测工作,健全监测成果动态下发和逐级地类核查工作机制,将更多时间留给地方特别是县级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同时,提高实地调查举证质量,压实省级以下核查和县级调查责任,加强国家级核查和专项督察,严格新增耕地认定,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调查成果质量,为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要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要求,今年将加快推进改革落地落实,把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纳入“大占补”统一管理。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全面建立实施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国家管总量、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占补平衡新机制。一方面,坚持以补定占,以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实行年度“算大账”。另一方面,统筹将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各类非耕地资源作为补充耕地来源,新增加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用于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此外,积极做好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深入纠治问题,顺利衔接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坚决稳住总量,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成为重点之一。这需要我们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探索充分利用荒漠、戈壁等未利用地资源建设大型设施农业基地,强化大中城市现代化都市设施农业建设。结合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论证重点地区批量增加耕地的可行性,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先行试点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实施集中开垦。红线要守得牢,良田要用得好——切实守牢红线,要求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坚定不移持续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力推进最严格制度落地见效。今年将强化“三区三线”管控,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从源头节约开始,切实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一方面,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用地依据,逐步压减城镇开发边界内增量空间使用规模,严控占用耕地的各类情形。另一方面,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控,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推广应用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持续推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鼓励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此外,稳妥推进“山上”换“山下”,将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推动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今年即将出台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将从划定、管控、储备区建设、调整以及补划等环节加强全面规范化管理。为了确保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守得牢”“用得好”,将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功能恢复等新增优质耕地按规定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同时,将零星破碎、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以及不稳定利用的耕地调出永久基本农田,促进集中连片,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依据党政同责考核结果,自然资源部将督促指导各省份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恢复耕地计划,分类稳妥有序开展耕地复耕。其中,既要依法依规又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种植作物生长周期、市场状况等客观实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坚决杜绝脱离实际搞“简单化”“一刀切”。法治自然持续深化,督察执法从严规范——耕地保护“长牙齿”,最严密法治赋能最严格制度。《粮食安全保障法》专设耕地保护章节迈出第一步,随着法治自然建设全面推进,耕地保护立法更值得期待。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立法研究跟进,以法治手段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动解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问题。诸如此类立法,都将成为耕地保护的强大后盾。督察执法跟进,需要提高时效性、精准度和震慑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持续开展对各省级政府督察,将耕地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统筹推进日常督察、例行督察、专项督察业务贯通,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增强衔接,坚持采取公开通报、约谈、督察整改、移交移送等手段落实最严格制度。日常督察突出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例行督察重点核查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三区三线”管控等情况,专项督察做到应急机动,抓住重点快速反应,体现督察威慑力。自然资源执法找准工作定位,不断完善执法查处制度体系。统筹规范卫星遥感监测工作,以季度卫片监测支撑违法违规线索及时发现,以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遥感监测工作支撑国土变更调查和土地卫片执法年终算总账。统筹各类卫片图斑制作、下发、核查举证,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督促指导地方克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等弊端。同时,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压实地方责任,切实督促基层执法严起来,积极协调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推动耕地破坏程度鉴定相关工作,夯实耕地保护基础。今年,督察执法将深化贯通协作工作机制,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局面。特别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和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协作配合,以“零容忍”态度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从“一定还要守住”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从“必须实至名归”到“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党中央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越来越严。对此,我们要时刻心中有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深化改革措施落地,从破题到解题,积小胜为大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筑牢根基。内容来源:自然资源部你可能还喜欢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四:强化要素保障,劲推高质量发展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五: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专项督察发现的弄虚作假和调查不认真把关不严典型问题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一:严守耕地红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月19日 下午 2:28
其他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总规绘蓝图 城市向未来

正阳门下,中轴线旁,坐落着一幢简约的建筑。北京的古都风韵和现代风貌,都在这里一一展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是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的第一站。总书记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深刻阐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牢记总书记嘱托,北京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路上步稳蹄疾,而规划展览馆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十年征程上的奋斗图景。位于前门东大街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将城市规划和百姓连接起来“规划展览馆自2004年开馆运营以来,经历了两个十年。非常幸运的是,在第一个十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迎来了总书记亲临。”在馆工作十余年,回想起2014年的那一天,副馆长胡大欣仍激动不已。总书记考察北京时,在规划展览馆对首都的城市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同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大幕拉开。2017年金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规编制完成后,有一个现场公示,就是在规划展览馆进行的。”胡大欣翻开一本留言册,里面的市民留言多达2000余条。2017年3月29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现场公示的第一天,开馆前,市民在门外排起了长队。城市战略定位、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城市风貌……展陈从六大方面充分解读,十分“解渴”。规划展览馆就像一条纽带,将城市规划和百姓连接起来。30天公示期间,2.5万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打卡”,上至80多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留言中满怀对北京发展的期待和信心。总体规划这张宏伟蓝图,在规划展览馆前后进行了3次展陈,角度不同,聚焦的重点也不同。以2022年9月开幕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展为例,一批相关文字、指标数据、图纸照片首次向社会公开,既亮出了总规落地五年来的成绩单,也面向2025年,全方位展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表。规划引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前一个十年,规划展览馆是展示首都发展建设轨迹的重要窗口;后一个十年,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持续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的展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公示展、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公示展、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成果展等,展现了北京由增量扩张向减量发展转变的决心;——突出城市战略定位,“新中国大工匠智慧”主题展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宣传展、北京—哥本哈根“双城记”展等,彰显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全面提升的过程;——聚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数瞰北京”主题展览等,与丰富的城市共创活动相结合,阐释城市软实力的步步跃升;——锚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区、京津双城记摄影展等,以点带面呈现京畿大地的可喜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不胜枚举。以正在进行的“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为例,通过图文、视频和多样的互动装置,市民可以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带来的高效便捷与创新活力。一字之变凸显理念转变“随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定都北京,这座华美的古城,与共和国一起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规划展览馆二层,在容纳180人的多媒体影厅内,大型弧形屏幕放映着极具震撼力的数字影片《不朽之城》和《古都巨变》,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70多年的建都史浓缩其中。规划展览馆是常为新的,时时展现城市建设的创新风采;又是不忘初心的,年复一年将古都厚重的历史凝练。变与不变之间,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此。“80后”北京青年宋壮壮是规划展览馆的老朋友。开馆那年,还是中学生的他第一次踏入馆内,最吸引他的就是1300多平方米的城市规划沙盘,“四环路以里的都是实体模型,一下就能找到我家胡同。”他也震撼于馆里展出的《北京老城》青铜浮雕,高10米、宽9米的巨幅画面上,1949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尽收眼底,细腻真实。胡大欣说,规划展览馆有几样“镇馆之宝”,《北京老城》青铜浮雕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它的名字叫‘北京旧城’,后来随着新总规的发布,改叫‘北京老城’。当年,这处‘小’改动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及多年的“旧城”被“老城”所替代,一字之变,背后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尊重,是城市规划理念、发展战略和模式上的转变。“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十年前,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的谆谆嘱托重若千钧。十年后,北京老城,依然是规划展览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参观,共同见证这座千年古都焕发新光彩。内容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2月18日 下午 6:49
其他

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专项督察发现的弄虚作假和调查不认真把关不严典型问题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中的耕地数据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为配合做好2023年度考核工作,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对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同步开展专项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责任,严把变更调查质量关。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调查阶段,各督察局抽核图斑167.83万个,实地督察了434个县(市、区),发现问题图斑1.7万个,占抽核图斑总数的1.0%。同时,督察也发现了一些弄虚作假问题和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的情况。为切实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严明纪律,督促各地认真履职尽责,实事求是做好耕地地类变更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自然资源部决定公开通报近期督察发现的7个弄虚作假典型问题和9个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中,耕地面积错误超过1000亩的典型。一、弄虚作假典型问题(7个)1.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覆土,两区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中,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在知晓六合庄村一面积0.7亩的图斑,涉及耕地流出为农村道路后,不顾该图斑为东侧民宿进出必经道路、不具备恢复耕种等实际条件,仍简单化、“一刀切”将其纳入耕地流出整改图斑,并承诺于2023年12月25日前完成整改。在12月21日第一次上报整改但未通过变更调查调整地类的情况下,为赶在整改期限前完成整改并恢复耕地地类,指导民宿业主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弄虚作假,于12月25日上午第二次上报整改并通过变更调查恢复耕地地类。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在知晓本村一面积1.1亩的图斑,涉及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并需要按照拆除恢复耕种条件的标准进行整改的情况下,仍采取在硬化地面上覆土的方式,弄虚作假应付变更调查及土地卫片执法。12月,两区调查单位未发现弄虚作假行为,造成硬化地面表面覆土被认定为耕地。两区规自分局在变更调查工作中:一是部门协同配合有缺失。大兴区规自分局未统筹耕保、执法等部门参与变更调查耕地流出图斑整改核验工作,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整改图斑核验程序,仅由乡镇上报整改、调查单位现场调查为耕地即通过整改;顺义区规自分局执法部门10月31日即发现图斑涉及违法占用耕地,且截至12月15日仍未整改到位,但顺义区变更调查工作方案未将此类问题纳入执法部门应提供数据范围,造成已知违法用地信息未能有效支撑服务变更调查工作。二是全面自查把关不严格。大兴区规自分局对耕地流出整改图斑、顺义区规自分局对市级地类审查已提示耕地存疑的图斑,均未发现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表面覆土图斑被认定为耕地的问题,并纳入2024年1月10日两区“一上”成果。截至2024年1月16日督察实地核查时,大兴区图斑覆土上铺设人工草皮供民宿进出使用,覆土下仍为硬化地面;顺义区图斑现场正在拆除硬化地面,尚未完成硬化地面拆除及清理工作。2.山西省大同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天镇县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大同市检查及山西省核查把关不严,未发现问题。2023年10月29日,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调查作业单位将位于玉泉镇于八里村实地为物流仓储的一图斑,调查为耕地,面积4.15亩。用地主体大同市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知晓违法占用耕地应按照拆除恢复耕种条件的标准进行整改的情况下,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天镇县调查单位未发现用地主体弄虚作假覆土掩盖硬化地面的事实,仅根据地表翻土错误将图斑放入推(堆)土单独图层,按原地类调查为水浇地(未耕种)。天镇县自然资源局部门协同配合有缺失,其执法部门巡查发现该地块存在违法占地硬化行为,但未按要求将违法建设查处整改信息反馈调查部门;全面自查把关不严,未发现作业单位调查结果错误。大同市自然资源部门市级检查及山西省级核查把关不严,未发现该图斑调查错误。截至2024年1月23日,该图斑已完成整改,违法占地的建筑物和硬化地面均已自行拆除恢复耕作条件。3.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政府和嵩溪村组织以临时移种甘蔗定点摆拍方式虚假举证,造成耕地调查不实。2023年12月,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政府和嵩溪村组织调查单位硕威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位于水口镇嵩溪村实地现状种植脐橙等作物的一个应调查为园地的图斑,通过虚假举证将其调查为耕地,涉及面积59.12亩。督察发现,水口镇、嵩溪村有关工作人员商议采取购买甘蔗移植到果园的方式进行调查虚假举证,水口镇包村领导获知后未反对、未报告;后在调查单位现场指导下,将购买的甘蔗分点位移栽至调查地块内,由调查单位进行定点摆拍,造成该地块主要种植甘蔗的假象并进行举证。古田县自然资源部门未组织审核,由调查单位直接操作上报市级核查,市级核查通过后上报省级核查。水口镇政府、嵩溪村在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中组织虚假举证;调查单位违规协助虚假举证;古田县自然资源局将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发包给作业单位只包不管,国土变更调查质量管控机制缺失;宁德市自然资源局审核把关不严,未能及时发现、纠正相关问题。督察指出问题后,古田县委、县政府组织对2名有关县领导开展提醒谈话,县纪委监委对水口镇、嵩溪村和县自然资源部门11名有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并向县自然资源局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4.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弄虚作假将209亩养殖坑塘违规调查为耕地。2023年12月中旬起,无为市泥汊镇保安村等8个村村委会组织人员在抽水后未经复垦的蟹塘内弄虚作假移栽蔬菜,将209亩蟹塘(涉及14个图斑)作为耕地举证,无为市调查单位将养殖坑塘变更为耕地。无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查把关不严,未予纠正,按耕地上报,落实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主体责任不到位。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按省级要求严格复检,即予通过。5.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弄虚作假举证,将1278.10亩灌木林地、乔木林地等其他农用地调查为耕地,县级政府对调查工作组织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县级核查流于形式。绥阳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于2023年12月5日组织国土变更调查的分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究了自然资源部下发的869个疑似耕地流出监测图斑的处置措施,该主要负责人表示,调查中要技术处理流出问题。督察核查中,参会人员解释“技术处理流出问题”是要求作业单位准确分割图斑,尽量多保留现状耕地。但督察核查发现,有46个疑似耕地流出图斑未根据实地现状进行分割,作业单位贵州三深测绘有限公司的外业调查人员填报为“困难图斑、无法到达”,未在图斑范围内提交举证照片或举证照片不能完整反映图斑地类现状,内业调查人员直接判定为“实地地类未变化,与基础库一致”,涉及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地类耕地1278.10亩。其中,有10个图斑在国土调查云的关联照片里有2023年12月7日至12月20日曾经到达图斑内的人工或无人机举证照片,但外业调查人员未将这些举证照片提交,另行在图斑范围外拍摄少量照片提交后备注“困难图斑、无法到达”。2024年1月25日,督察组实地抽核3个图斑,均能到达,现状为灌木或乔木林地。同时,作业单位项目负责人承认曾向绥阳县自然资源局的两位分管负责人报告,拟将部分疑似耕地流出图斑填报为“困难图斑、无法到达”,两位分管负责人未提出异议。作业单位未据实开展调查,存在弄虚作假、规避举证的行为。绥阳县自然资源局作为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主责部门,默许作业单位虚假举证;绥阳县自然资源局将县级核查账号交作业单位代为完成县级调查成果自检,县级核查流于形式;绥阳县政府对变更调查工作组织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督察指出问题后,绥阳县对填报为“困难图斑、无法到达”的图斑开展自查自纠,已在国土调查云中将46个问题图斑的地类修改为灌木或乔木林地等其他农用地。6.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在开展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中,采取养殖水面间插“谷桩”方式举证,调查人员将88.53亩现状不符合水田调查标准的图斑调查为水田,璧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未对举证材料严格审查。2024年1月15日,重庆市璧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大路街道阳河村3个图斑,面积88.53亩,按水田地类上报调查成果。督察发现,现状为坑塘水面,主要漂浮水葫芦(浮水草本植物)等水草。2023年12月22日,调查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和应用遥感中心进行第一次现场拍照举证,将上述3个图斑按水田调查上报,未通过区级自查。12月23日,按照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工作人员、项目业主璧山区顺意水产养殖场、阳河村委及调查单位相关人员的商定意见,项目业主联系购买了一批由干稻草捆绑在竹棍上组成的“谷桩”,并聘请村民在养殖水面间插,人为制造水稻种植痕迹,用于拍照举证。12月30日,调查单位相关人员再次现场拍照举证,在系统中填写“稻虾混养,一年能保证种植一季,水稻已收割”,仍按水田调查上报,通过了区级自查。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在养殖水面上间插“谷桩”举证应对国土变更调查,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工作人员明知图斑举证照片与实际不符,仍按水田调查上报,未认真履行调查职责,均负有直接责任;璧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举证材料审查不严,负有监管责任。7.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政府通过召开会议方式有组织地主导弄虚作假,导致8900亩耕地调查不实,定西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定西市通渭县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耕地保护目标任务,2023年12月14日,通渭县政府组织自然资源、林草及有关乡镇等单位,召开2023年耕地流出变更调查工作推进会,决定对退耕还林范围内已成林的树木修剪枝杈降低树木郁闭度,对林下地表进行翻耕,以达到林粮间作状态,并要求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修剪枝杈的林地图斑按耕地调查,弄虚作假将林地错误调查为耕地,涉及面积8900亩。如定西市通渭县襄南镇袁坪村、榜罗镇李坡村2个图斑,面积合计835.28亩,实地现状为种植槐树的林地。2023年12月15日,调查单位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上述2个图斑按实际地类林地调查。2023年12月26日,调查单位又重新将上述乡镇组织修剪了枝杈的,已成林图斑修改为耕地地类,种植属性由种植粮食作物变更为林粮间作。2024年1月11日、1月24日,甘肃省级审核指出了上述2个图斑调查错误问题,要求据实变更。该县其他乡镇也存在上述类似问题。通渭县政府通过召开会议方式有组织地主导弄虚作假,通渭县自然资源局作为辖区变更调查的责任主体,参与上述弄虚作假行为,违反了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对调查、举证成果的真实性负责的要求。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按照通渭县要求未如实对应变更地类进行变更,违反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定西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二、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典型(9个)1.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将10个图斑共2313亩公路用地错误调查为耕地,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查未发现,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查未发现。2023年11月至12月,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调查作业单位河北恒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违反国土变更调查规定,将已有用地审批备案信息,实地路基已基本形成的在建道路图斑,依然按原地类耕地等进行错误调查,整体放入“推(堆)土区”,共涉及10个图斑,位于肃宁县师素镇中王村、南王村、曲吕一分村、万里镇西芝兰村、窝北镇西辛庄村、紫洋口村、河北留善寺镇南庄、韩村二分村等,总面积2718亩,其中耕地面积2313亩,导致应变更为公路用地的耕地图斑未变更。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按要求落实有效的调查工作与管理业务全链条协同机制,调查实施中未关联图斑涉及曲港高速公路项目的用地审批等管理信息,联合举证核查工作机制落空,未对照国土变更调查规程要求进行实质性审核,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重大调查失误问题失职失察,出现重大错误。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检查把关失职失守,仅委托监理单位工作人员在国土调查云上进行审核,市级审核流于形式,未发现该问题。2.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将4328.50亩的未利用地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相关旗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督察抽查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等四个旗县14个图斑,发现地方将部分被河流洪水冲毁的耕地地块,按照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应调查为河流水面、内陆滩涂等未利用地,错误调查为耕地,涉及面积323.31亩。督察对四个旗县该类别所有问题开展进一步核查,核定问题图斑951个,面积4328.50亩,地方已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全部确认。相关国土变更调查作业实施单位兴安盟佳源盛测绘服务有限公司、兴安盟自然资源调查规划研究中心、辽宁经纬测绘规划建设有限公司、内蒙古中昊自然资源规划测绘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对调查规则把握不准,调查人员虽赴实地进行了调查并拍照举证,但对实地耕作土层已被严重冲毁的图斑,其中部分图斑现状已成为河道水面并已结冰,部分图斑现状已成为滩涂,铺满石头砂砾,耕作层已流失不具备耕种条件,调查人员仍认为明年可以恢复耕种,违反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按原地类耕地进行调查,而未按实地现状调查为河流水面或内陆滩涂,调查实施单位审核不严格,内部核查工作不到位,导致耕地调查不实,存在调查成果质量问题;相关旗县自然资源部门落实本区域国土调查工作主体责任不到位,变更调查工作管理不规范,对调查实施单位报送的调查成果未严格把关,自查不仔细,只将少量被洪水冲毁的耕地图斑如实调查为未利用地,大部分仍按照原地类耕地进行成果上报,未能确保行政区域全部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相关旗县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国土变更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不到位,虽成立了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但未及时有效统筹林草、水利等部门认真研究河道等水域内的耕地损毁问题,日常调度不够有力,对调查成果质量管控不严,未有效压实调查责任。督察发现问题后,相关旗县已对涉及问题图斑进行了整改修正。3.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将6487.79亩园地错误调查为旱地,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丹东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2023年11月,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作业单位辽宁国地测绘有限公司将位于大川头镇长虹村、双山子镇东风村等地212个园地图斑,调查为旱地,在“推(堆)土区”图层表示。经与地方确认,面积6487.79亩,实地为种植多年生人参,处于越冬期,地表覆土覆膜保温。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函》(自然资办函〔2023〕1804号),“对直接利用地表种植药材但种植周期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如种植西洋参、三七等的土地,则按园地进行认定”。丹东市自然资源局对变更调查方案及技术规程中“出土长苗”“推(堆)土”规则把握不准,在技术指导中错误认为没有出土长苗不能认定为园地,按原地类调查,在“推(堆)土”图层表示;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和作业单位把握规则简单机械,未考虑实地种植情况以及越冬人参的生长属性,仅在日常变更中对出土长苗人参按其他园地变更。督察指出问题后,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已督导宽甸满族自治县在数据库中改正问题。4.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将2984.25亩公路用地错误调查为旱地,长春市九台区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2024年1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作业单位燕赵营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按照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有关2022年度单独图层更新要求,将苇子沟街道庆阳村、西地村等地44个公路用地图斑在“推(堆)土区”图层中删除,仍调查为旱地,标注“未耕种”属性,面积2984.25亩,2023年5月获得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实地公路路基已形成,部分路段已硬化。长春市九台区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督察指出问题后,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已督导九台区在数据库中改正问题。5.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政府落实对本行政区域内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要求不到位,该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成果涉及耕地流出图斑调查不实。抽查发现,全区251个现状为建设用地、园地、林地等非耕地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地类,面积2473.36亩。其中,应调查为建设用地的图斑139个,面积1151.27亩,如将位于东林镇保丰村已批准用于农村安置房项目的一集体建设用地地块错误调查为水田,面积25.53亩;应调查为园地、林地等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图斑112个,面积1322.09亩,如将位于埭溪镇小羊山村实地为果园的一地块错误调查为水田,面积79.39亩。督察期间,吴兴区政府未能提供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部署、推动、检查等有关会议纪要、会议记录及其他政府工作信息。吴兴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调查作业单位提交的调查成果自查不严,未发现上述问题直接将调查成果上报。湖州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预检工作审核把关不严,未发现上述问题。6.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将实地为林地的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涉及224个图斑,面积2775.28亩,地市级核查仅少量发现。巴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2023年12月开展调查时未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将部分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地类为耕地、未实施整改恢复、实地为灌木或乔木林地的图斑调查为耕地,作业单位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按耕地地类予以建库并上报。国土变更调查专项督察启动后,巴东县于2024年1月10日起严格了调查要求,加强了对此类图斑的自检,但自检工作不到位,未进行全面纠正。抽查发现此类问题涉及224个图斑,面积2775.28亩。恩施州核查仅发现其中23个问题图斑。目前巴东县已对其中7个图斑予以整改纠正,按林地调查上报,涉及面积168.71亩。7.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将1751.65亩林地错误调查为旱地,地市级核查未发现。2023年12月,石首市南口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武汉天地星图科技有限公司对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掌握不准确,在外业和内业调查时,未按要求计算郁闭度,以“杨树行间距达到8米,符合耕地认定标准”为由,将位于南口镇永福村,实地为林粮间作、郁闭度大于0.2的林地调查为旱地,面积1751.65亩。2022年度国土调查数据库地类为内陆滩涂1705.73亩、河流水面45.17亩,全部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经查,该图斑系石首市洲滩管护中心自2019年起租赁给个人种植,实地核查时杨树已成林,间种小麦,郁闭度大于0.2。荆州市核查未发现该问题。目前石首市已对该图斑予以整改纠正,按林地调查上报。8.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国土变更调查主体责任不到位,调查单位违反调查工作要求和技术规程,导致3343.90亩耕地调查不实,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安康市汉滨区调查单位西安建材测绘院地理信息分院、安康市自然资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制作更新数据时违反调查工作要求,未重新举证,将113个举证平台已认定为建设用地、园地、林地等图斑(面积656.57亩)地类擅自修改为耕地;违反调查技术规程,未全面套合用地管理、督察执法等相关数据,图斑应分割未分割,将235个实地已变化为建设用地、林地、农村道路等图斑(面积2252.03亩)错误调查为耕地,将61个现状仍为园地、林地等图斑(面积435.30亩)错误调查为流入耕地。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高新分局和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自然资源局履行变更调查主体责任不到位,将调查工作交由调查单位自行组织开展,未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管,未按要求开展自查。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9.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将149个图斑、1464.11亩已建成的公路用地,未更新“推(堆)土区”图层,错误保持原耕地地类,彭阳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固原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2023年11月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调查单位宁夏众智勘测规划有限公司违反变更调查技术规程,未对往年“推(堆)土区”图层耕地进行及时更新,将位于彭阳县白阳镇庞阳洼村等4个乡镇11个村,实地已铺设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已建成的高速收费站及公路匝道等银昆高速彭阳段建设用地,仍保留在“推(堆)土”图层,并保持原耕地地类,涉及149个图斑,耕地面积1464.11亩。调查单位违反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关于“现有‘推(堆)土区’图层和‘拆除未尽区’图层范围内,实地发生变化且能够明确用途的,按照相应的现状地类变更,并同步在相应单独图层内删除”的要求,只对部下发遥感监测图斑所涉及的“推(堆)土区”图层进行了响应,对“推(堆)土区”图层的其他已发生变化的图斑没有进行跟踪并据实变更。彭阳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固原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以上通报的典型问题,反映出个别变更调查作业单位未严格按照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和核查工作;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系统性违反变更规则,弄虚作假规避监管、虚增耕地;个别省级、市级调查管理部门责任不落实、审核把关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对发现问题,突击整改,搞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弄虚作假问题性质恶劣,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严重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必须坚决杜绝,要采取重点督办、移交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等措施严肃处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各地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问题,及时发现并组织整改,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在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报部后持续开展督察,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严重调查不实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耕地保护考核工作。内容来源:自然资源部你可能还喜欢果石会
2月18日 上午 11:30
其他

守护温暖过冬,共筑诗画乡村——全市首个装配式农宅整村灾后异地重建项目在门头沟区沿河口村落成

久久为“工”——以首善标准营造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一:严守耕地红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1月26日 下午 12:01
其他

朝阳而治·向阳而生 | 朝阳区责任规划师“葵花籽”2023精彩答卷

朝阳区责任规划师推动太阳宫乡微空间“全民共建”焕发新活力朝阳而治·葵花籽儿丨朝阳区5个小微空间全面竣工,授牌活动举行朝阳而治·葵花籽儿
1月22日 下午 5:01
其他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导读1月18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开展专题学习,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的形式,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书院院长严金明,围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资源管理战略思考作专题辅导。委领导班子成员,全委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学员参加学习。严金明教授以中国为关照、以时代为关照,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维度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深刻解析了打造人地协调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加强土地精准调控、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十大认知。大家一致认为,严金明教授的授课以宏观的战略思维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职能的转变需求,让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事务性”的基础上增强了“理论感”,为我们下一步在工作中总结推广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北京经验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学习会后,严金明教授带领团队与我委学习实践班、开发利用处党支部、利用中心党总支开展了“共学新思想·共担新使命”专题座谈。座谈会上,我委介绍了学习实践基地建设情况及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发挥党建引领的创新做法;并就如何强化土地要素的保障支撑作用开展交流研讨,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严金明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情况,分享了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并表示欢迎更多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青年干部走进人大校园,共学共建,深化交流。本内容由机关党委(党建工作处)、开发利用处提供你可能还喜欢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召开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五: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政策解读
1月19日 下午 7:00
其他

“营”在北京 久久为“工”——以首善标准营造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用地功能混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京津冀+晋蒙”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1月19日 下午 3:08
其他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召开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导读近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召开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全面考核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深入查摆短板弱项,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听取了市规划院党委等6个单位党组织书记述职并点评;刘玉民、王和友、肖平分别听取首规委办秘书处党支部、总体规划处党支部等21个单位党组织书记现场述职并点评。另有22名党组织书记书面述职,各级党委(总支)也按要求开展对下级党组织书记的述职评议工作。张维同志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首都规划建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进的一年。全委上下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强基固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新成效,首都规划建设呈现新气象,基层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新提升。张维同志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表“2.26”重要讲话、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0周年,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对于推动首都规划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一是突出政治建设,持续打造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机关。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都规划建设学习实践班,开展好“共学新思想·共担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将“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到基层、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二是突出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城市战略定位,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首都城市安全韧性,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三是突出主体责任,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扛起管党治党这个最根本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推进管党治党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本内容由机关党委(党建工作处)提供你可能还喜欢2023年“名城保护·大家谈”
1月18日 下午 6:45
其他

《北京市2024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印发

《北京市2024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2024年供地计划”)于日前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实施。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巩固强化供地计划在稳定增强社会预期、保持总规实施的战略定力,统筹当期建设和长远发展,持续优化城市整体功能,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遵循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遵从总规目标方向,2024年供地计划保持供应总量、生产生活结构基本稳定,重点在优空间、调结构、提质量上积极进取。持续引导资源向副中心多点地区、重点功能区及周边集聚,持续保障高精尖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与民生用地需求,持续强化首都安全韧性,切实保障“三大工程”与灾后重建用地需求,更加注重住房供给质量,匹配市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供应安排坚持总体规划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系统把握要素空间配置关系,持续推进“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建设,实现城市整体功能优化。2024年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40-3660公顷,较2023年增加30公顷。住宅用地安排1060公顷。其中,安排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不低于300公顷,圈层供应比例为3:6:1;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460公顷,与2023年持平。产业用地安排510-530公顷,结合各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内部结构。公服用地安排650公顷,与2023年持平。特交水用地安排470-870公顷,包括对外交通及设施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空间引导方面,全市建设用地圈层供地比为25:60:15,70%产业用地供应指标向副中心多点地区倾斜。坚持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重点由总量管控向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转变,各区年度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工作相挂钩,结合分区规划减量腾退空间,实施精准减量。2024年全市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任务660公顷,二绿地区减量腾退任务350公顷。三、土地供应导向一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力保障用地需求。安排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公顷,较2023年提高20公顷。统筹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安排乡村产业用地50-70公顷,较2023年提升10-30公顷。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用地供应继续向工业研发仓储用地倾斜,重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展,安排产业用地510-530公顷,较2023年提高10公顷。三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4年安排商品住宅用地供应300公顷,与2023年持平。加强生活与生产功能的协同协调,引导城市功能、人口向轨道站点周边聚集,各圈层商品住宅供应按照3:6:1的结构安排布局。按照“前紧后精”的原则,引导不低于65%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优先向现状和近期建设的轨道站点周边以及重点功能区周边布局,安排保障性住房460公顷、较2023年持平,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配售型、配租型等保障性住房供应。四是突出规划引领减量提质发展。在巩固已有的减量成果基础上,中心城区优先考虑五环内减量腾退,提升环境质量和空间品质;中心城区外聚焦生态保护红线、河道管理范围、战略性绿色空间(“两隔”和“九楔”)等重点生态空间内减量腾退,不断提高生态空间规模和品质。
1月17日 下午 7:07
其他

祝贺!他们获得“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月15日上午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对146个先进集体和147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以下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名单↓↓↓更多现场图片请关注i自然App↓↓↓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双先”评选表彰内容来源:i自然全媒体你可能还喜欢一图读懂|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节点,北京丰台区丰台站地区街区控规批复一图读懂
1月15日 下午 8:27
其他

一图读懂 | 控规实施看大兴,探索多情景控规实施路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2022年度)一图读懂|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1月12日 下午 6:02
其他

年度回顾 | 我们的2023

2023年,“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小编和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起经历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非凡历程,共同见证了北京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的拼搏奋进。这一年,我们和大家365天常相见,共发布了679篇推文,阅读总量达到137.2万,收获了2345个点赞和近千次“在看”,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了读者朋友们的认可和鼓励。2024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小编将更加努力,把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意见建议带给规划建设者们,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美丽。让我们回顾过去一年“北京规划自然资源”最受读者关注的话题,一起分享首都规划建设的政策创新、实践成果。话题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怎样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答卷?小编和大家一起说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实践成果。推荐链接(点击图片查看):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感悟思想伟力
1月12日 下午 5:04
其他

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四:强化要素保障,劲推高质量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劲推高质量发展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发展的篇章不断更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既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因素,也承受内部“三重压力”加大的困难,既有风高浪急,也有暗流汹涌。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为促进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不断提供要素支撑保障,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通过结构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新思路和新举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要素保障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到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从“双超”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到广东汕头广澳港,从杭州“数字国土空间”到“实景三维·琼中”……这一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大江南北、内陆边疆的发展与民生,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质量变革突出“稳”发展,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乘风破浪的画卷。2023年初,面对世界经济减速下行、通胀仍处高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中央审时度势,直面问题,危中求机,困中破局。心怀“国之大者”,服务中心大局。自然资源部提前介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事关地方发展的特殊需求,既“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深入分析如何精准、高效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也“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设计工作抓手和政策工具,着眼解决结构性问题,提高要素保障能力。2023年初,自然资源部系统开展了两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大讨论。部机关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从完善政策举措、改革审批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保障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自我革命,部系统87个单位和个人共反馈意见建议649条,为有效解决地方用地用海堵点难点、推动重大项目开工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主题教育中,部党组成员和两总师确定了24项课题调研任务,机关各司局和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开展了115项调研课题。大家深入城镇、乡村、矿山、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了解需求,寻计问策,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对策措施,提出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促进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应对日益加剧的风险挑战,改革举措更需战略引领定向掌舵。在大讨论、大调研成果基础上,自然资源部整合过去发布的相关政策,形成了《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共5个方面27条,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查报批、节约集约与资产供应、加快“未批已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优化项目用海用岛审批程序、承诺事项监管等内容,对地方关注的用地用海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给予了回应。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是拼经济的主要抓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直接关系项目建设速度、工程建设进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按照改革后的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自然资源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保重点。及时对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用地,由国家依据清单配置计划,保障更加精准有效,促进有效投资落地。促转型。强化增量配置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计划指标直接与处置存量土地挂钩,对未纳入重点保障的项目用地,盘活越多,可使用指标越多,促进地方持续下大力气盘活存量。调结构。根据近三年各省份通过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核算的计划指标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核算,向各省共下达了129万亩基础指标,增强省级统筹能力。明导向。突出耕地保护的鲜明导向,对超额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计划指标奖励,奖励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共计5.6万亩计划指标。保民生。为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安排每个脱贫县计划指标600亩,戴帽专项下达。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专项用于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回望2023年,前三季度土地利用计划使用情况总体平稳,截至12月中旬,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重大项目用地预审252个,拟用地总面积68577.54公顷。对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加快用地审查,有力推动能源、交通、水利、军事等重大项目依法依规及时落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批准重大项目先行用地,支持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回望2023年,截至11月30日,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项目1826个、272.19万亩,其中,自然资源部报国务院批准用海用岛项目28个、8.57万亩,有力保障了油气、核电、液化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用海用岛需求。截至12月上旬,全国各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办理完成涉林重大交通、能源、水利项目915项,共使用林地20031公顷。保障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山西段,吉林省长春经济圈环线农安至九台段、双阳至伊通段工程,平陆运河工程(钦州段、南宁段)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一个个关键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空间。自然资源部还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铁矿资源保障工作,指导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钢铁(铁矿石)企业,对国内重点铁矿建设项目涉及的用矿、用地事项核实情况,依法依规推进相关工作。林草主管部门针对项目难点堵点,赴辽宁开展鞍钢集团铁矿山改建项目用地调研,现场指导项目组卷,高效协同助推项目落地。国内最大的单体地下铁矿山鞍钢矿业西鞍山铁矿,国内首个超大规模开采(超1000万吨规模)、超深井(超1200米深井)的“双超”矿山中国五矿陈台沟铁矿等重点项目,已完成采矿权登记并正式开工建设,一个个重大项目见证了发展成就,也守护着民生福祉。效率变革力争“快”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马平川,爬坡过坎时,关键是提振信心。用地用海用矿用林审批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经营主体的信心,不能慢,更不能等。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加足马力、迎难而上、精准施策,辩证把握审批和服务两者关系,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通过自身革命,进一步优化审查程序,简化审查内容,缩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避免“钱等项目”,保障重大项目依法依规快速落地。规范规划许可内容。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从夯实规划基础、精简审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4个方面提出9条具体措施,促进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的规范化、便利化。缩小用地预审范围。自然资源部明确5种情形不需申请办理用地预审,直接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缩短了项目的办理时间。“太及时了,按新政策从受理到审批仅用1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证书核发工作,较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了95%的审批时间,真没想到这么快,对于未来前景我们信心很足。”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企业主对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以快制快、以变应变、以新适新的办事高效能,赞不绝口。简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查。自然资源部明确对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涉及规划土地用途调整的情形简化审查内容,提高审查效率。在江苏,国家、省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按新政策报自然资源部后仅用7天就取得用地预审批复,极大提高了重大项目用地预审审批速度,高效支持项目落地建设,在更短时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靠前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用岛。自然资源部明确对暂不具备受理条件的项目,开展用海用岛前期论证指导,做好论证材料专家预评审。在广东,自然资源部门对汕头广澳港等涉及新增围填海的国家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推进项目审查进度,直面矛盾困难,拿出硬招实招破解难题。指导地方用足用好政策。自然资源部印发了《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政策问答》,同时,组织召开全国要素保障政策视频培训,全国参训人数达3.5万人。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为跟踪政策落实情况,自然资源部还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以及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等不同项目类型开展了2轮要素保障政策实地调研,召开不同范围座谈会40余次,走访各类建设项目现场60余个,累计参与百余人次,收集地方反馈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484条,并不断拓宽意见收集渠道,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积极回应基层诉求,快速解决实际困难。主题教育期间,针对基层反映的水利工程中河流水面淹没区用地审批规则不明确问题,自然资源部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集中研究、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设立政策“路标”,将基层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印发《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河流)水面淹没区用地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水利工程中淹没区形成的河流水面管理方式,以最快速度解决基层实际困难。通过新的政策供给,实事求是依法填补政策空当,为水利水电工程开工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为切实做好涉林草、自然保护地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领域审核审批服务保障工作,国家林草局成立稳增长涉林草要素保障专班。同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国家级权限林地许可事项的全面委托,减少工作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林地定额管理方式,一次性下达全国各省“十四五”期间林地定额,并扩大提前使用下年度定额的比例,增强林草要素保障能力。在四川,林草“并联审批”,审批用时平均提速60%以上;在湖南,简化审批流程,75%左右的林地项目在省政务服务大厅林业窗口直接完成终审;在云南,150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149个“重中之重”项目涉林草工作台账清单逐条落实……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要素保障的力度与速度。自然资源要素流动的高效、为经营主体办事的高效、解决企业急难的高效、推动政策落实的高效……百舸争流、万象更新中,自然资源部门审批效率不断提升,跑出新时代加速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动力变革强化“新”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一个由数字经济主导的时代正在来临。万物生数,数生万物。数字经济时代,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数据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新型生产要素,测绘地理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与新型生产要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立以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中国、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为构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思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应用需求,打造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测绘发展模式,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公众版测绘成果开发应用等,推动基础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跃升,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已经设立11个国家级试点,包括北京、山东、广西、宁夏4个省级试点,上海张江、武汉、西安、贵阳、徐州、嘉兴(含嘉善县)、株洲7个城市试点。此外,江苏、安徽、湖南、广东等地也自行开展了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试点,取得了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突破。这一年,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建立了数据汇聚、整合、发布全流程在线协同更新技术体系,更新发布矢量数据1231万条、2米分辨率影像数据794万平方千米、亚米级分辨率影像数据655万平方千米;统建共用云计算基础设施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缓解了运行支撑不足问题。持续做好天地图日常运行维护,累计注册用户95万个,授权应用85万个,瓦片地图服务接口日均访问量达到10亿次。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加工和编制试点,基础矢量数据、基础影像数据两个方向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编制形成了最新版1∶25万公众版测绘成果,目前已向用户提供使用。自然资源部科学统筹地理信息安全和应用,充分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深入推进地理信息与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新业态等融合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印发《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安全应用基本要求》,全面开放国内普通道路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应用,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面向自动驾驶和三维数据的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新技术研发和认定,着力解决涉密地理信息共享应用的难点和堵点。着力推动地理信息安全与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推进地理信息安全与应用一体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服务。这一年,自然资源部门从政策引路、试点探索、地图审核、技术创新、标准带动等多方面支持业界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开发新型地图产品,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地图、导航定位等地理信息与新产业融合,助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各类型位置服务次数均大幅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不断升级,高级辅助驾驶地图从试点试验实现量产上线,三维模型地图应用逐步推开,数字地图日用而不觉地融入百姓快递购物、外卖送餐、旅游出行等日常生活。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从数据的可视化、空间关联化发力,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时空信息,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关联互通,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体清晰、与现实世界互联互通的三维世界。截至2023年12月,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覆盖全国陆地国土的10米格网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全面建成,完成东部和西部重点区域约600万平方千米优于5米格网地形三维模型建设;建成13期覆盖全国陆地国土2米分辨率、3期覆盖重点区域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数据,实现影像成果由不定期获取向按季度采集跨越;完成黄河流域约40万平方千米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建设。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约26个省(区、市)共264个城市,开展约5.52万平方千米城市三维模型建设,在地方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坚持“边建边用”原则,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灾害防治、智慧安防与调度、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22大类、近百种应用场景,更好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赋能政府管理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在杭州,依托实景三维打造“数字国土空间”实现了城市精细治理,实现人、地、楼、房、企等基础信息关联,支撑城市空间三维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监管精准化。在海南,通过打造实景三维·琼中,集成国土空间规划、征地、基础地理数据、灾害应急等40余项数据,有力支撑琼中县产业项目落地、乡村规划编制等,助力乡村振兴。在湖南,基于实景三维,复刻现实世界中张家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精华,实现足不出户在线实景浏览,为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会提供全方位、多时态、可视化服务。在陕西,以实景三维数据为支撑,对秦岭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从老基建到新基建、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治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在提升数据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为政府决策和各行各业发展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测绘地理信息……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在“进”“退”之间,蓄势构建着一个个经济晋档升级的新支点,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力赋能。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2023年12月11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方向,明确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抵达亦是出发。新的一年,自然资源部门将接续奋斗,继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与配置,服务经济回升向好,助力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内容来源:自然资源部你可能还喜欢“轨网连城,少年营城”
1月9日 下午 5:01
其他

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五: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冲锋号已然吹响。这一年,我们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为大自然留绿留白;这一年,我们强化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将最严格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落到实处,让人们在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依然可以望山见水;这一年,我们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这一年,我们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推动绿色发展中不断兑现“双碳”承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打开“格局”绘好底盘,守好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谋划什么样的空间蓝图?设计怎样的开发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以历史耐心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自然资源部门坚持划牢、守牢、筑牢这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一划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巩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空间基础。——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引领和底线约束作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两平衡一冻结”制度,促进优质耕地“南增北稳”,推动耕地“山上”换“山下”,使农业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从源头上严控建设占用耕地。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明确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控约束,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规定。——继续实施计划指标配置与处置存量土地挂钩。按照改革后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机制,倒逼地方加大存量土地处置力度。二划生态保护红线,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我国将生态功能极重要以及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过半为自然保护地,进一步筑牢了“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高水平保护支撑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推动《国家公园法(草案)》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计划,印发实施第一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稳妥推进新的国家公园创建设立。——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规则。严格管控人为活动,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以外区域允许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占用审批,实施差别化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政策。三划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全国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主体功能区战略逐级有效传导。细化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战略部署,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确定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名录,因地制宜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为重点,编制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调整的制度设计逐步完善。逐步完善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手段,将政策与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相结合。随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审议通过,现如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在全国各级规划中逐级落地。在2023年国务院批复并挂网公示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无一例外成为关键句式。各地自然资源部门不断引导强化底线约束,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底线,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看浙江——建立传导有序的全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体系,形成乡镇(街道)主体功能与县域主体功能互为套嵌、相互融合的空间功能布局。赞湖南——在全国首发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恢复耕地空间实行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赏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当地持续厚植绿色底蕴,打造绿色产业,释放生态价值,积极探索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提高“效率”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怎样破解资源瓶颈约束?如何全面提升利用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必须抓住资源利用源头,各类资源都要统筹好开发与保护、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全面提升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自然资源作为发展之基,其使命不言而喻,其作用首当其冲,其引领事半功倍。——“减”与“增”。“减”,盘活低效用地持续创新。围绕盘活利用存量用地,聚焦低效用地再开发,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4个方面支持各地探索创新。针对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研究提出规划和用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时适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老城更新引领绿色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通过工厂搬迁、减排等一系列再开发措施引入新能源产业,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在北京,由商品批发市场更新而来的西城新华1949产业园二期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实施中,这是北京首批支持的腾退低效产业空间改造项目。“增”,发挥存量与增量的联动效应,以必要的增量激活撬动存量,以存量挖潜换取增量发展空间。按年度向各省份下达存量土地处置任务,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完成处置的面积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地方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地方普遍认同并积极响应,走出一条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减少耕地占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数据统计,2023年前9个月,全国共处置盘活存量土地共计614万亩。——“管”与“控”。“管”,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握节奏。《关于2023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通知》《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关于发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相继印发,重大项目保障更加精准,地方用地发展空间不断释放。自然资源部在充分指导地方执行标准,规范开展节地评价的同时加大政策供给,允许重大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改路改沟改渠和安置用地同步报批,支持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基础设施工程采用立体复合、多线共廊等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加紧建立完善海域海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管理体系,出台《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配套印发《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宗海范围界定指南(试行)》,规范立体分层设权项目宗海范围界定及宗海图编绘,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控”,新增围填海项目严格审核控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审核新增围填海造地项目,并强化用岛项目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对“向海索地”说不。2023年,自然资源部持续严格管控围填海,截至当年10月底,全国发现并制止涉嫌违法填海17处,约12.44公顷,均已移交有关执法机关依法查处。——“推”与“拓”。“推”,推广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2022年,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评选更新工作,遴选产生了317项先进适用技术,并形成目录。在此基础上,2023年,各级各行业各单位瞄准产学研用协同推广,打造出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生产一体化新格局,助推了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矿业发展动力加速转换。“拓”,探索加快历史遗留围填海处置路径。完成浙江、上海、河北、海南、江苏等5省市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集中备案,督促指导地方盘活利用“未批已填”类历史遗留围填海。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共落地项目153个,确权面积2241公顷,涉及投资1012亿元。试点瞄靶心。2023年7月,经自然资源部批复,福建泉州成为全国首个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当地已盘活利用历史遗留围填海3000多亩,拉动投资135亿元,招商入驻企业12家,年增加产值约4.6亿元。——“试”与“示”。“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明显。印发《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指导各地重新梳理、保留并推进356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各地实情与需求,新批复浙江宁波、广州从化、广西崇爱高速公路沿线、福建泉州及浙江省跨乡镇等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试点,助力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与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浙江宁波以“空间规划定格局,全域整治优布局”为理念,统筹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现新增耕地333.76公顷,以存量空间建设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腾挪聚集区外用地入园促进工业发展更加高效,镇海区打造1.23万亩农文旅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上海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实际需求,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探索超大城市乡村空间治理新路径,黄桥村整治聚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挂牌出让,创设漕河泾黄桥科技园,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与产业发展共赢共享。“示”,示范县(市)创建认定稳步推进。2023年1月,自然资源部发文认定258个县(市)为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关键少数”发挥了示范引领的带头作用。以“工业立市”的湖北石首推进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存量盘活,加快推进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绿色转型,促进“一江两岸”高质量发展。山东微山探索出“政府—矿山—专家”协同节约集约利用的“微山模式”,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描画“山水”保修并重,筑牢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如何深刻理解党中央战略部署?怎样着力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资源部门责任在肩、当仁不让。第一个关键词:“生机”。——这些公园与众不同。从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滨,从竹林幽幽到白山黑水,我国首批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里生机盎然。近年来,我国正在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第一批已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对9000多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加快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2023年,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积极推动国家公园法等法律法规制度出台,有效保护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连通性显著增强、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整体生态功能持续提升。——这类保护立足多样。2023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调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印发《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认定暂行办法》,发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深入推进重点物种保护、规范野生动植物行业监督管理、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74%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65%的高等植物群落、90%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了有效保护,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这一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以期实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全覆盖。“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在山南海北处处可见。北京基本形成了布局科学的自然保护地,全市90%以上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云南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从2007年的13.1%提升到现在的约81%,植物物种从232种增加至303种。——这场绿化覆盖神州。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国家林草局实施96个“双重”项目和25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完成乡村“四旁”植树3亿株,发布实施2023版《造林技术规程》《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组织开展退化林本底评估上图,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面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谋划布局重点项目68个。截至目前,“三北”工程攻坚战已开工项目22个,完成造林种草600多万亩。第二个关键词:“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先是完善制度机制。《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存量采矿用地复垦修复验收的通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管工作指南(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先后出台,自然资源部着力完善生态修复管理制度的脚步不断加快。此外,自然资源部指导贵州、内蒙古、宁夏、广西等23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或实施细则,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在广西,各类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达237.64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入140.93亿元,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日趋活跃。再是规范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指南》《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评估指南》等国家标准立项。研究制定《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导则》等行业标准,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规范》《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适应性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编制。推动出台《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等国家标准,编制印发《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后是提供相关支撑。印发《中国陆域生态基础分区(试行)》《中国近岸海域生态四级分区(试行)》,标志着我国全面完成陆海生态分区,为探索开展生态监测评价预警和分区分类科学修复提供了支撑。第三个关键词:“标杆”。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做大做强做靓的“中国山水工程”品牌,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信息,我国在27个省份实施的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即山水工程)“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2023年10月,自然资源部会同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召开山水工程推进会,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2023年12月4日,在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部组建以来首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和37个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梳理了典型技术模式、科学举措和各地经验做法。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50多个,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8000万亩。在福建厦门,经过长期系统治理的筼筜湖成为国内少见的中心城区红树林生态湿地景观带,昔日人们谈“湖”色变的黑臭死水,已蝶变为人见人爱的城市“绿肺”。看安徽巢湖,该流域山水工程探索湖泊型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模式,近自然、低成本、高效、环保的生态渗滤岛技术成为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典型代表。观山城重庆,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山水工程实施中,渝北区全面关闭铜锣山矿区采石矿,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广阳岛踩下大开发“急刹车”,综合实施“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策略。进山东老区,沂蒙山山水工程东汶河流域实施“荒山造林、矿山修复、水土保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整体修复涵养水土。此外,自然资源部指导各省份实施省级山水工程,目前江苏、浙江、河北、广西、重庆、四川等已有项目落地。与此同时,矿山、海洋生态修复这两张“特色名片”也在不断擦亮。以“中国山水工程”为引领,自然资源部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即示范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山——持续指导各地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修复治理面积超30万公顷。同时,推进“十四五”第一批11个示范工程实施,商财政部完成第二批示范工程竞争性遴选,将位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的18个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下海——扎实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目前,已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60万亩;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2023年9月25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联合发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中英文版),为全球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减轻灾害风险(eco—DRR)提供了中国方案。此外,2023年,自然资源部会同财政部新实施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已下达中央财政资金49亿元,计划整治修复海岸线125公里、滨海湿地19.8万亩。推进“双碳”降碳增汇,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怎样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碳排放的源头是资源利用,减碳、除碳靠的也是资源;碳汇能力提升,更离不开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好转。“三调”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2.6亿亩,这为持续提升陆海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土空间不断提供有效支撑。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会同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5.6亿千瓦,大型光伏基地和分布式屋顶光伏规模齐头并进,光伏治沙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光伏赋能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场景。同时,不断推动潮流能、潮汐能等海洋能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集群;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水淡化、制氢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正从试验探索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新领域碳汇潜力不断开拓。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专项行动,注重修复增汇协同。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生态碳汇行动正式开始,多部门联手聚焦巩固和提升这两个关键,采取有力措施持续不断提升国家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完善监测核算体系。申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要求》等国家标准,参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及相关履约报告编制。开展海洋碳汇顶层设计,编制海洋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计划。构建完善海洋碳汇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印发蓝碳生态系统调查监测系列技术规程、海洋碳汇项目开发技术指南,研究编制海洋增汇适宜区识别技术方法。完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积极推动林草碳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展林草碳汇行动,加快建立林草碳汇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掌握生态系统本底。聚焦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典型区域,开展碳储量调查和碳汇监测试点工作,逐步掌握全国蓝碳生态系统本底情况。调查掌握漓江流域岩溶碳汇、蒙新高原湖泊湿地碳汇等地质碳汇本底,动态更新我国陆域主要沉积盆地碳封存资源潜力。聚焦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等高碳排放区规模化碳封存需求,在鄂尔多斯—榆林、黄河三角洲地区调查圈定多处碳封存适宜靶区。——产业化应用不断加速前进。有序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国家林草局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建设国家储备林,着力提高占比达65%的中幼林碳汇能力。落实“以竹代塑”倡议,促进间接减排。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启动开展陕西榆林百万吨级咸水层封存重大示范勘探选址,推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产业化应用;研发“碳封存选址与地下空间利用综合服务系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协同优化数值模拟软件”。各地也初步探索形成了基于自然的固碳增汇技术方案。青海“三江源”地区和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发掘人工草地固碳增汇潜力,集成人工草地固碳增汇技术,可使20年左右的人工草地相对黑土滩增加碳汇10%~20%。洞庭湖湿地开展自然淡水湿地固碳增汇方法研究,通过植被恢复育种、微生物固碳、人工湿地营造,提高湿地固碳效率20%。行走万水千山,共绘美丽中国。“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唯有笃定信心,唯有一往无前!内容来源:自然资源部你可能还喜欢“轨网连城,少年营城”
1月9日 下午 5:01
其他

创新服务理念,奋力跑好“竞速赛”——大兴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企业发展助力续航

用地功能混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繁星TALK(第二期)·更新进行时——我在街道做责师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1月8日 下午 6:02
其他

2023自然资源工作答卷之一:严守耕地红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严守耕地红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岁末年初,捷报频传。13908亿斤!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30%以上!202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经济恢复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喜讯!2023上半年全国地类变化监测结果显示,耕地总量有望连续第三年保持净增加态势。“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三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耕地连年净增加,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浙江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全域土地整治后的良田
1月3日 下午 5:03
其他

一图读懂|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节点,北京丰台区丰台站地区街区控规批复

本内容由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丰台分局、市规划院提供你可能还喜欢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一图读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非建设空间规划及镇村实施指引(2021年—2035年)草案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专家座谈会召开,共议新时代首都规划建设和名城保护发展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1月2日 下午 5:41
其他

政策解读 | 用地功能混合,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印发《北京市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一图读懂 | 北京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意见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轨网连城,少年营城” 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儿童科普交流活动在市规划展览馆举办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一图读懂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2022年度)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2年度)》发布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果石会 | 跨界共语 老旧新生——责任规划师助力石景山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一图读懂|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

本内容由乡村规划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密云分局、北京汉通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你可能还喜欢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一图读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非建设空间规划及镇村实施指引(2021年—2035年)草案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专家座谈会召开,共议新时代首都规划建设和名城保护发展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京津冀+晋蒙”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科长大讲堂”开课啦!

党组书记、局长马红杰讲话并宣布“科长大讲堂”系列培训活动正式启动分局副局长孙雷雷主持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科长郑璐授课本次培训由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科长郑璐主讲,以《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搭建企业“直通车”,畅通服务“快车道”——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工程建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企业座谈会

、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你可能还喜欢轨道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数”为先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礼赞十年登记路,同心共担新使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举办“最美不动产登记人”讲述活动

贴心服务当标兵》内容来源:北京市不动产登记你可能还喜欢轨道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数”为先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

本内容由乡村规划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你可能还喜欢轨道与城市功能的高度融合——打造站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激发学术热情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小空间 大幸福”——三里屯存量机遇地块更新利用实践

筑丰范——丰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纪实(一)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繁星TALK(第二期)·更新进行时——我在街道做责师

2023年,为持续深化责师工作,提升责师团队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更好服务属地城乡规划项目建设,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定期组织责师沙龙,建立学习培训制度。近日,“繁星talk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一图读懂|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非建设空间规划及镇村实施指引(2021年—2035年)草案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草案公示具体内容。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提供你可能还喜欢深化主题教育,推进“三大三强”,创新“新芽”内涵——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促进乡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张维结合全委违纪违法案例剖析突出问题,就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五方面要求第十个国家宪法日|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举办法治进乡村、进展馆、进机关活动“共学新思想·共担新使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赴房山区开展主题党日和共建活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一图读懂|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

本内容由乡村规划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你可能还喜欢深化主题教育,推进“三大三强”,创新“新芽”内涵——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促进乡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张维结合全委违纪违法案例剖析突出问题,就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五方面要求第十个国家宪法日|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举办法治进乡村、进展馆、进机关活动“共学新思想·共担新使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赴房山区开展主题党日和共建活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北京号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202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