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 |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导 读
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控规”)的批复,是未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总纲领、总指南;城市副中心控规文本共七章72条,是将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如何建设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使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一个新地标,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本期内容为您详解城市副中心控规第一章: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
1
战略定位
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的重要一翼,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首先要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和中心城区“主”与“副”的关系;和通州区核心与拓展的关系;和东部各区、廊坊北三县地区激活带动、协同发展的关系。此外,还要处理好和雄安新区差异化发展的关系,避免同构化,实现“一核两翼”共同促进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一核两翼”空间格局示意图
01
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就是要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 坚持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
02
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就是要形成功能联动、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 坚持公平共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坚持城乡融合,围绕城市副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整体城乡格局;
✔ 坚持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03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就是要实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携手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 坚持分工协作,激活带动顺义、平谷、大兴(亦庄)等东部各区联动发展,实现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的网络化城镇体系;
✔ 坚持共管共控,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协调机制;
✔ 坚持互惠共赢,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位置与区位分析图
2
规划目标: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作用全面显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实现,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建成北京新的两翼。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成效卓著,奠定新时代精品城市的坚实基础。
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3
空间布局
01
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生态为纲,以“一带、一轴”作为城市基本骨架。
✔ 一带: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
✔ 一轴:依托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
空间结构规划图
人民为本,以生产生活单元为城市本底,集约紧凑组团化发展。
✔ 多组团: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构建集成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服务环,有机串连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示意图
02
塑造端正大气、古今同辉、人文荟萃的总体城市形象
把握主副空间秩序。通州位于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自古为京畿咽喉重镇。塑造集约紧凑、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形成长安街东延长线规整有序、端正大气的畿辅门户形象。
把握古今空间风貌。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围绕燃灯塔强化五河交汇处整体空间景观营造,围绕一带一轴交汇处精心建设市民活力中心,展开一幅熔古铸今的美丽画卷。
把握人文空间魅力。更加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精心打造好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不留历史遗憾,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让运河与六环焕发活力,让街道和公园更具魅力,让人们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建设人民生活满意幸福、人文荟萃的理想之城。
北运河岸线效果图(由北往南看)
4
刚性底线管控
01
规模底线
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约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70万-75万个左右。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左右,职住用地比例在1:2左右。城市副中心内的蓝绿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规划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亿平方米以内。
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处理好效率和宜居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城市密度,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
02
空间底线
科学确定城市空间管控边界及管控分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全域管控和精细管控。
03
战略留白
积极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和空间的包容性。城市副中心预留约9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地区,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约9%。拓展区预留约30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指标,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约16%。
提高混合用地比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多元需要。合理调控供地结构和时序,灵活应对城市发展的动态要求。
5
专家解读
杜立群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打造新时代精品城市。”
小 编
《副中心控规批复》为什么突出强调“以舒适宜居为标准,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
杜立群
合理确定城市密度,注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兼顾效率,让城市充满活力。对照国内外大城市建设经验,城市副中心0.9万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低于国际大都市核心地区,如纽约市人口密度约1.04万人/平方公里、伦敦城及周边地区人口密度约1.15万人/平方公里、东京都心五区人口密度1.21万人/平方公里。
《副中心控规批复》更加突出强调舒适宜居,不仅仅是指人口密度的控制,而是按照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的大疏大密城市空间格局,疏密有致,规划在运河商务区等重点地区高密度建设,其他地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将基准高度控制在36米,塑造舒适有序的整体高度形象,营造具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城市空间推广“小街区、密路网”,新建地区推广街区制,街区尺度控制在150-250米左右,创造更加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小 编
《副中心控规批复》提出“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怎么不一样?最后强调要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精品城市,精品城市怎么理解?
杜立群
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不一样”是指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不能延续老路子,在规划源头上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往发展模式对应的城市建设模式的不一样,城市建设要从追求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化,从注重体量向打造精品转化,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率转化。
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贯穿到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作用,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导向,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打造新时代精品城市。
你可能还喜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的批复
城市副中心 | 打造北京的重要一翼,建设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深度解读 | 10个关键词带您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长按关注北京规划国土,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