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导则(规划管理版)》试行!
导 读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城市副中心控规》)的批复精神,不断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通州区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导则(规划管理版)》,将于2019年12月12日启动试行工作,时间为1年。
1
打破传统思路,155平方公里统一管控
《规划管理版导则》以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和各专项规划为前提,以实现“副中心质量”为目标,是城市副中心“街区控规+深化方案+设计导则”规划编制和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发布的《规划管理版导则》将副中心15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管控。通过建筑空间、滨水空间、街道空间、绿色空间和地下空间5个分篇,建立起涵盖地上和地下、城市规划和建设实施的全方位空间管控体系。这有助于解决以往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建筑、道路、绿化、河道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
在5个分篇基础上,《规划管理版导则》还增加了特定地区篇导则内容,聚焦老城区、行政办公区等特定地区发展需求和空间特色,进一步强化关键性要素的设计和管控要求。
《规划管理版导则》管控引导体系示意
2
精细化管控,5大分篇指导规划建设
《规划管理版导则》5个分篇内容,坚持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要求,聚焦副中心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塑造副中心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重点从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强化了各类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和管控、各类功能设施的混合设置,从而大幅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
其中,建筑空间篇导则深化落实了格局肌理、高度轮廓、建筑风貌的相关要求,重点围绕建筑色彩、屋顶立面、绿色设计、建筑附属设施等要素提出设计管控要求,保证整体城市空间环境的的协调统一。例如,注重建筑高度协调,提出了地块之间高度变化相协调、采用跌落式建筑形式实现高层和低层的平缓过渡等管控引导要求,重点管控一带一轴两侧天际线;塑造协调有序的城市色彩,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对建筑主题色彩进行控制,并营造不同功能建筑的环境氛围;鼓励建筑围合式布局,营造尺度宜人的开放式街区和连续的街道界面。
建筑空间篇街区布局示意
滨水空间篇导则依托副中心多河富水的生态本底,在保障城市防洪防涝安全的基础上,从赏景、亲水、活力三方面提出控制引导要求,提升生活游憩、商务休闲、旅游观赏、自然郊野、历史文化五类滨水空间的公共活力。例如,鼓励滨水慢行活动,建设连续贯通的步行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加强河道两岸慢行系统联系,适当增设慢行桥梁,满足人行过河需求;合理设置通向滨水空间的慢行通道,与滨水步行道、跑步道、自行车道等形成通达便捷的滨水慢行系统,方便人们观赏水、亲近水、享受水。
滨水空间节点及岸线示意
街道空间篇导则深化落实了小街区、密路网、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魅力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宜人的城市街道。导则明确提出提倡步行、自行车优先,保障安全舒适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同时为方便行人过街,应缩短过街距离,增加街角公共空间,缩小道路交叉口机动车转弯半径。
街道空间效果示意
绿色空间篇导则按照蓝绿交织、森林城市的要求,着力解决绿色空间总量不足、不成体系、品质不高、利用低效等问题,构建城市级、社区级两级十类的绿色空间网络。按照导则,应充分利用城市建设边角地及小型开放空间建设小微绿地,逐步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让人们可以便捷的到达公共绿色空间,提升绿色空间的可达性。
地下空间篇导则深化落实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管控设计的要求,实现地下空间安全、紧凑、生态、宜居的规划建设目标。例如,建立高效集约的地下空间功能系统;促进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的多元化发展,引入业态复合的地下商业设施、共享创新的文化设施等功能设施;提升地下空间的品质和活力,鼓励采用下沉广场、中庭花园、轨道站阳光厅等手法,使地下空间像地面空间一样舒适宜人。
3
聚焦老城更新,关注特定地区风貌提升
除了根据空间划分的5大分篇内容,《规划管理版导则》还推出“特定地区篇”,聚焦老城区等特定地区。
结合副中心老城区城市双修中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风貌环境提升等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副中心老城区特定地区篇规划设计导则,聚焦58.5平方公里老城区范围,重点围绕建筑第五立面、建筑外墙、立面以及背街小巷、景观大道等要素,为老城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支撑引导,有效提升老城区城市品质。
建筑第五立面,即屋顶面。对第五立面的设计管理,是城市精细化管控的重要内容。导则提出,老城区第五立面按照重点坡屋顶区、坡顶协调区、现代风貌区进行控制,并对屋顶色彩提出控制要求。更新改造的方式包括屋顶平改坡、平屋顶绿化、屋顶铺装提升等。
针对建筑外墙更新,导则也提出详细要求。包括禁止使用低质塑料板、大面积单彩色玻璃、大面积镜面材质、大面积素色涂料或油漆;外立面为玻璃幕墙的,至少每年清洗一次,外立面为水刷石、干粘石和喷涂材料的,应当定期清洗等。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还将根据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逐步增补更新行政办公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等特定地区的规划设计导则内容。
4
贴近使用者需求,
提升导则使用的科学性和便捷性
在使用上,《规划管理版导则》既延续了传统设计导则图文并茂条款式的表达方式,又创新提出分区管控索引的查询方式。使用者可以像“查字典”一样直观、快速的查阅具体城市空间对应的设计指引内容。
以某个项目的建筑空间设计要求为例,在分区管控索引中,可以看到该项目在屋顶立面管控方面,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建筑高度管控方面,位于新老建筑融合区;在城市风貌管控方面,位于三级管控区。在每一个索引图上,还可以看到该项目需关注哪些条款的要求。在导则正文中,根据这些条款编码即可查看对应的设计条款。通过这种“索引+编码”的形式,以往宣传册式的规划设计导则变成了实用工具书式规划设计导则。
分区管控索引使用方法示意
5
定期增补更新,导则启动试行工作
《规划管理版导则》由各领域专家领衔、20余家专业技术团队共同参与。管理部门可以使用导则对建筑设计方案和滨水、绿地等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建设管理,技术单位可以按照导则要求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单位可以依据导则要求建设符合“副中心质量”要求的精品工程,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导则了解副中心的规划理念与目标要求,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发展。
此外,导则建立了容错修正机制,专门设置了修正记录章节,根据城市体检评估分析和使用者反馈意见,定期优化修改导则中的不完善内容,不断提高科学性。
目前,《规划管理版导则》已逐步应用于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试行期间,市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将不断吸纳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并组建导则责任规划师团队,进一步优化完善导则成果,不断提高对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精细化管控作用。
本内容由副中心规划处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
打造北京的重要一翼,建设新时代的精品城市
如何建设新时代精品城市?一部动画带您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
更美好的未来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愿景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