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葵花籽儿丨国贸开建新“井点”,可赏北京最有特色天际线

导 读

种植槽里播下种子,留存小微空间的绿植资源;木板上写下寄语,将珍贵的回忆放置在场地上……4月30日,双井街道“井点”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显得别具一格。


现场,来自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双井街道、责任规划师、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代表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期盼着小微空间的改造“重生”。疫情期间不停摆,“井点”项目成为第一个启动实施的小微空间改造项目,预计在3个月内改造完成,未来将成为全要素的休闲娱乐健身空间。


“井点”项目位于九龙社区苹果小区东北部,是由双井街道责任规划师带头实施的小微空间改造项目。目前,这里还是一片约300平方米的便民健身场,地表硬质铺装,配有健身器械、象棋桌,但整体相对空旷,利用效率偏低。


城市是由无数个小空间组合而成。去年11月初“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启动,以“政府引领、责师带头、居民共建、社会参与、公益支持”的方式,对朝阳区微空间试点改造。今年初5支团队脱颖而出,分别获得10万元实施资金和1万元设计费支持。双井街道小微空间就是其中之一。


“以后,这里将是一处网红打卡地。”结合现场海报、易拉宝的效果展示,责任规划师向居民介绍着场地改造方案,“井点”的亮点逐一浮现


场地位于通惠河南侧,距国贸CBD约1.5公里,是观赏天际线的绝佳场地。规划师就结合场地环境特色,以及周边二十二院艺术区年轻群体的需求喜好,在方案中加入国贸天际线拍摄打卡处。


未来,通过不锈钢装置的镜面反射,能看到北京最有特色的天际线,可让居民以拍照打卡的新奇方式感知自己生活的城市。


小微空间还融入“科普新玩法”。红黄主色调的地砖彩绘,设计成“量角器”、“三角板”“卷尺”等巨型测量工具,与场地设施结合,还能达到科普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的效果。


“井点”一改场地现状设施单一、匮乏的局限性,增设蹦床、秋千、陀螺椅等更多健身、娱乐、休闲设施,为场地带来“游乐新体验”,吸引儿童和青年群体在快节奏生活中到户外活动。


小微空间还是一处“休闲会客厅”。这里提供的休憩设施多种多样,如可移动桌椅、围合型座椅、条椅等,供居民自由组合、自主开发使用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休闲、交往、聚会等需求。周边的外卖小哥和工人也可以把这里当做“客厅”,进行短暂的休憩与放松。


背后故事:

蹲守场地发现居民的“街头生活”


“从方案选点、改造内容、种植植物到项目名称,都由居民议事共同商讨决定。”一位责任规划师说到。“井点”小微空间的改造实现了全流程的公众参与,鼓励并激发居民自己提想法,说诉求。“井点”这一颇具双井特色的项目名字,也是居民多轮投票选出来的。


在为期4个月的研究、设计和筹备中,双井街道责任规划师为掌握这片场地的真实需求,还通过“蹲守”场地,统计了周五、周日两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8点的场地人流数量,观察到周中和周末不同时段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场地上存在着丰富的“街头生活”,不同人群都存在着较大的改造需求


责任规划师同时还联合九龙社区居委会,邀请附近居民开展全流程的公众参与,建立设计工作坊,为改造方案出谋划策。


多位小区居民就提出,“这(小微空间改造)就和过日子一样,一定要实在。”责任规划师表示,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可能不需要花哨,不需要“高大上”,但一定要实实在在——有用、能用、好用。


目前“井点”已经进入到实施准备阶段,预计3个月后,大家就可以再次来到场地当中,共享这个共同协作的改造成果。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你可能还喜欢

“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公共空间再生计划”方案公开选拔评审暨颁奖活动成功举办


微空间·向阳而生丨朝阳区小微空间改造设计方案投票


朝阳责任规划师 | 除了修马路、架天桥,还能如何改善三里屯交通?


朝阳责任规划师工作进行时:“一墙一绘一故事”,小关街道社区狭缝空间再生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