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新时代首都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导 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非凡十年。《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通过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的采访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反映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首先播出北京篇。
北京市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以人民为中心,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的“首都样板”。十年间,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考察北京,他要求北京,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十年来,北京坚定不移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推动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维:
新时代首都发展始于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首都发展的明确方向和重要使命。十年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位于北京市西直门桥西南角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是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前,这里所在的区域还是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动批”,最多时有超过3万从业人员及10万人次的日均客流量。但环境脏乱、交通拥堵、安全隐患不断一直是这里的突出问题。2014年,“动批”开始有序疏解。2017年,疏解腾退工作完成。凭借着优越的区位,北京在经过数次调研论证后,决定将“动批”从服装市场转型为金融科技示范区。
北京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袁文:
到目前为止吸引了15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注册资本金达到了1100亿元,经济贡献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从单一城市发展向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变。2014年以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京津冀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加快形成,民生基础配套设施越发完善。
北京市西城区居民 张培华:
疏解以后,政府给建了一个口袋公园,还有这个小广场,每天出来散散心遛弯,特别高兴。
首都功能优化提升、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同时,北京还科学把握规律,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回龙观、天通苑是京北两个超大型居住区,又被称为回天地区,常住人口超过85万人。这两天,居民吴戈的画本里又多一处回天地区的重大工程——刚刚封顶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区场馆。刚搬来时,这里公共服务配套严重不足,这些年,一大批直面民生痛点的措施在回天地区实行。吴戈和邻里们就用400多幅漫画,记录下了家门口的变化。
北京市昌平区居民 吴戈:
变化太大了,我是亲眼看着它一点一滴从荒芜变成现在的繁华热闹,而且特别的现代化。
现在的回天地区,普惠幼儿园越来越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从居住出行到看病上学,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今年,回天城市大脑指挥调度中心正式运行。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三个领域建设9个应用场景,以科技赋能,服务社区百姓。
北京市昌平区居民 张连山:
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解决了很多民生的问题。
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以回天地区为代表的首都大型社区治理样本已然形成并加快推广。同时,作为历史古都的北京,还把城市治理延伸到老城区。位于西城区的文华胡同,以打造“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为重点,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私搭乱建、停车无序没有了,青砖灰瓦、古朴静谧的老城风貌回来了。
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居民 苏连喜:
把我们的胡同,还有我们的小院生活环境提高了一大截,我们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十年间,首都北京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非凡成就。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9000多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超400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由2012年的16条总里程442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27条总里程783公里;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增加到2021年的44.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76天,增加到2021年的288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标,较2013年降幅达到63.1%。
拓展阅读:新时代首都发展
新征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始于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深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建成了“十大建筑”、地铁1号线、首钢、密云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目的是提升首都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委提出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的是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市委鲜明提出首都发展,目的是牢牢守住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好履行首都职责和使命,实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发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首都的新发展,使北京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从首都建设到首都经济,再到首都发展,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特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首都发展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全市各项工作都要向此聚焦,服从并服务于首都发展,做到纲举目张。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进一步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辩证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党中央已从战略上布好局,我们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环境、交通等问题,坚持落细落小、多办实事,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服务相结合,着力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杆,树旗帜。我们一定要有担当精神,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你可能还喜欢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本月完工,“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基本形成
天蓝水清,京城展开大美生态画卷
北京人均GDP五年涨四成,继续领跑全国,高端产业功能区撑起首都经济半壁江山
5个版本1034项举措,北京以首善标准探索一流营商环境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