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首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
导 读
近日,《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按照《规划》,北京将建立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分区分责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格局。
《规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编制,旨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密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将有助于我市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城市发展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撑作用。
贯彻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突出以防为主
当前,极端气候增多,地质灾害呈现突发性更强、隐蔽性更高、破坏性更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规划》围绕保障首都城市安全,提高城市韧性的根本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突出以防为主,以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从提高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水平、监测预警精准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和科学研究、装备体系等方面入手,建立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分区分责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格局,推进首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积极落实分区分责分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规划》依据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将山区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高易发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特殊地区,充分考虑建设的限制性和适宜性,引导新建工程尽量避开;中、低易发区继续加强城镇单元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工程建设和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由相应部门、属地政府落实防治责任。加强源头管控,防范地质灾害。
提高首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结合地质灾害防治现状,聚焦山区道路沿线、人口聚集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防治区,《规划》明确提出六项具体任务:强化调查评价体系,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巩固综合治理体系,增强源头管控能力;加强应急防治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优化人才队伍体系,提升基层防灾能力。
《规划》还将促进专业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的深度融合,推进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发展,以地质科技助力保障首都地质环境安全,提高城市韧性。
本内容由地质勘查管理处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一图读懂!自然资源部刚刚发布的“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要在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责,蔡奇逐一点评并对五个部门提要求!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规划引领,描绘发展新蓝图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高点定位规划 城市副中心框架有序拉开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