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维谈首都规划建设工作

张维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3-12-01
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 走好首都绿色发展之路
张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不断夯实首都生态资源本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坚持规划统领,巩固生态空间规划成果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着力推动城市减量提质发展。减量提质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北京实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减”与“增”。其中,“减”主要包括常住人口连续六年下降,由2016年的2195.4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2184.3万人,守住了2300万人的“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减量,建筑规模小幅下降。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增”主要体现在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等发展指标的大幅提升。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北京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保护区域战略性生态空间及重要生态资源。将二绿地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的主战场,守好林、田、水等生态资源本底。坚持分圈层差异化引导,推动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与生态修复规划实施,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闭环协同的生态规划和修复实施体系。

三是坚持统筹谋划,着力开展生态要素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首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守住国土空间底盘。加强耕地保护和复耕复垦工作,耕地保有量达166万亩以上。坚持大尺度绿化,精心打造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一期等城市绿肺。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造林超2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1.6%提高至2022年的44.8%。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22%提高至2021年的31%。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北京建设了一批市民公园、小微绿地,让老百姓身边的绿色更多了。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

完善生态功能,进一步绘就美丽北京

做好首都规划建设工作,归结起来就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大战略部署”等重要论述。我们要认真深刻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关系”,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六大战略部署”,明确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的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针对科学配置资源要素提出了“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要求,并创新性划定“两线三区”,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间管制,“摊大饼式”粗放蔓延得到有效遏制。北京扎实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共划定耕地保护空间1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约15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4517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2320平方公里,界定了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底线,实现生态控制区持续增加、集中建设区合理优化、限制建设区相应减少,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2050年实现两线合一的引导要求。

二是强化要素统筹,完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为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北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建立以市级层面生态安全格局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基础、以面向重点区块统筹和条线要素导引的相关规划为补充、以区级层面非建设空间规划为支撑的分级分类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体系,实现区级非建设空间相关规划的“多规合一”和统筹实施。同时,北京将二绿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疏解转型的集中发力地区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的主战场,并作为实施减量增绿和构建平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点地区,深化落实减量提质增绿目标任务,服务保障“都与城”的战略定位,优化九楔绿色空间格局,构建“从隔到融”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城乡融合,统筹推进“城与乡”的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强化粮食安全,坚决扛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北京坚守耕地红线,确保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全部为长稳耕地,以保耕地数量、提耕地质量、管耕地用途、挖耕地潜力为目标,加快编制耕地保护规划,健全完善田长制责任体系,落实耕地目标管理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稳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规划非建设用地空间内主动开展大面积复耕,全市耕地规模已达186万亩,超过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166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同时,北京探索构建了市—区—乡镇三级耕地保护空间规划与实施体系,自上而下逐级传导落实目标指标、规模底线、管制规则等刚性管控要求,强化空间布局和实施时序的科学引导。

四是强化生态赋能,讲好中国山水工程的首都故事。北京立足超大城市现实生态问题和生态安全格局要求,识别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区域,划定覆盖全域的生态修复分区,统筹谋划和部署全市生态修复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探索“规划—拆违—修复”的常态化拆违腾地生态修复机制。2023年,“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三批中国山水工程。该工程将着力打造自然与城市共融的国际标杆,努力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为全国超大城市韧性生态系统构建作出首都示范,为全球高密度城市化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中国方案。

五是强化防灾减灾,提高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北京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目标,切实把防灾减灾作为重要要求贯彻到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各领域。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严守“双控”“三线”,推动减量发展,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从源头上降低重大风险隐患。健全规划标准体系,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水库、堤坝等防洪设施,提升山区道路桥梁等建设标准,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平急结合”,科学布局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建筑安全标准。加紧编制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支持和服务灾后重建地区各类国土空间规划评估和优化工作,将重建工作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机结合,强化城市韧性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刚性约束,打造更加安全美好宜居家园。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同步推进,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体系,努力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内容来源:i自然全媒体

你可能还喜欢

学思想,强党性:第三期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

感悟思想伟力 循迹京华大地——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举办首都规划建设青年讲述活动

重实践,建新功:第三期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调研老城保护更新工作

领导班子与青年党员同上一堂课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聚焦青年月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辅导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