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忆先生 | 史念海:《黄河颂》


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以前从顾颉刚先生受业,颉刚先生相嘱,数十年来得益甚多。

——史念海



司馬君按

云山苍苍,江山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先生们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司馬君期待与大家一起追忆史院那些学术大家们,向先生们致敬!


黄河颂 

史念海 | 文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大伾入于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诵;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盂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鼎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的搔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丰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修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輓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黄河颂之创作 

《黄河颂》是史念海先生于1989年5月为山西平陆县书画展而作,文章从对黄河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介绍、对黄河的追根溯源、对黄河文化的赞美中,表现了史念海先生对黄河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最后也点明黄河之恶劣现状,蕴含着史念海先生对黄河治理及中华民族振兴的内心期许!


追忆历史追忆先生

            

追忆先生【史念海】



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黄河之滨的山西省平陆县。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3月27日凌晨3时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0岁。
     

史念海先生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史念海先生不仅是秦汉、隋唐史研究的著名专家,更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在历史政治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中国方志学、中国地名学、中国古都学等多个分支学科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史念海先生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中国古都和文化》、《西安历史地图集》等,主编《中国地理历史论丛》、《唐史论丛》等,出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文集、《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等,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参与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样本《中国通史》的撰写,担任其中《隋唐史卷》主编等,研究成果丰富。



延伸阅读


1、《河山集》 史念海著。

2、《史念海全集》 史念海著。

3、《史念海教授纪念文集》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编 。


策划/祁潇潇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吴小龙

审核/范珂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