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人物 | 周秦汉:年青最要紧的事是多读书

周秦汉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19-07-25

周秦汉:年青最要紧的事是多读书

人物简介:周秦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历史学(创新实验班)大学期间专业综合成绩第一,现已顺利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


编者按:应学院之邀,特由风追司马微信工作室吕诗曼同学(下简称“吕”)对周秦汉同学(下简称“周”)进行采访,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吕:学长你好,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初你是怎样选择来陕师大学习历史学呢?

 

周:吕同学你好,辛苦你特地联系我。是这样的,我小时候一直喜欢文学和历史,高三时决心读历史学,当时最想来西安,就报了咱们学校的自主招生。高考发挥太糟糕了,幸好有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才踉踉跄跄地进了师大,否则可能就复读了。现在终于有机会感谢当初面试我的咱院老师,虽然我已经回忆不起来是哪几位老师了。

 

吕:原来是这样,那你进入大学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周:大一的生活可能是我人生中最轻松愉悦的时光。身边一切都是新鲜和充满希望的,古朴的校园,舒适的图书馆,自由的安排,好奇每个老师以及他们教授的内容,没有压力,每天都可以无忧无虑地读书。

我进班时候虽然学号是第一,但成绩应该是倒数第一,又加之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一开始有点担心成绩很差,于是便很努力。无一日不读书的习惯就延续到今天。但我是那种无法同时做很多事情的人,心里一旦有杂事,读书时就心神不宁。所以我尽量推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专心读书,因为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最有意义的活动。

 

吕:除了读书,你还有参加什么活动吗?

 

周:大一的时候对文学还心存留念,于是加了文学社和诗社,后来觉得形式色彩太重,就退了。在班级内当过组织委员和学习委员,在学院是《唐潮》杂志的编辑。学术活动方面参加了历届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的本科生史学沙龙,也就是后来的西安史学新潮论坛,还参加了“挑战杯”学术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


吕:看来学长还是比较乐于参加学术活动,那么学长在去保研复试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周:在保研复试的路途中,我认识了不少厉害且勤奋的同学。陕师大的学生习惯于拿自己和西北大的学生比,西北大的也常拿陕师大做参照。出了西安后,我意识到,我们两校的本科生和外边高校本科生的交流几乎是缺失的。

 

吕:不论考研,还是保研,都是需要面试的,学长觉得哪些面试经验最值得分享?

 

周:复试的时候,面试官无外乎询问读过的书、写过的论文、对学术史的了解等等。这些东西都非一时半会可以突击补习的,也非教材、考研资料、用于应付期末复习满天飞的复习资料能够告诉你的。“凡事早为之图”和“年青最要紧的就是多读书”是我的两个座右铭,也是我自以为能够保研成功的原因。



吕:看来学长很重视提前规划,那么学长研究生阶段准备攻读哪些方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吗?

 

周:我研究生跟了北师大的李锐老师。我当初遍览了历史学强校,发现自己极其感兴趣的是李老师的研究方向,所以也准备继续做先秦思想史和古书年代学语言学方面,现在在旁听翁彪师的《音韵训诂学》以及文学院的《汉语音韵学》,课下抄楚文字。哲学方面,课下看中国哲学和思想史的书,还第二次听哲学系庄振华老师的《西方哲学史》。历史学方面,本科最关注《左传》,毕业论文也做《左传》。但我感觉自己视野还是很狭窄,以后想要扩大一点视野。最后再补一句,希望自己学好英语

 

吕:最后,学长有什么对学弟学妹的祝福吗?

 

周:不论是教书,还是科研,或是从事其它工作,它们的最终价值都是得到个人的幸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最后祝每个人都能找到他中意的生活。


结语:‍三年磨一剑,日复一日,或许高考的失利是为了更好地磨炼,待宝剑出鞘之日,正是他成功之时。周秦汉,用一千多个日夜证明了自己,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也将跟随自己的兴趣,在学术之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采访/吕诗曼

图文来源/周秦汉

责任编辑/付佳宁

审核/吴小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