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之初体验】殷超:我的班会课——规划促成长
我的班会课——规划促成长
生活在“三C”时代,“三C”即change(变化),chance(机会), challenge(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能做的就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变化中的新事物,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成长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在这浪潮中,有几多刺激,又有几多危险?
所以,当学生问我路在何方时,我的答案是:“路在你的脚下,我的脚下,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往出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也需要不断探索。”当然,这种求索不是盲目瞎干,而是在明确目标后,在具体规划当中进行。
当然,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时候,学生家长甚至我自己,内心被焦虑充斥,怎样帮助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而且要告诉学生这个位置,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只要属于自己,适合自己,那就值得去规划。怎样帮助学生家长克服焦虑,学会规划呢?
▎给自己定位,正确认识自己
尼采说过:“每个人和他自己的距离是最远的”,何谓“智者”?何谓“明者”?“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人知己,知外知内。”正因为这样,学习生活中,聪明的人很多,而智慧的人很少,所以当我们遇到麻烦或挫折的时候,总去抱怨,总找别人的问题,很少理智分析自己的过错。所以,要有一番作为,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剖析,正确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能做什么?就拿我对自己的剖析为例:
我个头不高,但是我很精干,很有气质,充满阳光、活力。喜欢与人交往,喜欢结交朋友,善言谈,为人友好,热情,乐于助人,认真,踏实,勤恳,有恒心,又志气,有抱负,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有胆量的人。但我太过锋芒,说话太直 ,易情绪化,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伤朋友感情,更容易得罪人,在学生工作中,易焦躁,这是我致命的缺陷。仔细想想,有时着急发火只是痛快了当下,但不利于长远发展。
针对以上不足,我给自己想了办法:
首先以“沧海”为字,用它来勉励自己,告诫自己,男人的心胸要如同浩瀚的大海,容纳百川,宽容了别人,更快乐了自己。同时,以“诚、智、静、勇、义”为人生信条:
“诚”:以诚为本,把“人”先做好。
“智”: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少说多做,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一个知人知己,知内知外的智慧人。
“静”:凡事三思而后行,不盲动,不冲动。
“勇”:经过深思熟虑,左右权衡,决定做的事情,就大胆勇敢,义无反顾,不管谁反对,不管有多难,都要走下去,这样,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会无怨无悔。
“义”:讲大仁,行大义,不害人,讲原则,明立场。
以“沧海”勉励自己,以人生信条规范自己,加强修身,提升素质,为将来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石,我以自己为例启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学习是一种生活
学习是生活当中的学习,它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当中实践,所以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是学习生涯的一部分,活到老,学到老。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性非常差,但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个人造成的,家长有问题,课堂可能也有问题,学生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谁而学?所以他们经常是被推着走的,主动走和被推着走,最后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我怎样帮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呢?
第一,言传身教,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学习,看书,做读书笔记,空闲之际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在分享的过程中,告诉他们学习就是自己的生活,一旦没有了学习,你也就没有了生活。
第二,改变家长的态度,通过交流,鼓励家长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文化的灵魂,上梁正了,下梁才不会歪。
第三,学会放手,给学生提供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即使刚做出来的规划不合理,我也不会阻止,我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学生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困惑,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正确引导,帮助他们修订规划,促使规划更加合理有效。
总之,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走,不管是我,还是家长,我们都没有权力剥夺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规划中完成。
2018届M1-4班
班徽:旭日东升 扬帆起航
班训:志存高远 厚积薄发
班铭: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
▎敲响“中考”的战鼓
我会时不时地问学生,当初接到铁一中录取通知书时,什么感受?期待学生不忘初心,不断前行,在铁一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持之以恒?怎样坚持不懈?怎样积极准备?怎样摆好心态?怎样夯实基础?怎样抓住重点?怎样攻破难点?这些都需要规划,在规划中不断完成自己的计划。比如英语学习计划:天天夯实词汇, 每天一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型填空,每周一篇作文。数学:夯实基础,归纳题型,纠错改错等等。每天计划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因为最后的比拼不仅是知识的考察,更是心态的考验,让学生充满精神和活力,完成自己的每一天。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勇气,信心,毅力,恒心,路找准了,不管是荆棘,还是深渊,都要努力地踩踩平,并且纵身跨越过去,“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成其高”,凡事从点滴做起,勤奋,踏实,坚定不移,最后,我们一定会有精彩的结果。
注:2017-6-17写于西安铁一中分校3号楼3层办公室
文章曾发表于《碑林教研》2017年第76期
推荐阅读
学术会议 | 跨越千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力“长安与世界对话”
图文来源/殷超
责任编辑/付建英
音频/张泽宇
审核/吴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