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辞话】袁林:南非印象(一)
塑造过众多大侠的金庸大侠说过:“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对我辈来说,“悄然离去”是必然,“大闹一场”则无资本,但“大玩一场”还是有些许条件的,我最喜欢的玩就是到处走走看看。曾经走过许多地方,不过都在赤道以北,南半球无论如何是应当去一次的。多年以前,曾经有个愿望,此生要到南极去一次,最好能在南极游一下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愿望逐渐淡去,目前看已是不可能实现了,倒不是不能冬泳,其实南极的最低水温与西安应当基本相同,海水可能稍微低一些,估计不会超过一度,但遥远的路途使人生畏,特别是在风浪中长时间乘船,估计肯定会晕船,挺不过去。今年11年,终于跨过了赤道,实现了去南半球的愿望,到南非玩了一趟,最南是好望角,南纬34.35°,这很可能是我此生到达过的最南边,现在居住的西安市雁塔区是北纬34.22°,纬度相同,但在不同半球,想想也是蛮有兴味的。
这次在南非主要走了两条线,一在西南沿海,从开普敦沿“花园大道”(N2高速公路)到伊丽莎白港,一在东北部,属内地,从约翰内斯堡经比勒陀利亚到克鲁格。虽然是“跑车观花”,但也对南非有了一定的了解,令人感慨的不只是它秀美的风光、优良的环境、众多的野生动物,它的经济与社会也使人极感兴趣,启迪自己多作一些思考,甚至对于曼德拉所领导的南非变革,也感觉以前的知识太浮浅了。有两位当地导游陪伴我们,在南部是曾姓导游,来自台湾,娶妻杭州女士,定居开普敦,在北部是李姓导游,一位年轻女士,来自上海,定居约翰内斯堡,他们两人对曼德拉变革的评价竟截然相反,可见,其中需要研究的内容不少。
2
以前对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只有一些书本知识,看过印度、香港这样一些曾经的殖民地,也没有得到多少感性认识,这次到南非则大大开阔了眼界,不禁对欧洲殖民者特别是早期的探险家敬佩起来,他们勇敢无畏、不怕冒险、见识卓绝、毅力超群,这种精神在咱们民族是比较稀缺的,不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精神上。另外,也非常感慨运气对人之重要,虽然运气不会照顾懒惰者,但我们见到更多的是,许多极其勤奋努力者,终其一生也未得到运气的青睐。
迪亚士画像
1487年7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3只船组成的船队,开始寻找通向印度之路,沿非洲西海岸一直南下,到达好望角,这里经常巨浪涛天,他们被风浪裹胁向南,不见陆地,只好向东再向北航行,终于在莫塞尔湾靠岸,得以补充淡水。其实到这里,他们通向印度的大门已经打开,但由于粮食等物资已非常有限,而船员们已经厌倦此次航行,强烈反对继续冒险,迪亚士只好打道回府,于1488年1月回到里斯本。迪亚士返回时再次经过好望角,因风浪巨大,命名为“风暴角”,葡萄牙国王认为这个名字不吉利,将其改为“好望角”。1497年7月,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路线,于1498年5月顺利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1500年,迪亚士再次率船队向印度进发,但5月24日在好望角附近遇到飓风,全队覆没,献身于探险事业。迪亚士两次奋斗,运气就是不青睐于他,真令人感慨!
迪亚士航船复制品。看来船并不大,从卧室规模看,船员最多十几二十人。
1988年,葡萄牙人为纪念“迪亚士发现好望角500周年”,仿照500年前的样子,自发集资按原样重新仿造了迪亚士乘船,按照当年迪亚士的航线和运行方式,最终到达莫塞尔湾,并把这艘船赠送给南非人民作为永远的纪念,现陈列在迪亚士航海博物馆。当我登上这艘复制木船时,心中对迪亚士充满了敬意,他虽败犹荣!
海图和测量用具,就靠这些东西,他们在海上航行了几千公里。
在比勒陀利亚附近小山上的先民纪念馆,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段历史。葡萄牙人探险之后,17世纪中叶,荷兰人开始在开普敦殖民,后来,一些德国人和法国人也来到这里,最终形成了“布尔人”群体,殖民地也越来越大。布尔人之称源于荷兰语农民(Boer)一词,可见他们在欧洲也属社会下层,并非显贵。他们的语言南非荷兰语现在是官方语言之一,导游称其为“古荷兰语”,中国外交部网站已不用这些称呼,用阿非利卡人、阿非利卡语。18世纪末,英国军舰到达南非,布尔人被迫北迁,为争夺南非的黄金和钻石,英国发动了两次英布战争,虽然英国人胜利了,最终建立了南非联邦,但这两次战争直接导致了英帝国的衰落。先民纪念馆就是布尔人的纪念馆。
先民纪念馆外观
周边围墙上雕塑了64辆牛车,表示布尔人迁徙之艰辛。
1
2
3
4
5
先民纪念馆内墙上有一整圈浮雕,记述了布尔人的历史。其中布尔人妇女的形像很有意思,拿起枪来能打仗,放下枪支能种地,非常了不起。据导游说,布尔人家中没有家暴一说,因为男人打不过女人。
此后,南非一直在英国统治之下,1961年方脱离英联邦成为独立国家。不管是英管还是独立,白人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还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民族和解的实现,应当说也有白人的贡献,曼德拉与德克勒克共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是有道理的。
3
就名义上来说,南非曾经是发达国家,现在变为发展中国家,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计算方式,种族隔离时代,只计算了白人,而没有计算黑人。不过,白人统治为南非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极好的基础,金融、法律体系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备,工业体系在非洲是最完整的,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四大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一些技术例如深井采矿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曾经拥有原子弹。科学教育水平也不低,我们路过的开普敦大学,学生中曾出过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就诞生在这里的医学院,而且导游说该医学院最近又发明了一种新技术,以眼睛作为入口,对大脑组织进行微创手术,这真是太厉害了。这所大学一些学科世界排名都在百名之内。
开普敦大学医学院的楼房
我们在南非“走车观花”,无法深入了解其经济,但农业发展水平之高令人震撼,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经营,滴灌技术极其普遍,飞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圆形绿地,这都是滴灌农业。
离开开普敦沿“花园大道”前行,一路上都是这种大规模耕作的农田,大部分种小麦,有些待收割,有些已收割,麦秸已经打包。
大规模储运粮仓
耕地机械与滴灌设备
大规模的葡萄、水果种植园和蔬菜地。
几乎是工业化经营的林业,在一个地区,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块,有的刚刚种下去的树苗,有的已经到了该砍伐的时候,不同地块有不同生长年份的树木,这是一种每年都种树、每年都伐木的良性循环。路上曾经看到一些木材运输车,木料粗细长短相当一致,端头贴着商标,与我们在超市中看到的水果上贴的商标相似。据导游讲,南非也走过一些弯路,早期引种澳大利亚桉树比较多,这种树吸水能力特强,毁坏地力非常厉害,中国在云南就吃过这个亏,后来多数种油松,我们一路上看到的人工林大部分是这一树种。
在伊丽莎白港,导游介绍这个城市的汽车工业,世界上许多名牌车其实是从这里出厂的,中国的北汽集团、吉利公司等厂商也在这里建立了厂房。
南非矿业发达,在路边看到的一个小型煤矿。
南非的公路建设也相当不错,我不善争,故坐车都是最后一排,除了进国家公园的路比较差,感觉相当颠而外,其他路面感觉都不错。他们的公路设计也相当有技巧。N2高速公路(花园大道,据称是世界十大自驾公路之一)竟然只有两车道,显然是够用就好。N4高速公路是4车道,但在中间留出了两个车道,将来需要扩展,各种设施都不用动,将中间铺成路面就行了,当然,土地资源丰富是基础。
南非确实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可能因为近年比较干旱,一路上总是看到山火,大片的林木毁于一旦,心中十分可惜,在中国肯定是要灭火的,但这里没人灭火,问导游,说没人灭,只好让它烧。估计可能是灭火成本比较高吧。
一片正在燃烧的林木
被烧毁的人工油松林
著名景点“上帝之窗”的林木也被烧成了这个样子
4
由于漫长而复杂的殖民历史,南非种族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黑人、有色人种、白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9.6%、9%、8.9%和2.5%。白人主要是以荷兰血统为主的阿非利卡人(布尔人)和英国血统的白人。亚裔绝大部分是印度人。有色人种据说是世界上混血程度最高的,来源十分复杂,开普敦导游把有色人种称之为“杂色人种”,并说他们主要是英国人从东南亚运来的马来人与黑人、白人的混血,多信仰伊斯兰教,这个说法与网上查到的资料有些差距。
华人只有30万,约占南非人口0.4%,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移民,两位当地导游也属此类。开普敦导游因情场失意从台湾来到南非,开始语言也不通,买牛肉用“哞”声表示,其艰难可知,后来日子过的不错,娶杭州女子后育有一子一女,都上私立学校,独家院落全面积800平米,住房占地面积350平米,其中一部分是两层楼,因此建筑面积至少在400平米以上,产权不光是房屋,还包括地皮以及地下矿藏。当时是用150万兰特买的现房,现在汇率1南非兰特=0.5017人民币,以此计算,不过人民币75万元。据他讲,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时,全世界都抵制南非白人政权,但台湾政权给其支持,因此华人获得了“荣誉白人”的地位。另一位导游是父亲移民成功后才来南非的,听她讲,他父亲当时也非常不易,语言不通,困难时靠在街上摆小摊维持生计,但后来也开了公司。看来中国人也有一定的冒险精神,由于能吃苦,适应性其实也是蛮强的,可以设想,再过几十年,华人肯定会遍布全世界,就象当年英国人遍布全世界一样。不过,文化差异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大障碍,开普敦曾导游的一句名言给我深刻印象:“好山好水好无聊”。
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前,白人社会地位很高,有专门的居住区,没有特许的通行证,黑人进入这些区域警察可以直接开枪击毙。我们此次旅游,所住酒店都在当年的白人区,建筑精美,环境优良,地面整洁,应当保留了当年的状况,开普敦所见尤为突出,可能因为人口构成与其他地方不同,黑人只占大约30%,有色人种50%,白人及其他人种20%,在伊丽莎白港、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车行途中都曾看到十分脏乱的街道。“花园大道”旁几乎都是大规模经营的农场,其产权基本都属白人所有,可见现在白人实际地位也还不低。在伊丽莎白港拍摄了一些白人住宅,建造相当漂亮。当然,白人从事一般职业者应当也不少,在克鲁格给我们开敞篷游览车的司机就是一位,今年已经68岁,开车飞快,比小伙子还猛。
伊丽莎白港的白人住宅
就所见而言,黑人生活状况似乎并不差。在约翰内斯堡时就住于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有一天来了一大批黑人,衣冠楚楚,男士西装领带,女士衣着精美,可能是在举办婚礼之类,没好意思拍照,他们应当属于社会中上层。在开普敦时酒店下好像是一条上班族必经之路,早上可以看到许多黑人匆忙上班,旅行途中,也遇到如司机、大堂经理、小贩、模特、度假者等等黑人,直观感觉他们的生活状况似乎并不差。旅途中还有一个重要发现。一是没遇到流浪汉,我在日本、韩国都曾遇到过。二是没遇到讨钱者,这在埃及尤多,甚至国际机场安检后上厕所,保洁员也要向你要钱。三是没遇到死缠硬磨的小贩,这在印度非常突出,甚至跳到旅游车上,不买不走。可能因为我们的线路距离真正的黑人区较远,都是社会状况较好的地区,不过由此可见至少有一部分黑人的生活状况其实并不差。据导游讲,南非肥胖症和糖尿病非常多,我们看到的黑人胖子确实比较多,这都是营养过剩病,是否也反证了其生活状况?
清晨上班者
大堂经理
小贩
模特
太阳城的度假者
伊丽莎白港广场的一对恋人
奈斯纳珊瑚湖边的休闲钓鱼者
旅途中看到形形色色的黑人,忽然有个感觉,创造了埃及文明的古埃及人大概最后融入了黑人之中,这两位与古埃及绘画的人物确实有些相似。
南非的社会秩序非常差,约翰内斯堡尤甚,这可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至少有一部分黑人生活状况并不好。旅途中,导游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我们单独活动,晚上不许离开酒店,在克鲁格,一位旅友是糖尿病,饭后快走运动,酒店人员(我没在现场,待考)只许他在门前院中活动,连旁边的酒店停车场都不让去。在约翰内斯堡,除了极少数例外,几乎所有的院墙都架有电网,不论是私人住宅还是单位机构。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两个事例。一是一对印度夫妇在南非自驾游,误入黑人区,结果最后两人只穿着裤头出来了。二是他在导游培训班时,曾安排他们到黑人区实地察看,学员有各国人士,当时特意安排了两个警察,荷枪实弹,一前一后保护他们。另外导游说电影“战狼二”在黑人区拍摄,也被抢过。还有一个报载新闻,今年8月20日,8名中国留学生乘坐私人运营的出租面包车(导游称之为“黑巴”,在南非有15万辆)被抢,其中一人不幸中弹身亡。
约翰内斯堡所见电网
5
曼德拉领导的南非变革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
毫无疑问,曼德拉是个伟人。他曾经是暴力变革者,但在身陷牢狱之灾27年期间,受甘地影响,最后主张以民族和解的方式废止种族隔离。他有一段名言:“在走出囚室,经过监狱大门,通往自由的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我仍囚在狱中。”他还邀请当年虐待他的三位狱警参加就职典礼,并与之拥抱。作为第一任黑人总统,他与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共享诺贝尔和平奖名至实归。
与曼德拉合影
不过,曼德拉之后新政权的政策却使南非陷入经济衰退与社会动荡之中,甚至有人说曼德拉是“世界的伟人,南非的罪人”。去年和今年,南非失业率高达27%,青年人口失业率甚至达到38.5%。由于占总人口的8%的白人占有72%的耕地,今年8月,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宣布将推动宪法修改,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无偿征用并分给黑人,这项政策目前尚未实施,但必将引起经济的动荡,后果如何,尚难预料,邻国津巴布韦土改就是前车之鉴。1980年津巴布韦成立之初,经济发展堪比发达国家,货币坚挺,津币对美元1:1.5。2000年,穆加贝及其政党推行激进的土地改革,没收白人土地分给黑人,结果造成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度困难,通货膨胀惊人,到2015年,250万亿老版津元只可兑换1美元。津巴布韦人口大量拥入南非,也是南非目前困境的一个原因,不知道南非能否借鉴津巴布韦的教训,避过这场灾难。据导游说,南非议会中有一黑人政党更为极端,主张赶走全部白人,这当然和曼德拉背道而驰,是会给南非带来灾难的。
在此之前,南非政府实际采取了许多措施改善黑人状况。导游讲了两点,一是规定企业最少必须雇佣60%的黑人,一是政府补贴为黑人建造新屋。一路上,我们倒确实看到了新旧两种黑人的住宅。
黑人的旧住宅
政府补贴下建造的新住宅
为黑人区新建的学校
接送黑人学生的校车
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的一个难题,恰当处理这一关系,才能使社会全部成员的利益最大化。我以为,公平很重要,但必须在不损伤效率的前提下,否则就会像文革中的那种公平:大家都吃不饱。另外,绝对公平肯定是无法实现的,由于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出生环境等等诸多因素,生来就不可能平等,同样的社会待遇由于其本身条件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最终其实也无法实现绝对公平。这恐怕是许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目前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另外,愿望和结果中间有漫长的路要走,好的愿望未必有好的结果,必须杜绝以愿望确定决策。
比勒陀利亚街景
新政权也有十分精彩的一笔。开普敦有一处“断桥”,因设计错误和材料伪劣,建造时轰然倒塌,导致3名建筑工人当场身亡。事故后设计师跳楼自杀,开普敦建设局局长被判3年徒刑。政府本来想拆除这个断桥,但死者家属发布了致全体市民的信,其中写道:“流过血的伤口会永远留下伤疤,不承认伤疤的城市是虚伪的……让断桥时刻警示我们吧!”这封信打动了全体市民,议会专门对“断桥是拆还是留”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做出规定:保留断桥,任何人不得拆除。同时,还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一任建设局局长宣誓就职都选在了断桥前,保证用责任来修补曾经的耻辱。市长会把一个小盒子交到建设局局长手中,盒子里是断桥上的一小块混凝土。
注:袁林老师的《南非印象》一文尚未结束,喜欢的同学请继续关注《南非印象》二、三。
作者简介
袁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先秦史,曾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了专著译著3部,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反响。
图文来源/袁林
责任编辑/杜旺
审核/付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