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台辞话】焦杰:初到新德里——新德里印象记(一)



只在新德里待了三天,来去匆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尼赫鲁大学里开会,忙里偷闲,晚上或下午溜出去转悠一下,对新德里的印象就是坐在出租车里看到的街景,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印象。如果街上的人都是黄面孔、黑头发,那新德里就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大城市。


刚下飞机,对新德里的第一印象不错,从登机口到过境大厅,全铺着厚厚地毯。虽然不新,却也不算旧,踩上去非常舒服,沿路不多远便会有一卫生间,除了门口标志外,入口的墙上有印度美女帅哥的照片,绝不会让你走错。一路走去,人流并不多,出境大厅挺大,印度风格浓郁,站在电梯上,一排金灿灿的佛掌扑入眼帘,立马使得出境大厅变得高端起来。在这里,本土居民和外国人兵分两路,各在大厅两边入境,一切井然有序,传说中的脏乱差在这里根本看不到



出了机场的大门,井然有序立刻变得乱哄哄起来,来来往往的都是人和车,人随意穿行,出租车一个接一个靠在路边,车子都很小,不过后排也能挤进去三个人。虽然已经是后半夜了,机场附近依然没有进入梦乡,行人行色匆匆,路边的小店依然亮着灯光。路况很差,只能并行两辆车,大车小车川流不息,跑的不快,却也不堵。又行了一阵,路状见好,车子速度加快,但随即进入了黑暗之中,没有路灯了。大约半个小时,到达住宿之地,一个研究院的Gust Hous,相当于我们的招待所。


房间是单人大床房,除了没有吹风机外,其它设施均有,甚至还有冰箱和密码箱。只是所有的设施都很陈旧,在中国大陆,都应该重新装修了。卫生间居然有牙刷、小香皂、卫生纸,当然也有毛巾,另外还有传说中的水桶水勺子和小喷头。卫生间里有电热水器,容量很小,想认真洗个头发都不可能,只能简单冲下。房间的门是老式的锁,睡觉时需要从里面锁上,我住的房间从里面却锁不上,门上有个大揷销,第一个晚上没有看到,于是,两个沙发,一个茶几,加上行李箱全被顶到了门后。



开会的几天里,大部分都是晚上出去,因为有当地学生陪着,倒也无惊无险。只是走在街上,很少看到女人,印度女人晚上是不出来的。白天虽然能看到女人,但也是很少,大都穿着民族的服装,或二三同行,或与丈夫和孩子同行,几乎没有见到一个女人单独同行。有趣的是,不论是街头摊贩,还是店铺服务人员、门迎,清一色的男人,就卖花的花摊也是男人在经管,偶尔看到两个中老年女人。



晚上八点左右是新德里的交通高峰,公交车、出租车、蹦蹦车、摩托车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马路上,摩托车骑手都头戴钢盔,黑鸦鸦的,一个挨一个,那真叫个壮观!说也奇怪,虽然堵车,却堵不死,只是行的慢而己。这是因为十字路口很少,就那一条大马路,只要不出车祸,车流就会慢慢前行!行了一路,居然没有看到刮蹭现象。



印度人叫出租车使用UBER,手机连线,到地方了自动显示价格。有本地人陪同时,他们会给你找零,没有本地人时,他们就不找零,说是没有零钱。同样的路程,有本地人陪同的收的少,没有本地人陪同的就收的多,这一点与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相似,只是那个时代,中国大陆的手机还是个稀罕物。


因为没有白天出去过,新德里的城市是否繁华,建筑是否高端上档次,完全不得而知。只是晚上坐车时经过一处,几栋高楼并肩耸立,霓虹闪烁,高架铁轨上不时有地铁呼呼地驶过,向我们宣告着新德里的现代性。





推荐阅读

5.18丨我们都需要来自博物馆的文化洗礼

【兰台辞话】臧振:澎湃的唐潮

【兰台辞话】王双怀:我与《百家讲坛》的故事

【兰台辞话】黄达远:“长城—天山走廊”上的国家记忆

【杏园读史】张璇:江河之间,图谋远方



图文来源/焦杰

责任编辑/赵文静

审核/葛思岑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